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褚村張天福先生講,褚村北大廟曾存有春秋時的晉鼎一尊,後在戰亂中遺失。
褚村灘里過去盛產紅棗,名揚各地。據張天福先生講,其祖父自清朝年間在河南駐馬店的石寨鋪開辦“和玉德”藥房,其舅父繼父從醫。1949年,張天福在石寨鋪永固完小教書時,聽其舅父藥房的張漢三醫生說,李時珍曾稱“晉南三大寶,粉草、台陳、漫沙棗”。粉草即汾草,台陳即台神茵陳,漫沙棗即指褚村產的紅棗
褚村村西,原有宋朝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年)修建的嘉佑 寺。嘉佑寺以西、北平望以北地方,曾是曲沃縣“汾隰流雲”景區。褚村北大廟背後,昔有人們觀看“汾隰流雲”景色的“望景台”。清乾隆年間,曲沃縣令張坊在北平望、褚村一帶建有“環汾閣”,這是“汾隰流雲”景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十七年《新修曲沃縣誌》·十景圖部分的結束語中云:“濟溪汾隰,多名賢之題詠”,可想當時遊覽之盛況。
名稱由來
褚村的村名是由姓名而來。相傳很早以前,有姓褚 兩兄弟到這裡依崖定居。老大名叫褚 ,住村西頭;老二叫褚郁,住村東頭。褚村就以老大的姓名而得名。“ ”與“村”字音相同,後來就把“ ”村改為“村”了。
著名人物
田汝增:明朝褚村人。因征戰有功,授職河南舞陽都司,後升任開封府副府。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包圍了開封。田汝增竭力守城,後城破而戰死。田汝增一家十餘口隨之皆亡。
褚齊亮:字唐輔,清朝褚村人。以大挑(挑選三科以上會試不中的舉人)授稷山學博。著作有《西遊草》、《高京草》、《鳴秋詩草》等。
褚自忠:字篤堂,清朝年間褚村人。幼時聰明好學,年長後有膽識,講義氣,並會醫術。救死扶傷,醫好了很多病人。清光緒年間大災後,多處地荒欠收,他挺身而出,聯合各鄉民向上報請免交公糧,被準奏照請。當地人對他感激不盡,深情地給他送一幅“德被闔邑”匾。褚自忠對此事感念不忘,後給大孫子起名“免糧”,給小孫子起名叫“還糧”。
劉殿元:褚村人,無產階級革命家彭真同志在侯馬高小和太原一中的同學,革命好友,他是高君宇同志介紹入黨的山西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他在汾川學校任教期間,是我黨的地下工作者。1929年彭真同志被捕入獄後,他非常關心彭真同志的處境和生計,經常寄錢、送物給獄中的彭真同志。後來因病去世。
秦國華:褚村人,1910年生,是山西國民師範學校的學生。曾在汾川學校任教,是我黨的地下工作者。抗日戰爭時期他到了革命聖地延安,任地方人民政府的衛生局長,後又任華北局教育局長。秦國華國志因病逝世於內蒙。
秦愛華:褚村人,秦國華的妹妹,由秦國華引導走上革命道路。曾任北京市西城區紀檢書記。
任元瑞:褚村人,侯馬解放前夕,是我黨的地下工作者。他與由延安派到侯馬的我黨地下工作者張斌(在侯馬公開稱呼是“董先生”)及杜永福(汾上人)在一個黨小組,受張斌領導。他們在侯馬南街開了個雜貨鋪,以此為掩護,為侯馬的解放積極開展地下工作。侯馬解放後,他們又秘密轉移到西安地下工作。住在西安學習巷18號。任元瑞的公開身份是貨店老闆,為我軍解放西安供應軍用物資。為掩護其工作,經張斌指示,讓其兄弟任元璐考入敵兵隊。西安解放後,他與張斌等準備轉移去成都時,因病留住西安。在西安醫院動了三次手術,後不幸去世。其遺體從西安運回侯馬,任元瑞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任際太:褚村人,1962年參加工作,現任北京化工幹部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