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7-1991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 獲學士學位。
1991-1998 在北京農業大學種雞場工作,擔任生產副場長。
1998至今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2001年被聘為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
2004~2007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獲得動物營養學博士學位。
2009.11-2010.11 在美國阿肯色大學卓越家禽研究中心進行為期1年的訪問學者。
主講課程
先後講授《飼料添加劑》(1998-2000),《飼料分析》(1998-2001),《畜禽消化代謝實驗方法示範》(2004-2009,2011-),2000年起一直為動物醫學院本科生開設《動物營養學》,2011年起參講動物科技學院非學術型專業學位課《家禽營養案例分析》。
研究方向
1. 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的高效利用;
2. 家禽營養需要量(蛋雞、肉雞、肉鴨)及飼料配製技術;
3. 家禽消化道發育與禽產品(肉、蛋)品質營養調控;
研究動物包括:蛋雞、肉雞,放養雞,肉鴨。
主要貢獻
科研經歷
(1)“八·五”期間
參與國家國家科技攻關課題“褐殼蛋雞高產配套系的選育”,
(2) “九·五”期間
參與國家科技攻關課題“雞優質高效配合飼料產業化關鍵技術”,“雞預混料配方技術研究(96-009-01-13)”,
(3)“十·五”期間
參與國家科技攻關“畜禽營養調控關鍵技術研究”,“優質環保型配合飼料生產技術研究”(2000-2005)
參與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畜禽肉品質性狀形成的營養代謝與調控機理——胃腸道結構與功能的發育規律及其調節(2004 CB117504)(2004-2009)
(4)“十一·五”期間,承擔的子課題
家禽環保型配合飼料配製技術集成研究與產業化(2006BAD12B07)(2006-2010)
黑龍港低平原區林地生態養雞高效飼養模式的研究與示範(2006-2008)
城郊區畜禽養殖業主要污染物減排技術研究(2008BADA7B04)(2008-2010)
動物營養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究課題(2004DA125184 (青年) 0806)(2008-2011).
林(果)—草—禽生態健康放養雞技術支撐北京市溝域農林(養)複合系統經濟發展體系示範(2009-2012)
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研究計畫(2010-2012)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北京市家禽創新團隊(2011-2015)
(5)承擔橫向課題
不同來源和水平蛋氨酸添加複合酶對肉鴨腸道健康、營養物質利用的影響(2014)
使用液體蛋氨酸替代蛋雞日糧中固體蛋氨酸效果研究(2013)
運用酶製劑改善肉雞對新玉米利用效果研究(2012)
耐熱性羅酶寶在肉雞日糧中套用效果評價(2011)
不同酶製劑組合在肉雞日糧中套用效果研究(2011)
羅酶寶在肉雞日糧中套用效果(2010)
不同酶製劑對肉鴨生產性能的影響(2009)
HyD與植酸酶在北京鴨日糧中的使用效果(2008)
羅酶寶及羅酶寶增強型對產蛋雞生產性能的影響(2007)
科研成果
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標準制修訂工作。
國家標準“GB/T 25866-2010玉米乾全酒糟(玉米DDGS)”制定。
國家標準“GB/T 5916-2008產蛋後備雞、產蛋雞、肉仔雞配合飼料”標準修訂。
國家標準“GB/T 13080-2004飼料中鉛的測定原子吸收光譜法”標準修訂。
農業行業標準“NY/T 903-2004肉仔雞、產蛋雞濃縮飼料、微量元素預混料”修訂。
農業行業標準 “NY/T 5038-2001無公害食品肉雞飼養管理準則”制訂。
專利
2010年授予實用新型專利“ZL 2009 2 0278337.3 鴨用飲水器”。
2012年授予實用新型專利“ZL. 2012 2 0149828.X 塑膠組裝式帶滾蛋網的放養雞產蛋箱”。
參編書籍
參與《圖說養雞新技術》,《肉仔雞營養與飼料研究》,《家禽營養與飼料》,《家禽營養》,《家禽營養與飼料科技進展》、《動物免疫營養學》,《肉雞養殖主推技術》等書的編寫。
北京市村級全科農技員培訓教材“畜禽養殖及疫病防控實用技術——蛋雞、肉雞、肉鴨分冊”副主編。
獲獎記錄
1999年“節糧小型褐殼蛋雞的選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5。
2007年“免疫調節劑β-1,-3-葡聚糖的製備工藝與套用技術”經教育部鑑定為國內領先(排名第3)。
2010年“肉雞健康養殖的營養調控與飼料高效利用技術”獲得教育部一等獎,排名第5;2011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5。
2013年“規模化生態養雞配套技術”推廣獲得北京市科技推廣三等獎,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