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洛陽

西周洛陽

西周洛陽,作為西周王朝的國都和陪都,居住著大批周人奴隸主貴族和從殷都安陽遷來的殷遺民,他們定居於此,葬於此。

西周墓葬與車馬坑
洛邑成周作為西周王朝的國都和陪都,居住著大批周人奴隸主貴族和從殷都安陽遷來的殷遺民,他們定居於此,葬於此。
洛陽西周墓的分布範圍,西到澗河以西王灣,東到瀍河以東白馬寺,北到邙山南坡,南到洛河以南的關林,以瀍河兩岸的塔灣、馬坡、老城東關和老城以北的北窯最為集中。近五十年來發掘的西周墓葬總數量大約有800餘座,分為周人墓和殷遺民墓兩類。
周人墓集中分布在洛陽老城以北的北窯村西邊的瀍河西岸。1963年以來,在這裡共發掘周人墓葬349座,西周車馬坑7座。這批墓葬有兩座是帶有南北墓道的特大型墓,其餘都是大、中、小型的長方豎穴墓。兩座特大型墓,位於墓地的中部靠東,南北縱列,均有巨大的墓室和兩條長長的斜坡墓道,平面呈中字形。以其中的一座為例,南北方向,墓室和墓道填土經夯打,只在墓道的夯土中出土了完整的車衡一組,衡為木質已朽,長1.8米,兩端有銅衡末飾,上有木輪亦朽,軛首上插有銅鑾鈴。還出有銅車馬器軎、轄、轂飾、棺踏、泡飾和瓷豆、瓷瓮等。由於此墓五次被盜,墓室隨葬晶均被盜竊一空。
大型豎穴墓共41座,墓室寬大,建造規矩講究,墓壁平整光滑,槨室附近墓壁塗漆。有一座時代為西周早期墓,形制為口小底大的正斗形。此墓多次被盜,只在距墓底1.30米深處的填土中,出上有隨葬的銅兵器、銅車器和原始瓷器。
中型豎穴墓數量最多,有300多座。墓室規模略小於大型豎穴墓,長3至5米,寬2至3米,深5至7米,口、底大小一致,為豎井形。葬具有棺有槨,隨葬品種類與大型墓基本相同,只是數量略少。1號墓為西周早期墓。此墓兩次被盜,但在距墓底1.50米的填土中,發現一組未被盜走的青銅禮器,有鼎、簋、頗、觶等四件。410號墓為西周中期墓。墓壁上
部直下,深至6米處開始內收。墓室底中部有槨跡痕,墓室被盜,在距墓底1.70米的東北角出土有銅禮器鼎、鬲、簋、壺等6件,還出有漆座原始瓷豆1件、柄形玉器1件。
小型豎穴墓10餘座,墓室長3米,寬2米以下,深不超過4米。有棺無槨,隨葬品只有陶器、裝飾品和少量兵器。93號墓為西周早期的小型墓,未被盜掘,墓內殘存有棺灰痕,棺下有長方形腰坑,內殉狗骨架一具。棺內人骨完整,面向上, 口內含海貝7枚,足骨處和腰坑內亦有海貝數枚。在墓室北端有生土二層台,台上放有陶鬲3件、陶罐2件。
多年來,在洛陽發掘的殷遺民墓有300座以上。殷遺民墓的形制,可劃分為有墓道的大型墓和不帶墓道的中、小型豎穴墓,以及小墓道的洞室墓三大類。
有墓道的殷遺民墓共發現10餘座。墓道作長方豎穴,墓底斜坡狀。如鑄銅遺址內的第14號墓,南北向,墓室長方形,南北兩端有斜坡墓道,北墓道在長8米處向東拐折。槨的頂板置於二層台上,頂板上朱繪雲雷紋,東西兩側放置石璋、蚌魚等。因遭盜掘,未見隨葬晶。在距地表3.8米深的墓室,發現有蚌魚和陶器鬲、簋、罐各2件,壺、盆各1件。此墓墓道的拐彎處附近,還有與該墓層位相同的三個圓形祭祀坑。
西周洛陽
周晚期,政治腐敗,社會動盪,內外交困,周王室不得不遷都於洛陽,史稱東周。
成周的位置、規模和重要地位
據《逸周書·作雒解》記載: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外城郭)方七十里,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北邙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大都會),制郊甸六百里,國田土為方千里,乃設丘兆於南郊,乃建大社於國中”。城中的建築有“太廟、宗宮(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明堂是國王宣明政教的地方,也是國王召集群臣,舉行隆重的祭祀慶賞的地方。還有周王寢居的宮殿和祭祀祖先的宗廟。從這裡可以看出,成周的規模和布局是完全按照國都的規格興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