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霸氣江東久寂寥,永安宮殿莽蕭蕭。
都將家國無窮恨,分付潯陽上下潮。
作品鑑賞
本詩一改其絕句沖淡、清奇之主體風格,寫得氣韻沉雄,格調蒼老,孫夫人既是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妻,又是東吳大帝孫權之妹;吳國是其“家”,蜀國是其“國”。詩人抓住她“家國”繫於一身的特殊地位展開構思,以取得一石雙鳥之功,頗具匠心。首聯即懷想孫夫人“家”亡“國”破的歷史,“江東”之“霸氣”,指東吳昔日稱雄稱霸的氣概,“寂寥”,寂寞無聞。前句詩人由孫夫人祠先聯想到吳國之亡已很久遠了,“久”字充滿慨嘆之意。這句著眼於時間,寫得比較虛靈。後句“永安官”是當年蜀漢行宮,位於四川奉節白帝城,章武三年(223)劉備征吳失敗,病歿於此。“莽蕭蕭”形容永安宮殿雜草叢生、蕭蕭有聲的荒涼之狀,象徵蜀漢亦滅亡,這句著眼於空間,寫得十分形象。兩句一虛一實,時空映襯,是為題詠孫夫人所作的鋪墊。下二句正式轉向詠孫夫人,“家國無窮恨”是全詩的靈魂之所在,又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無窮恨”是因“家”亡“國”破而鬱積的永難消釋的沉重悲哀。最終只能把這種感情託付給潯陽湧來的江潮。潯陽,在江西九江。沈德潛評尾句云:“潯陽以上為劉,潯陽以下為孫,夫人之恨,真無窮矣。”(《清詩別裁集》)長江流經蜀、吳之地,借長江“潯陽上下潮”來抒發孫夫人之“無窮恨”則可兼及“家”與“國”,且滔滔不息,千古不滅。更何況孫夫人是自沉江而死的,“分付潯陽上下潮”表明其人雖死,但其“恨”與江潮同在,真乃“無窮”矣!尾句寫得筆力沉雄又有含蓄不露的韻味。
此詩系“家國無窮恨”於孫夫人一身,小中見大,可謂集中凝鍊,而詩人自己的歷史興亡之感,亦借孫夫人的“無窮恨”得以抒發,全詩因而顯得異常婉曲蘊藉,味外有味。因此,此詩風格雖沉雄蒼老,仍不失其“不著一宇,盡得風流”之“神韻”。
作者簡介
王士禎(1634年—1711年),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豫孫,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漢族,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鑑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書法高秀似晉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餘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