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原屬長山縣,1956年併入鄒平縣,1958年設西董公社,1961年改區,1968年復設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改鎮。1996年,面積101.6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西董、孫峪、聚仙、賀家、西趙、西井、丁家、東趙、崔營、太平、會仙、杏林、郭家峪、下婁、上婁、黃家河灘、吉祥、象伏、馮家、南石、蘆泉、西王、夫村、侯家、坊子、韋家嶺、宋家、段家、朱塘、馬寨、劉家窩、南洞、楊李、台頭、陳家、地佛、西禾、皇后、上回、西峪、下回、由家河灘、尚莊、馬莊、溝西、於張、張家洞、小馬峪、大馬峪、東峪、八柱台、馬家台、楊家峪、白雲澗、小西河、任家峪、西庵、韋家坡、北禾、樊大莊、東禾、韓寨、南唐、芽莊、於橋、中王莊、大楊莊、齊家莊、朱家莊、小揚莊70個行政村。2011年,撤銷西董鎮,設立西董街道。
政府職能
1、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把經濟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扶持典型進行示範引導上,尊重農民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做好鄉村發展規劃,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促進城鄉經濟融合和農民持續增收。2、強化公共服務,著力改善民生。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農村服務體系建設,落實強農惠農措施,著力解決民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問題。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3、加強社會管理,維護農村穩定。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許可權和程式履行職責,維護農村經濟社會秩序。健全農村利益協調和糾紛調處機制,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農村社會穩定。4、推進基層民主,促進農村和諧。加強對村民自治組織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建立健全各項民主制度和議事決策程式,引導民眾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有序參與農村事務管理,切實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農村各類社會組織,完善社會自治功能,推進鄉鎮行政管理與村民自治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