視場

視場

視場,天文學術語。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所能看到的天空範圍。視場代表著能夠觀察到的最大範圍,通常以角度來表示,視場越大, 觀測范圉越大。目前一般的攝像頭的視解均在52度左右,更有甚者可達180度、360度(攝像頭底座固定,鏡頭可以作一周鏇轉)。一般來講,口徑越大,倍率越低,視場就越大,但目鏡組的設計也很關鍵。 一般在望遠鏡的鏡體上您會看見7°,8°……這樣的數字,這表示這個望遠鏡所能觀測的角度視場。視場與焦距的關係:一般情況下,視場越大,焦距就越短。視場一般用千米處視界(可觀測的寬度)和換算成角度(angle of view)來表示,常見的有三種表示方法:一是直接用角度,如angle of view:9°;二是千米處的可視範圍,如Field of view:158m/1000m;三是國外有些國家使用的千碼處英尺,實際上和第二種差不多,如Field of vies:288ft/1000y.

基本內容

field of view 視場

天文學術語。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所能看到的天空範圍。

視場代表著能夠觀察到的最大範圍,通常以角度來表示,視場越大, 觀測范圉越大。例如有些攝像頭的視場是50度,而有些是58度,後者相比前者在同等距離的情況下就能拍攝到更大的景物範圍。目前一般的攝像頭的視解均在52度左右,更有甚者可達180度、360度(攝像頭底座固定,鏡頭可以作一周鏇轉)。

表示方法

視場一般用千米處視界(可觀測的寬度)和換算成角度(angle of view)來表示,常見的有三種表示方法:一是直接用角度,如angle of view:9°;二是千米處的可視範圍,如Field of view:158m/1000m;三是國外有些國家使用的千碼處英尺,實際上和第二種差不多,如Field of vies:288ft/1000y.

規律

一般來講,口徑越大,倍率越低,視場就越大,但目鏡組的設計也很關鍵。 一般在望遠鏡的鏡體上您會看見7°,8°……這樣的數字,這表示這個望遠鏡所能觀測的角度視場。

與焦距關係

被測鏡頭可能因焦距不同,導致肉眼不能觀測到刻度。可加入一片焦距適當的凸透鏡作為輔助鏡片察看測量圖二 廣角平行光管的視場角度量結果。測量時應沿光軸方向前後移動被測鏡頭,直至觀測的角度最大,即為該被測鏡頭的視場角。視場與焦距的關係:一般情況下,視場越大,焦距就越短。以下列舉幾個實例:長焦距鏡頭視場窄於40°,例如:鏡頭焦距25 mm,視場為 45°左右。鏡頭焦距50 mm,視場為 23°左右。鏡頭焦距75 mm,視場為 14°左右。鏡頭焦距100 mm,視場為 12°左右。鏡頭焦距150 mm,視場為 8°左右。

計算公式

1.視場大小是一個望遠鏡的重要參數.記得好象是姜博士在一篇文章中給出一個公式:視場=目鏡表觀視場/放大倍數而有的愛好者說視場還與口徑有關,是這樣嗎? 但就我多年來的使用望遠鏡的感受而言,好象口徑對視場的影響不大!。

2.通過前天使用皓月天望大哥的PL40,PL15,PL6.5三隻目鏡,我發現造價較凱涅兒高的撲羅素目鏡的表觀視場並不象我想像的那么大,估計40度左右,PL40目鏡做低倍觀察[20X]感覺視場還不如普通的雙筒望鏡目鏡的表觀視場大!想想我的10*50鏡,5.5度的視場,乘放大倍數10,得出目鏡的表觀視場為55度,雲光的25-40*100雙筒鏡25倍時,2.5度的視場,可得表觀視場為62.5度,我用著確實是一個爽字了得!而據我所知雙筒鏡的目鏡結構大都是三片兩組的開涅兒結構,這是為什麼。

3.我還發現一般表觀視場大的目鏡出瞳距離適中,長出瞳的目鏡表觀視場都不大,如PL40(出瞳較長)和我的11*70長出瞳鏡,標稱視場4.3度,乘放大倍數才47.3度,與普通的10*50鏡55度的表觀視場又有不小的差距.所以,11*70雙筒鏡表觀視場稍小是我對該鏡唯一的不滿。

4.我想我們使用望遠鏡,高倍觀察時表觀視場可以小些,40度就夠用了.做低倍觀察時表觀視場要大,最好在60度以上,就有點太空漫步的感覺了,在這方面,高倍PL目鏡我很滿意,但低倍理應比一般的雙筒鏡的凱涅餌目鏡大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