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榮[明朝官員]

袁榮[明朝官員]

袁榮,元末明初人,睢陽尚書袁氏(袁可立)之始遷祖,安徽鳳陽府潁州(今阜陽市)人。元末為陝西行樞密院知院,明洪武二年(1369)隨明太祖征伐至睢,積有戰功,仕睢陽衛百戶,後代世襲其官,遂家於睢州(今睢縣)。八世孫袁可立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世稱“睢陽尚書袁氏”。公元2001年,因睢州大道拓寬工程,袁榮墓被睢縣人民政府遷葬至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袁家山東坡。

基本信息

元末明初人,睢陽尚書袁氏(袁可立)之始遷祖,安徽鳳陽府潁州(今阜陽市)人。元末為陝西行樞密院知院,明洪武二年(1369)隨明太祖征伐至睢,積有戰功,仕睢陽衛百戶,後代世襲其官,遂家於睢州(今睢縣)。八世孫袁可立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世稱“睢陽尚書袁氏”。公元2001年,因睢州大道拓寬工程,袁榮墓被睢縣人民政府遷葬至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袁家山東坡。

睢陽尚書袁氏家譜 ·重修始祖榮公遺像記:

始祖以武功起家,於明太祖征伐著勛,封睢陽衛昭信校尉,遂家於睢,迄今三百餘年矣。遺像相傳,罔致失墜。歲次壬午,流寇破睢,城相遂亡。族人有能寫照者甚少,猶見於康熙癸亥同族慫恿之,俾共追寫,寫成質之族人齒尊者,曰:“相去不甚相遠”。諶生也晚,未經目瞻,則此幀之似與否,不得而知,常聞公之衣冠固如是矣。明道君固子曰:若一根毫髮不相似便是他人,此照不宜傳也。已追寫裝潢,凡遇同族公祭之日,展而拜之,聊以慰其孝思耳。
溯淵源,念祖德,其自毫梁而來家於睢。就貿遷荷鋤者,流當日之櫛風沐雨漢馬功高,獲封於此,而世蔭其官,創業垂流不雲辛勞矣。凡今之尊貴不等,秀頑異質,若大若小,皆公一體之遺。其相敬相愛,情意有倍篤者矣!自茲以後,或攻詩書,或踐疆場,以步祖武,而致顯揚,公之愜意於九泉,雖遙遙數百年如一也。然者或匪數而忝厥祖,或仇而傷同誼,伯叔兄弟視為漠然,公必含怒地下,重行其罰。何以稱子孝孫賢,世濟其美,以不墜其家聲也,望同族人共勉之。
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十二月二十三日十世孫賦諶敬識,道光丁未十四世孫中興重修。

(《睢陽尚書袁氏家譜》)

歷史資料

睢陽尚書袁氏

始祖袁榮像 始祖袁榮像

睢陽尚書袁氏始遷祖袁榮,鳳陽府潁州人。明洪武二年(1369)隨明太祖征伐至睢,以軍功仕睢陽衛百戶,世襲,遂家於睢。八世孫可立,舉明萬曆十七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加贈太子太保,為睢陽望族,世稱“睢陽尚書袁氏”。《睢陽尚書袁氏家譜》載:“吾家自勝國(明朝)以來,譜牒散天涯,約略大支凡四:一北平、一夏邑、一鄢陵,睢陽又其一也。四支之中,睢陽為盛。”天啟四年春,袁可立在山東蓬萊閣上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觀海市詩》,至今為國人所重。晚年建袁家山,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世袁樞,為明末著名書畫及收藏鑑賞大家,所藏《瀟湘圖》、《蕭翼賺蘭亭圖》等品,至今為國內外知名博物館收藏。二公風流儒雅,為黃道周、高攀龍、倪元璐、董其昌、錢謙益、王鐸、張庚等名士所推重,奠定了睢陽尚書袁氏在中原文明史上的地位。按民國《河南通志採訪稿·睢縣》所載:“睢袁氏有兩族,大司馬可立裔為‘尚書袁’,指揮裔為‘兵馬袁’(該袁源於山西洪洞縣),並非一家也!”。
袁榮,睢陽尚書袁氏之始遷祖,安徽鳳陽府潁州(今阜陽市)人。元末為陝西行樞密院知院,明洪武二年(1369)隨明太祖征伐至睢,積有戰功,仕睢陽衛百戶,後代世襲其官,遂家於睢州(今睢縣)。八世孫袁可立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世稱“睢陽尚書袁氏”。公元2001年,因睢州大道拓寬工程,袁榮墓被睢縣人民政府遷葬至袁家山東坡。(黃道周《節寰袁公傳》、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湯之旭《袁僴墓志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