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西湖時光:遇見24節氣》編輯推薦:在都市裡修行,在繁華中隱居。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地方,安頓和修補自己的心靈。行走就是修行:一場穿越心靈荒原的修行。作家周華誠行走西湖心靈筆記。行走、拍照、思索,與自然對話。探求心靈寧靜的小道。
作者簡介
周華誠,男,專欄作家,業餘攝影師,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讀者》雜誌簽約作家。當過醫生,坐過機關,現為杭州日報首席記者、編輯。在全國報刊開設情感、美食、閒扯等專欄,出版作品有《愛左情右》(2002)、《換個方式好好愛》(2011)、《無人時唱歌給夢想聽》(2011)、《一飯一世界》(2012)等。
因西湖的美好,於2009年移居杭州,兩年中每個節氣去湖邊行走、拍照、胡思亂想,拾取西湖時光變幻中的風景,寫下散淡閒適的文字。
本書記錄的是24節氣的西湖時光,更是一種人生的生命片斷。
圖書目錄
自序 西湖你好
第一季 覓渡
09/07 白露
像寒蟬那樣吟唱
09/23 秋分
是誰寂寞地擎著燈盞
10/08 寒露
讓風把我吹進漫長的光陰
10/23 霜降
隱藏於記憶的清寂之美
11/07 立冬
小野菊金黃如同青春往事
11/22 小雪
秋水撫琴誰人聽
第二季 棲枝
12/07 大雪
頂級豪宅角落裡的閒散時光
12/22 冬至
年輪生長刻下光陰的故事
01/05 小寒
似水年華里的不動聲色
01/20 大寒
可能會遇到的風景
02/04 立春
愛意萌動萬物生長
02/19 雨水
每一次出發都是回來
第三季 靜悟
03/06 驚蟄
等一朵花開的時間
03/21 春分
以至於忘了為什麼出發
04/05 清明
童年與故鄉
04/20 穀雨
一棵桃樹記得所有的時光
05/05 立夏
有些事只在想像中發生
05/21 小滿
豆娘不孤單
第四季 隨喜
06/06 芒種
那生長一樹的理想之物
06/21 夏至
一億九千萬遍輕喚你的小名
07/07 小暑
所有的美好都隱藏在變化之中
07/23 大暑
一輪朗月掛在惺忪睡眼的樹梢
08/08 立秋
暖色凌霄花
08/23 處暑
它的美,他早已收藏在心
後記 我在湖邊等你
後記
這本書寫得很慢。
我2009年初移居杭州。從這年春天開始,我經常去西湖邊走走,到了7月,我便有意識地按照二十四節氣的節奏,去湖邊行走、拍照,同時記錄一些所思所想、所聞所見。當時並沒有想到,要為此寫一本完整的行走筆記,而純粹只是內心需要——湖邊行走,能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為此,我特意安排了一條路徑——從斷橋開始,沿北山路往西南方向走,到了蘇小小墓邊左拐,過西冷橋,繞孤山,再走白堤,直到斷橋。這一圈,約是3.6公里,本不算長路,但一路東看西看,加上拍照,一般至少得花上兩個小時。
每次回來,就把照片和文字稍加整理。過了幾個月,當我再去翻看這些筆記時,發現當時的胡思亂想,有的完全沒有意思,有的還有一點意思,便開始有意識地堅持做這件事了。
任何事。一旦要堅持做,就需要毅力。好在,這本是我喜歡的事,也就不覺得累了。但有時工作太}亡,那也沒有辦法,只好儘量擠時間,哪怕是傍晚天黑之前的一個小時也好。好在只要一到湖邊,緊張的心就立刻會鬆弛下來。
真正完成二十四個節氣的文字整理,是在2011年6月5日。此時,距離我到杭州已經有兩年半時間了。當我再回頭翻看當時記錄的那些文字時,雖然因為自己生活狀態的變化,心情也隨之變化了,但過去每_個與西湖相伴的節氣里的心路歷程,尤其是初入杭州得的凌亂與焦躁,都因有了文字的記錄在案而歷歷在目。因此,對於當時的文字,雖有自己不甚滿意之處,但我並沒有作過多修改和粉飾。惟其真實,才更可珍惜。
就在本書寫完不久,2011年6月24日的深夜,從巴黎傳來的訊息,西湖“申遺”成功!
我當然感到無比高興。經過兩年多與西湖的耳鬢廝磨,我已經把西湖當成了自己的寶貝。
西湖為什麼能成功“申遺”?
因為西湖集中體現了“天人合一”這個東方文化哲學之美。除了它的自然山水美不勝收,它的景觀格局、文化史跡等方面都光彩閃耀。它是這座城市的精神寓所,一個民族的心靈棲息地,一份世界文明的東方審美樣單。
在評審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對西湖的最終結論是:“西湖更應該被當做一個給人以啟迪的地方,而非單純的公園。”
說得真好。其實西湖是一個容易讓人生髮哲思的地方。西湖的美,美在它的安靜之時。我已經不記得自己有多少次獨自一人漫步在西湖邊上,心中一片澄澈,千百年悠悠時光如水流逝,過去、現在和未來,就這么寂然無聲地交集了。
這是一處放縱心靈的牧場。
這是一個精神上的世外桃源。
城市有著太多的壓力。很多人生病,各種各樣的毛病。醫生說,現在空氣品質很差,水污染很厲害,吃的喝的都有問題,你整日地處在一個生了病的環境中,人能不生病么?
但我還覺得,許多人精神的環境也差,房價越來越高,馬路越來越堵,人越來越孤獨,也覺得越來越累。人為什麼這么累?亞健康。精神緊張,體味嚴重,口臭厲害,胃疼,不吃餓得慌、吃了堵得慌,脂肪堆積,不願動彈,焦慮,抑鬱,白天想睡覺、晚上睡不著,易怒,情感短命,閃婚,閃離……
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一個地方,在那裡安頓、休憩、修復自己的心靈。在那裡尋找一個讓心靈寧靜的秘境。這是一次精神的小旅行,帶你穿越心靈的荒原。
我喜歡下著大雨的西湖、夜半的西湖、角落的西湖、野草叢生的西湖。在人跡少至的時候,西湖自有一種空靈之美。
一個雨意空濛的西湖,一個在意念里無比空靈的西湖,一個有著東方文化哲學之美的西湖,總是有能力把一個人從生活的重圍之中拔離出去。
在都市中修行,在繁華中隱居。這,說的不就是西湖么?
因為對本書文字的敝帚自珍和對書的品質要求,此書的出版過程有些周折,最後交由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我要謝謝磨鐵圖書的策劃編輯楊茹女士、北京“讀書人”圖書的聶敏先生,他們為本書提供了許多很好的建議,並熱情地推薦書稿。謝謝浙江攝影出版社的林青松先生、潘潔清女士,他們獨到而專業的眼光、認真而細緻的工作,使得本書的品質得以保證,與他們的溝通及合作十分令人愉快。謝謝林陌提供白露、寒露、立冬、大寒、立春、雨水、芒種、夏至、處暑的節氣題圖,令本書增色。謝謝徐曉杭、杜平、鄒瀅穎、韓斌、李玲芝、莫小米、邵雙平、傅擁軍等老師和同事,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給予指導和建議。還要謝謝我的家人,他們對於我的選擇總是毫無保留地給予支持。
這本書誕生的過程,其實也是我人生展開新程的過程。相遇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正如我與西湖的相遇,與每一個節氣的相遇,以及我的這些文字與你的相遇,都令我感激。所以,我要謝謝西湖,謝謝時光,謝謝你。
這是我一個人的西湖,一個人的二十四節氣。現在,也是你的了。我在湖邊等你。
2012年1月30日
序言
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我想說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你可能和我一樣心裡有著剛開始時的恐慌。
我並不總是懼怕旅途——事實上,我很喜歡每一次短暫旅程的出發,那會把我帶向不可預知的遠方,更重要的是,不用多久你會回歸原位,那就意味著這是一段非常美妙的謎一樣的過程。但是那一次不一樣——當我駕著自己的車子來到滿眼陌生的杭州,面對高高聳立的大樓、橫七豎八的馬路和高架橋、不明所以的交通標線,以及腳步匆匆來往於斑馬線上的人們臉上顯露的漠然與疲憊神情,彼時彼刻,我的心中充滿未知的恐懼。
一次人生的大轉折就這樣發生了。
我們對未來充滿不能把握的情緒,因為我們不了解未來。人生的道路總是有無數條,你向左走或向右走,都有一條路把你帶向遠方,而且各有不同的風景(正是這種存在於想像中的風景會對某些人產生無可名狀的吸引力)。站在岔路口的那一刻,你會無比糾結,而多年以後的事實總會證明,只要你在行走就對了——邁開腳步,嶄新的道路會向你敞開所有的風景。
事實上我的旅程就這樣開始了——杭州這座城市向我攤開了它的地圖。在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我乘坐公車去了一趟西湖邊,面對那一泓寬廣的湖水時,我覺得很高興。浪漫的燈火在湖面上搖曳出碎影波光,人影在湖光山色里穿梭不停。此時我很想向西湖打個招呼,說:“西湖,你好。”
“杭州”這兩個漢字你會想起什麼?像水一樣絲滑的綢緞,色澤翠綠、甘香如蘭的龍井,還是讓人在異鄉想起就會在舌尖生髮鄉愁之感的蓴菜,每到深秋時節就滿街滿巷飄蕩的桂香?是許仙與白娘子的纏綿悱惻,錢塘名妓蘇小小的油璧香車,還是破扇破帽人間活佛濟公的似瘋若癲……
恐怕所有這些,都比不上那一面湖水的誘惑吧。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杭州這座城市也因為有上天賜予的一面湖水,而被稱作“天堂”,西湖呢,又因為地處杭州而熠熠生輝。一座城與一面湖,千百年來相依相偎,遂為天下一景。
住在杭州,是幸福的。
身為杭州人,更是幸福。
有多少腳步朝著杭州的方向紛紛奔來。有的人流連五日十日,依依不捨地離去;有的人終不忍離去,於是在此尋一份工作,租一間小屋,落下腳來;有的人落腳幾年十幾年幾十年,找到了相愛的人,構築了溫暖的小巢,也有了出生地一欄填著“杭州”二字的小寶貝,就此幸福地在這座城市生活下去。
愛一座城市總能找出一些理由。因為喜歡的人、喜歡的工作、喜歡的景致,或僅僅因為,有喜歡的小吃、喜歡的馬路,或是拐角弄堂里那一盞溫暖的路燈。
一個深秋的清晨,我出差路過這城市,因為要趕車便起了個大早。出得門來,滿眼清新——下了一夜的雨,湖濱的路面上,高大的懸鈴木落了許多黃色的葉子,雨滴還紛紛地從樹梢上落下,柏油路面是濕黑濕黑的,有著可以觸摸的質感。我打了一輛車,從南山路往北山路走,穿過西湖隧道,到達植物園外的那條路,覺得像是到了一個世外桃源,那么純淨的世界。空氣是濕的、清的,高大的樹木層層疊疊、鬱鬱蔥蔥。那一刻我忽然覺得,生活在杭州,也許是一件美好的事——哪一座城市的中心,會有這么多的樹呢。會有這樣奢侈的綠地呢?
為什麼世界上會有那么多人,把來杭州旅遊,把看一眼西湖。當做一個人生的心愿呢?儘管城市有著種種不如人意的東西,漫漫的堵車和高高在上的房價,是普遍存在而且常讓人感覺不開心的事。但在這一刻。我理解了他們——是的,這就是杭州的細節:有西湖,有森林。有綠地,有夢想。
為什麼不留下來呢?坐在計程車上,窗外的景物一幕幕向後移去,我這樣想。
只要走到西湖邊,所有的煩惱都煙消雲散了。
西湖就是有這樣的魔力。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西湖。自從來到杭州,我就想天天都去西湖邊坐著,無所事事,曬曬太陽,看光陰的腳步一點一點移過去。但是我不能夠。我得努力工作,好好掙錢,好讓自己在這個城市安穩地生活下去。
你也許有過這樣的感受:當你天天在都市高樓的格子間和擁堵的汽車長龍里來去匆匆,你是感知不到春天哨然來臨的,只有偶爾經過街頭公園一抬頭發現一兩棵桃樹孤單單地傳遞著春暖花開的訊息時,才發現。春天來了。這時候,你會感嘆,自己疏離大自然有多久了!
對,我需要一個藉口,可以經常去西湖邊走走、坐坐,但是我又不能常去,所以我想到一個法子,每隔半個月去一次。就按照二十四節氣的節奏進行好了。
這就有意思了。
好像我每次忙裡偷閒,去西湖邊散步、吹風,並不是偷懶,而是有著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你看,我是去跟季節約會的!
無須否認的是,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受到葦岸的《大地上的事情》的啟發。葦岸是這樣一個人——他對植物無比熱愛,於是就在鄉下造了一間房子,終日生活在大地、莊稼、鳥與昆蟲、草葉、花和果實間。胡蜂來去,季節轉換,他日復一日沉浸其中。在1998年,葦岸開始了為二十四節氣拍照的工作,在他居所附近的田野上,選一固定點,在每一個節氣日觀察、拍照、記錄,最後形成一段文字,寫他的《一九九八:二十四節氣》系列散文。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他寫到《穀雨》便戛然而止,如同他的生命。
二十四節氣,也是農耕時代留下的美好事物,如《詩經》一般典雅。對於我的祖輩來說,節氣深深地嵌進他們的每一道年輪中,成為他們的生命曆法。“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穀雨栽上紅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芒種雨漣漣,夏至旱燥田”。“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夭”。對於節氣,祖輩們早已熟稔於心,類似的農諺他們張嘴就來,並以個人的生命體驗反覆佐證著這些短句的靈驗性。
而今,不管是對於土地,還是對於節氣,我們早已疏離得太久。當我置身於一座繁華都市中卻試圖貼近節氣,這樣的舉動不免有點南轅北轍、刻舟求劍,江南的節氣物候特徵並不明顯,節氣與工廠生產、股市起伏也並無多大關聯。這也只是原因之一;此外,更大的原因是,我無意於去做一件龐大的事。像一個氣象學家或生物學家那樣科學而細緻地記錄那一切。我意欲所為的。只是從個人化的視角,來觀察一時一地的變化,草長花開,鳥語人間,我眼之所見畢竟只是西湖這個龐大命題里極其細微的一小塊,如此局限的記錄和寫作,真的有意義么?
剛開始我也不免要這樣地問自己。
花在開,花在落。雲開了,日出了。一草一木,悄悄生長。這眼前的一幕一幕,皆是充滿人生的詩意。
一直蹲在地上,專心致志地看一群螞蟻。看它們怎樣呼朋喚友,搬動一具小青蟲。怎樣在大雨來臨前,傾巢出動,舉家搬遷,把貯存的白白的大米。驕傲地抬走。
但是,對於一個“人”來說,看螞蟻這樣的事,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想你也一定會跟我一樣。忍不住,說,“意義”是扯蛋。
人的一生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走在西湖邊。你不由地會拿一些大而無當的問題來問問自己。當然,好多問題並沒有答案。
但是隨節氣行走西湖這件事漸漸地做下去之後,我越來越喜歡上了它。至此,我來到這座城市已有兩年,伴隨著每一次去西湖邊行走,我也逐漸地融入了這座城市。最初的焦慮、緊張和不安如煙雲般消散。我的心靈在湖邊得到了舒展和安放。
村上春樹有一本書,《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村上是一名跑步愛好者,二十五年,日日堅持。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薩默賽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
是的。有些事你若喜歡,去做便是。
2010年的深秋,一個微雨的清晨,我在西湖邊。雲水空濛,法桐的金黃落葉鋪了一地。我沉醉於此,挪不動腳步。
許許多多的人,走過;許許多多的車子,開過。上班的上班,路過的路過,人各有事,沒有人停下來。
我真為他們感到遺憾。我甚至想喊住人們使之停留。真的,如此美好,你怎忍潦草而過。
周華誠
2011年6月
名人推薦
薩默賽特·毛姆寫道:“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大約是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
——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