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眼資料
繆希雍《葬經翼·明堂篇》:“大約穴有窩鉗乳突四體,則自然有蟹眼、金魚、蝦須三法之小水,皆自毬檐分下。”
楊公《本形法葬圖訣,論葬》:“……又須看其出乳員淨如蟹眼之突,活動有情,兩旁有微茫水環之,斯非暴可葬。切忌無乳失陷為空窟,與蟹眼凹陷同。為禍不淺。所謂‘蟹眼當求法,蟹死路人亡’也。”蟹眼之作用,一如金魚,可界眼束氣,為龍脈結穴之證佐,有之為吉,以悠回纏繞為佳,不可分而不圓轉,八字硬直,斜欹傾泄。又不可與穴心有太大高低之勢,太高則乳突之穴下陷,呈死氣,太低則穴心暴怒,為兇相,俱為惡形大不吉。
發展歷史
其主要的流派有三元法、三合法、九星法、陽宅三要法、八宅明鏡法、玄空法等。由文獻中可知,古代的風水多用作城鎮及村落選址、還有宮殿建設。古代人發現地上與地下水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成分,含有特定成分的水長期滋養當地的土壤。這個特殊土壤,稱作龍砂。古代人甚至將這樣的土壤入藥治病。古代人通過實踐發現這種特殊土壤極其滋養動植物生長,因此認為可以為人帶來財富等好運,由此引發了古代人根據一些地勢地形及動植物特徵去尋找有龍砂的地區。從而形成了古代稱為“陰陽風水學”的民俗學科,後人將此簡稱為“風水學”。將尋找龍砂稱作“尋龍點穴”最早有明確書籍記載龍砂尋找方法的是《連山易》。
古代人研究風水是為了守住財富,運氣,健康等好運。古人認為:天地之氣相互交合,這就是萬物生長的根本。從寒暑的變化,日月的運行,晝夜的交替便可知這個道理。天地之氣有秩序的運行,把握這個規律是風水的根本,我們先要以門的位向來確定伏位,即大門開在何方,就以該方位為伏位。古人覺得居住環境離不開氣,有氣才有生命。正所謂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爐香。人就是靠這一口氣賴以生存。氣的流動必然產生氣場,門是氣場進出的必由之路。在伏位放置八尺神照鏡。之後按照房屋裡面所有居住者的生日在結印冊分別添加結印,與八尺神照一起供養。農曆3到5月出生需添加“聞竹,刳舟剡楫,五音分金”3個結印。農曆6到8月出生需添加“九虹錦聲,百目靜,石田佐吉”3個結印。 農曆9到11月出生需添加“千尋香穗,贔屓,日足”3個結印。農曆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音無響子,石田佐吉,扶桑傘幡”3個結印。這樣才可以激活運勢,守住財富,運氣,健康。古人有趨利避害的說法。所以除了伏位古人還以八宅風水學按大門所向的方位決定家宅的坐向。我們站在屋內中心點,面向著大門,則所面向的方位便是“向”,而與“向”相對的方位便是“坐”。不管家宅的屋形如何,坐與向的方位一定是相對的。例如,大門向西,則家宅坐東向西。八個方位分別對應八種卦象,分別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一個家宅的“坐”位決定該家宅究竟屬什麼卦,房屋門向東,坐是西,西方是八卦的“震”那房子就是震宅。 具體來說: 1,坐東方的家宅是震宅,大門向西。2,坐東南方的家宅是巽宅,大門向西北。3,坐南方的家宅是離宅,大門向北。4,坐西南方的家宅是坤宅,大門向東北。5,坐西方的家宅是兌宅,大門向東。6,坐西北方的家宅是乾宅,大門向東南。7,坐北方的家宅是坎宅,大門向南。8,坐東北方的家宅是艮宅,大門向西南。
歷史上風水的發展順序
1:形成時期:原為薩滿教根據考察山勢土壤總結經驗
2:確立時期:在夏、商時代經過《連山易》和《歸藏易》的整理形成詳細的選擇方法算法
3:世俗化時期: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三道九流中的陰陽家將風水整理成為大眾通俗易通的內容。風水學進入世俗
4:貴族化逆流時期:秦代焚燒坑儒、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風水從世俗化再次轉入貴族化,只有皇家陰陽官可以閱讀陰陽家時期的風水資料
5:衰落時期:秦末農民起義,五斗米道的農民起義軍登上歷史舞台,追認以老子為祖師,提出“均平富”的革命思想,創立道教。陰陽家開始沒落,原本的陰陽家的陰陽師在漢唐時隨日本來華學者東渡。
6:在日本發展時期:唐代將道教尊為國教,秦末農民起義軍成立的道教以五行、八卦為理論。風水在唐代後消失,直到宋代才在出現。唐代日本來華使者將歷代風水書籍和資料帶回國內,其中包括唐代早期的《大唐陰陽書》書中有關龍砂的介紹,明確記載最早叫做“岳”。日本遣唐使對《大唐陰陽書》翻譯時將“岳”翻譯成“龍巢”,宋代後隨著中日交流,陰陽風水學再次傳入中國,宋代學者將“龍巢”翻譯成“龍砂”。 漢唐時代東渡日本的陰陽家逐漸在日本形成強大的勢力,並且進入日本貴族,因為收到強大的經濟支持,逐步形成了日本“陰陽師”這個團體。風水學在日本得到廣大發展
7:風水歸來:道教造成的“三秋之亂”是唐代有盛轉衰的開始。此後漢地進入風水真空區。隨著和日本的交流和五代時期大量有組織的國家盜墓行為,古墓中的占卜竹簡出土,風水占卜再次興盛在宋代達到頂峰。古代陰陽風水學對於“龍埋”劃分為:東方青龍七宿是角、鬲亢、觶氐、匜房、簋心、琮尾、璜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兕牛、卣女、簠虛、爵危、圭室、胡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斝婁、盉胃、盨昴、籩畢、璋觜、聿參;南方朱雀七宿是井、甗鬼、罍柳、敦星、壁張、琥翼、明軫; 簡單說,靠近水的山叫青龍、玄武,不靠近水的山叫白虎、朱雀。 風水中尋龍,第一步,攀登山脈最高峰,之後看下山脈的走勢。“須登上太祖山,然後經過少祖山、父母山,看龍是怎樣出身和剝換,行走,然後經過反覆開帳,穿帳過峽,束氣,行到有河流,湖泊的地方,入首,突起穴星沙交水會陰陽交配,化氣結穴,這一過程就是尋龍。”最後確定穴位是否是龍砂古代要舉行祭祀儀式。 古代人經過長期總結在尋找到龍砂大體方位後,為了確認是否所屬土壤是“龍砂”,會以叫做太極暈現象最後定論。古代人尋找到龍砂被認為是部落或者國家的大事,所以會舉行祭祀等儀式,這些儀式都是以虔誠的心來進行,在現代科學上這些祭祀表演可以稱作是舞台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但是其中有一個環節是符合科學的,那就是祭祀者將一個叫做結印冊的物質和土壤一起焚燒。結印冊是一種竹木製作的捲軸,上面會加有結印,結印的成分是用多種植物和礦物混合製成的物質,(結印配置方法詳見《大唐陰陽書》)這個物質高溫下會和被稱作“龍砂”這樣土壤的成分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的灰燼會出現似石非石,似土非土之土,搓之如粉,並且會出現一圈圈像樹年輪的花紋古代人稱作太極暈。古代文獻中有詳細記述焚燒後的現象: 趙緣督《穴訣》:“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 徐善繼《女子須知·穴法》:“見有圓暈在微茫隱濕之間,是謂太極暈。 如果土壤不是擁有特殊成分的“龍砂”就不會產生上述現象。根據《東洋見聞錄》記載古代有些地區在舉行上述祭祀時為了太極暈現象明顯方便準確,確定是否是“龍砂”,會加入叫做法體鹽(法體鹽配置方法詳見《大唐陰陽書》)的物質催化化學反應過程。 古代操作方法: 古代將可以挖出龍砂的土地叫做真龍穴,如果準備確定是否是龍砂時,將土壤和法體鹽混合後放在結印冊上,結印冊按照挖出土壤人的生日在結印冊上結印:“農曆3到5月出生的需添加“贔屓,百目靜,竹內古河”3個結印 。農曆6到8月出生的需添加“修羅,青竹丹楓,扶桑傘幡”3個結印。農曆9到11月出生的需添加“千帆團扇,南宮橘子末,漿草”3個結印。農曆12到2月出生的需添加“南宮橘末,八重冰梅,出雲鞍馬”3個結印。” 之後將結印冊焚燒,焚燒後的灰燼出現似石非石,似土非土之土,在穴中搓之如粉,見風日即如石如果是極品寶穴,可以在灰燼上成強烈的太極暈的樣子。 古代在趙緣督《穴訣》對這樣現象有記載:“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側看則露,正看模糊。皆善狀太極之微妙也。” 陰陽風水學認為,有龍砂代表吉祥,所選地往往是一塊區域,而“穴”則是古代將可以挖出龍砂的土地叫做真龍穴。這塊區域如果有龍沙被認為是最吉祥的,生氣就是指是特定成分的水長期滋養當地的土壤。土壤的礦物成分達到一個特殊比例,會形成異常適合動植物生活的環境。“點穴”就是指在綜合考慮了山水狀況之後,準確地找到有龍砂的地區。黃妙應《博山篇》云:“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風,低宜避水,大宜闊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陰陽相度,妙在一心。”
8:風水學的東強西弱:漢到唐約1000多年時間,風水在漢地從強到消失,造成漢地風水衰弱,雖然宋代達到巔峰但是一直沒有超過日本的陰陽師
9:風水文化斷交: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五月,忽必烈終止了中日數千年的友好邦交,並且準備攻打日本。隨歷史發展,中日風水文化的交流完全斷絕。
10:風水學再次發展:中日斷交後一直到清末才有新的交流,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後來又通過古董商范維卿等人進行搜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其中包括《連山易》86卷、《歸藏易》92卷。日本來華陰陽師南宮橘末以每片甲骨1兩黃金的價格選出《連山易》27卷《歸藏易》23卷,購買走並且運到日本。餘下的《連山易》和《歸藏易》因為戰爭原因和解放後文化革命因素被打碎、焚燒、或做成豬飼料無一留下。日本因為得到《連山易》27卷《歸藏易》23卷進入了風水研究的高逾時期。陰陽師南宮橘末的弟子竹影法師在自己的《東洋見聞錄》有27卷中《連山易》的2卷的發表和23卷中的《歸藏易》4卷的發表。
11:風水交流:1976中國特殊時期結束,1977年河南民間湧現出大量風水愛好者,從河南逐步擴展到廣東等地區。1978年初從河南走出的風水愛好者,成立了各種風水學派680多家,並且追認古代先人為開派鼻祖常見有17個門派(1)巒頭派(2)形象派 (3)形法派(4)八宅派(5)命理派 (6)三合派(7)翻卦派 (8)飛星派(9)五行派 (10)玄空大卦派(11)八卦派 (12)九星飛泊派(13)奇門派 (14)陽宅三要派(15)廿四山頭派 (16)星宿派(17)金鎖玉關派。1978年12月中國改革開放,中日風水學開始出現斷斷續續交流。
12:風水學飛躍發展: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號秦墓中出土了《歸藏易》,稱為王家台秦簡《歸藏易》,重啟解放後中國研究風水的熱潮。出土的秦簡《歸藏易》是《歸藏易》中第6卷,第2冊,第7篇《鄭母經》部分內容。對於我國《歸藏易》研究有重大突破。我國很多學者通過研究《鄭母經》部分內容成為獨霸一方的風水大家。
13:風水獨立:1996年原來河南風水學愛好者在新加坡取得雙國籍,藉此註冊成立了“新加坡國際易學會”辦公地點設立在廣東。1997年初開設風水占卜類網站,並且相繼在新加坡註冊成了140多家易學研究協會。到1999年時因為我國易學學者的努力,世界大部分地區都了解到中國的風水學。2000年時新加坡國際易學會中的全體河南易學大家提出“阻東,進西。中國風水學和易學正式和日本斷絕交流走上了自我研究的道路。
位置:在(中指本節與第二節交界橫紋處)
所候:手厥陰心包絡經 以象心之用
相關:
離經脈第二 易曰:一陰夾於二陽間,故曰離。以象心之用。
一、所候:手厥陰心包絡經。
二、部位:甲、鬼哭穴(在中指尖下)
乙、蟹眼穴(中指本節與第二節交界橫紋處)
丙、外勞宮(手背中指本節內側歧縫間,脈管呈人字紋處;一說與內勞宮相對,脈診當依前說)
丁、天河穴(由外勞宮循歧縫上行至手腕關陷中有脈處)
三、診法:分候脈、候氣、候寒熱三部
甲、以離經指法候鬼哭穴之脈跳(但有人離經脈行於指尖兩側),陽脈為心陽外開,陰脈為心陽不足。
乙、此以候氣:捏鬼哭穴,外勞宮脈動加大;捏蟹眼穴,天河穴脈動加大,以候心氣。與候脈結合,則用以推氣與脈之間的辯證關係。左右手相比較,則可推心氣心血之辯證關係。
丙、候指尖寒熱
四、所主:甲、小兒出疹發痧,身雖熱,而指尖冷。
乙、離經無脈者,可斷其心氣不出井,為心氣虛故。四逆者,必先見離經寒,次發展及手,厥過肘者不治。
丙、產婦分娩時離不出井,如氣(熱)與脈(動)由本節逐漸向上發展,待達於指尖,則宮口開大已至少三寸,胎兒將立刻娩出。
丁、離洪實而動甚者,慎勿投開散心氣之品。證治大法詳《證治大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