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
血清因子都在一定的範圍內,和正常值呈陰性。
異常結果
在臨床上常表現為各種免疫疾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疾病,細菌入侵,病毒感染和腫瘤等。
需要檢查人群
有免疫缺陷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無
檢查前禁忌:血清檢測,一般是要求早晨空腹檢測。
檢查時要求:一般是保持血清的新鮮和避免受污染造成假陽性。
檢查內容
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D(IgD),免疫球蛋白E(IgE),心肌肌鈣蛋白T(cTnT),肌紅蛋白(Mb),類風濕因子(RF)。
免疫球蛋白G
正常參考值: IgG 7.0~16.6克/升(7.0~16.6g/L)
意義:
(1) IgG增高: ① IgG、IgA、IgM在機體的防禦中發揮重要作用。若IgG、IgA、IgM幾種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均增高稱之為多克隆性增高,常見於各種感染,特別是慢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淋巴瘤、肺結核、肝臟疾病和寄生蟲病等;② 單一的免疫球蛋白增高,又稱單克隆性增高,主要見於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等。
(2) IgG降低: 可見於各種先天性或獲得性體液免疫缺陷病、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免疫球蛋白A
正常參考值: 0.7~3.5克/升(0.7~3.5g/L)
意義:
(1) IgA增高: 見於IgA型分泌型多發性骨髓瘤(MM)、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肝硬化和腎臟疾病等。
(2) IgA降低: 多見於反覆呼吸道感染、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免疫球蛋白M
正常參考值: 0.5~2.6克/升(0.5~2.6g/L)
意義:
(1) IgM增高: 見於病毒性肝炎初期、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肝硬化等。
(2) IgM降低: 可見於IgA型多發性骨髓瘤、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免疫抑制療法後、淋巴系統疾病和腎病綜合徵等。
免疫球蛋白D
正常參考值: 0.6~2.0毫克/升(0.6~2.0mg/L)(ELISA法)
意義: IgD增多見於:
(1) IgD型多發性骨髓瘤病。
(2) 流行性出血熱、過敏性哮喘、特應性皮炎等也可見IgD升高。
(3) 妊娠後期、大量吸菸也可見IgD生理性升高。
免疫球蛋白E
正常參考值: 0.1~0.9毫克/升(0.1~0.9mg/L)(ELISA法)
意義:
(1) IgE升高: 見於變態反應性疾病、寄生蟲感染、急慢性肝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特別是IgE型多發性骨髓瘤病病人,IgE增高可作為臨床確診依據。
(2) IgE降低: 多見於先天性或獲得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症、惡性腫瘤、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
免疫球蛋白T
正常參考值: 0.02~0.13微克/升(0.02~0.13μg/L)(ELISA法)
意義:肌鈣蛋白為發現的心肌蛋白標誌物,具有高度心肌特異性。主要用於診斷心肌缺血性損傷,包括心絞痛、可逆性心肌組織損傷、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肌紅蛋白
正常參考值: 50~85微克/升(50~85μg/L)(ELISA法);6~85微克/升(6~85μg/L)(RIA法)
意義:肌紅蛋白是一項出現早、敏感性高而非特異性的診斷指標,對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診斷有一定價值。它存在於心肌和骨骼肌中,在急性心肌梗死時釋放入血,症狀出現後1~3小時升高,4~12小時達到高峰,故在診斷急性心肌梗死和判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方面具有主要一定的價值。
(1) 骨骼肌損傷: 急性肌肉損傷和肌病。
(2) 休克。
(3) 急性或慢性腎衰竭。
風濕因子
正常參考值: 陰性(速率散射比濁法)
意義:
(1) 類風濕疾病時,RF陽性率可達70%~90%,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陽性率為70%。
(2)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均有較高的陽性率。
(3) 微生物和寄生蟲的感染及部分膠原性疾病也可出現類風濕因子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