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四川省石棉縣蟹螺藏族鄉田野調查和研究的成果。蟹螺鄉的藏族有兩個支系:一支是自稱“爾蘇”(或魯蘇)的藏族,一支是自稱“木雅”(或木涅)的藏族。他們都是藏族中人數較少的支系,保留著自身的母語,其語言所屬雖為藏緬語族,但所屬語支尚未確定。他們保存的傳統文化在當前急劇變遷的時代下,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對於石棉“爾蘇”及“木雅”藏族,先前一直缺乏系統的田野資料,研究比較薄弱。本書可謂第一部關於石棉藏族比較系統的民族志,也是第一部關於石棉藏族民族歷史及民族文化研究的學術著作。
本書內容包含三個部分,一是以田野日誌的方式介紹民族學田野調查的過程;二是對蟹螺堡子(即蟹螺江壩村5組)的“爾蘇”,對木耳和猛種堡子(即蟹螺猛種1、2組)的“木雅”,作了較詳的民族志敘述;三是在分析民族志資料的基礎上,對民族史及民族文化方面的諸多問題,提出了作者的見解和思考。
作者簡介
李星星,祖籍河北磁縣,1950年2月生於山西臨汾。現為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在四川及西南民族地區從事民族學田野調查和研究工作,發表著作十餘部、學術論文數十篇。代表作:《擴張與交往——區域歷史文化簡論》、《曲折的回歸——四川西水土家文化考察札記》、《藏彝走廊的歷史文化特徵》、《論“民族走廊”及“二縱三橫”的格局》等。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篇 考察經過
一 第一次調查的考察日誌
二 第二次調查的考察日誌
三 第三次調查的考察日誌
第二篇 石棉蟹螺
一 石棉縣概況
二 松林地“河道七場四十八堡”
三 蟹螺藏族鄉
第三篇 蟹螺堡子
一 堡子概貌
1.聚落介紹
2.經濟情況
3.傳統生計
4.附錄:蟹螺堡子經濟情況表
二 居民及關係
1.家族來源
2.分布
3.婚姻關係
4.親屬稱謂
三 家庭生計
1.生計案例
2.農作技術
3.農作周期
四 生活技術
1.民居
2.服飾
3.器具
4.醫藥
5.壇壇酒
6.計量
五 “薩巴”“素爾”
1.所謂“和尚”
2.“和尚”法器
3.作法
4.“素爾”王志全
六 紅白等事
第四篇 木耳堡子
第五篇 猛種堡子
第六篇 研究與思考
附錄
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篇 考察經過
一 第一次調查的考察日誌
2005年9月19日 星期一晴
由於錯過了所謂“還山雞節”的時日,只好推遲兩天至今日出發去石棉。省民族研究所與雅安民宗局事先已商量好,由雅安民宗局派車來接我們。早上7點半,我與尚雲川及川大學生李璟、劉俊波一行,乘車出發。走高速公路到雅安,換乘石棉縣蟹螺鄉來接的三菱越野車,即刻出發,沿著我十分熟悉的川滇公路即108國道行駛。駕駛員王小軍是蟹螺鄉的藏族,一路講了不少蟹螺的情況。中午抵達石棉縣城,會到石棉縣民宗局局長毛成祖、文化局局長及康生、民宗局副局長姜成強等。姜成強負責我們這次調查的具體安排和協調工作。姜成強是石棉所謂“上八堡”的藏族,是一位很熱心於少數民族及本民族文化研究和宣傳的年輕人,我叫他小姜。下午,考察組進行準備工作,我再次讓大家明確各自調查的任務。小姜負責提供我們所需的石棉現成的各種文獻資料。
2005年9月20日 晴
早上8點半,考察組乘車從石棉縣城出發去蟹螺鄉江壩村,小姜以及蟹螺鄉黨委書記但光錦、江壩村村長王健康等與我們同行。過古渡安順場,經松林河口的先鋒鄉。我請小姜和但書記幫忙,先去先鋒鄉安順派出所,從電腦管理系統中提取蟹螺鄉的戶口資料。趁等待工夫我順便看了看派出所旁邊的先鋒鄉中心國小。過後,又乘車沿松林河谷南側溯松林河而上,於9點半到達蟹螺鄉政府駐地。在鄉上經介紹與鄉幹部彼此認識,並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座談。主要是了解和收集一些蟹螺鄉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和數據。我特別問及關於松林地“四十八堡”的情況,鄉幹事楊正清是來自蟹螺堡子的爾蘇藏族,他似乎比較了解,數落了“四十八堡”許多名稱及現在所屬的行政區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