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的今天,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精神生活空前開放的年代,當我們再度回望鄧麗君,她的歌聲表達的也不過是一個純粹的女人,有著甜蜜溫潤的真本性而已。但是,在當時那個文化貧乏與情感封閉的年代,到處充斥的是政治宣言式的“高強硬響”的音樂與歌聲。鄧麗君之流這種婉轉淺輕的抒情歌曲的悄然出現,模糊了政治立場,誇張了個人的情感,喚回了人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溫情與美好,讓人們得以擁有了自由呼吸的空氣與土壤。因而,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抒情歌曲與歌聲,自然地就成為那個特殊時代,代表人心禁錮得以解放的一個特殊符號。
西山會議,1980年,一些老資格音樂人在北京召開了一場專門針對當下流行音樂取向的討論會,稱為“西山會議”。在會上,一些專家對於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台音樂表達了否定的觀點,稱其軟綿綿、萎靡不振,是含低級趣味、反映腐朽頹廢情調的樂曲。同時還批評了內地著名音樂家張丕基、王酩及李谷一的《鄉戀》。在這次會議上,鄧麗君的歌曲被正式冠以“黃色歌曲”和“靡靡之音”的稱呼。
30年後的今天,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精神生活空前開放的年代,當我們再度回望鄧麗君,她的歌聲表達的也不過是一個純粹的女人,有著甜蜜溫潤的真本性而已。但是,在當時那個文化貧乏與情感封閉的年代,到處充斥的是政治宣言式的“高強硬響”的音樂與歌聲。鄧麗君之流這種婉轉淺輕的抒情歌曲的悄然出現,模糊了政治立場,誇張了個人的情感,喚回了人們心中沉睡已久的溫情與美好,讓人們得以擁有了自由呼吸的空氣與土壤。因而,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抒情歌曲與歌聲,自然地就成為那個特殊時代,代表人心禁錮得以解放的一個特殊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