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西班牙土地》是在由起義的民族主義者控制的民主的馬德里和爭奪激烈的前線戰場拍成的。
內戰的兩個舞台聯繫得非常緊密,一個是進行革命的後方,一個是保衛政治自由的前線。關於這部電影的政治意義,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白宮的首映式上讚揚說:“人們看到全體人民是如何作戰的,這是平順人人都應該看的電影。”反映了西班牙共和國在反抗長槍黨的人民戰爭中的真實事件。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人民在共和國政府領導下反對國內法西斯武裝叛亂,抗擊德、意武裝乾涉,捍衛民主制度和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此次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歐洲發生的大規模局部戰爭,是世界民主力量同法西斯侵略勢力的重大較量。戰爭的結局對西班牙和整個歐洲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
歷史背景
1936年1月,西班牙共產黨、共和黨、社會黨和勞動者總同盟等民主力量組成人民陣線,2月在國會選舉中獲勝,組成聯合政府,實行民主改革。以長槍黨為首的西班牙反動勢力對此極端仇恨,事先與德、意法西斯密謀並經過充分準備後,決心發動顛覆共和國的武裝叛亂。
戰爭經過
1936年7月18日,駐摩洛哥和加那利群島的西班牙殖民軍在佛朗哥、莫拉等將領策動下發動叛亂。叛亂迅速蔓延到本土加的斯、塞維亞、薩拉戈薩、布爾戈斯等大中城市。陸軍和空軍的大部分部隊(約12萬人)以及摩洛哥人組成的“外籍軍團”參加了叛亂。叛軍趁政府猶豫之際,迅速占領西屬摩洛哥、加那利群島、巴利阿裏群島以及西班牙本土北部和西南各省,7月30日在布爾戈斯成立“國防執政委員會”,企圖南北夾擊馬德里,進而奪取全國政權。叛發發生後西班牙各階層人民回響人民陣線的號召,拿起武器保衛共和國,兩天內共有30萬人報名參加民兵組織—人民警衛隊。馬德里、巴塞隆納、瓦倫西亞、卡塔赫納、馬拉加、畢爾巴鄂等大中城市的叛亂很快被平息。叛軍僅控制南方的安達盧西亞和北方的加利西亞、納瓦拉、舊卡斯蒂裏亞等經濟落後省份。共和軍則控制了所有的工業和政治中心、主要港口、交通乾線和重要農業區。
在叛軍處境危急之際,德、意法西斯應佛朗哥請求出兵乾涉,企圖乘機推翻西班牙共和國,控制直布羅陀海峽,切斷英、法與亞非殖民地的聯繫,把西班牙變成制約英、法的戰略基地。7月底,德、意開始派遣飛機到西屬摩洛哥,協助佛朗哥向西本土運送叛軍,並把大批坦克、飛機運往西班牙;隨後打著“志願人員”旗號派兵參戰,短期內調往西班牙5萬餘人,至1939年累計參戰兵力共20餘萬人(其中德軍5萬、意軍15萬)。戰爭頭兩年,德、意向佛朗哥共提供飛機1650架、坦克和裝甲車1150輛、火炮2700門、步槍數十萬支、炮彈750萬發。德、意的武裝乾涉使西班牙內戰 演變為國際性反法西斯戰爭。英、法等歐洲國家對西班牙戰爭採取“不乾涉”政策,簽署《不乾涉協定》;美國則宣布延長1935年的“中立法”,禁止向交戰雙方輸出武器和軍用物資。但是,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得到國際無產階級和進步人士的支持。各國人民募集糧食、藥品、捐款和武器予以支援;54個國家的4萬餘名反法西斯戰士自願前往西班牙,組成國際縱隊與西班牙人民並肩作戰。
1936年8月,叛軍在德、意乾涉軍支援下從葡萄牙邊境向馬德里方向發動進攻,先後攻占巴達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韋拉、托萊多等城鎮,將南、北兩塊控制區聯成一片。9月,叛軍在北部攻占伊倫和聖塞瓦斯蒂安,切斷共和國北部與法國的聯繫。10月,叛軍成四路進逼馬德里,於11月6日進抵馬德里近郊。共和國政府遷往瓦倫西亞,並組建兵力達30萬人的正規軍。西班牙人民在國際縱隊配合下,展開馬德里保衛戰。西班牙共產黨站在保衛共和國的最前列,馬德里90%的共產黨員走上前線,許多國際縱隊戰士在戰鬥中英勇獻身。1936年11月至1937年3月,馬德里軍民浴血奮戰,多次粉碎叛軍進攻。其間,叛軍於2月6日至27日在馬德里東南遠接近地發動哈拉馬河戰役,企圖切斷馬德里通往東南地區的交通線;共和軍英勇反擊,粉碎叛軍的企圖。為牽制共和軍的兵力,叛軍在南部科爾多瓦、格拉納達、直布羅陀一線實施進攻,占領蒙托羅、馬拉加後轉入防禦。
叛軍在馬德里遭到失敗後,從1937年6月起把進攻重點轉向北部,企圖攻占比斯開灣沿岸的重要工業區巴斯克和阿斯圖裏亞斯。為此叛軍集中15萬兵力(含意軍10萬人)對巴斯克首府畢爾巴鄂發起進攻,遭6萬共和軍堅決抵抗。6月20日叛軍憑藉兵力優勢攻佔畢爾巴鄂,隨後向桑坦德和希洪發展進攻。為減輕北部戰線受到的壓力,同年7月和9月,共和軍在中部戰線馬德里西北的布魯內特和東部戰線薩拉戈薩以東發動兩次進攻戰役,但未能制止敵軍對北部戰線的攻勢。8月26日,桑坦德失守。10月22日,共和軍在阿斯圖裏亞斯的最後一個根據地希洪陷落。北方工業區的淪陷,使共和國遭到沉重打擊。10月28日,共和國政府從瓦倫西亞遷至巴塞隆納。
建立起法西斯獨裁統治
1937年12月5日共和軍為粉碎叛軍再次進攻馬德里的企圖,在東部戰線對叛軍主要根據地特魯埃爾發起進攻,一度解放該城,迫使叛軍和乾涉軍放棄進攻馬德里的企圖。但共和軍未能按計畫發展進攻,在孤立無援情況下苦戰兩個月,終因寡不敵眾而遭受慘重損失,於1938年2月15日放棄特魯埃爾。叛軍乘機將作戰重點轉向東部戰線。3月佛朗哥在埃布羅河河谷投入5個軍的兵力以及幾乎全部飛機、坦克,在德、意乾涉軍配合下向阿拉貢發起進攻,而共和軍在東部戰線僅有11個師。9日,法西斯軍隊突破共和軍防線,至4月15日先後占領萊裏達、特侖普和比納羅斯等地,將共和軍控制區分割成兩部分,切斷加泰羅尼亞與中部和東南部地區的聯繫。接著,叛軍分兵出擊,南攻瓦倫西亞,北進巴塞隆納。為扭轉戰局,減輕瓦倫西亞受到的壓力,共和軍於7月至11月在埃布羅河地區投入7個師10多萬兵力發動內戰以來規模最大的進攻戰役,經3個多月鏖戰殲敵8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00餘架,但由於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時補充而被迫轉入防禦,未達預期戰役目的。12月23日,叛軍和乾涉軍出動20多個師共40萬人的兵力發動加泰羅尼亞戰役。共和軍邊打邊撤。1939年1月26日,加泰羅尼亞首府巴塞隆納失陷。2月8日,共和軍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菲格拉斯失陷,25萬共和軍越過法國邊境後被解除武裝。次日,叛軍和乾涉軍進抵法西邊境,切斷西班牙共和國與其他國家的陸上聯繫。2月11日,加泰羅尼亞全境被占領。
加泰羅尼亞陷落後,共和國處境急劇惡化。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認佛朗哥政權,斷絕與西班牙共和國的外交關係。共和國內部的投降派倡狂活動。3月3日,共和國海軍基地卡塔赫納爆發叛亂。3月5日至6日,中部戰線司令卡薩多上校在馬德里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接管政權,搜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及民主人士,並向叛軍敞開進入馬德里的大門。28日,叛軍和乾涉軍進入馬德里和瓦倫西亞,戰爭結束。
結局和影響
西班牙內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民主進步力量同法西斯勢力的一次大較量,其結果是人民陣線領導的共和國政府被顛覆,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庇護下建立法西斯專政,並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兩個法西斯國家在戰爭中相互勾結,並在戰後正式結成同盟,使歐洲政治關係和戰略格局發生有利於德、意的重大變化。
西班牙共和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德、意武裝乾涉和英、法的“不乾涉”政策,使雙方力量對比明顯不利於共和國一方;人民陣線內部各黨派政出多門,步調不一,始終沒有建立一支統一的軍隊,從而削弱了戰鬥力;人民陣線政府雖然堅持抵抗並進行一些民主改革,但沒有在廣泛發動民眾的基礎上開展人民戰爭;戰爭指導上採取防禦戰略,未能對敵人實施堅決的進攻;沒有建立起適應戰爭需要的軍事經濟;對混進政府和軍隊的敵對分子以及投降派的破壞活動,未給予堅決打擊。此戰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試驗場。戰爭表明,各軍、兵種的密切配合和協同作戰,大量集中使用空軍和掌握制空權,集群坦克在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實施突擊,對奪取戰役戰鬥的勝利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