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與隨班就讀:理想與現實之間》內容簡介:特殊教育和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與保護有緊密關係。基於教育公平與社會公正的理想,使殘疾人重返主流社會、共享人類文明成果,是殘疾人不可剝奪的權利,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發展程度的標誌。20世紀80年代西方興起的融合教育思想基於西方多元、機會均等的社會基礎與自由主義的思想傳統,倡導“零拒絕”的哲學,呼籲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重新組台、融為一體,使普通學校成為所有兒童都能成功學習的地方,成為能夠滿足社區內所有兒童多樣、獨特的學習需要的教育機構。融合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想不僅徹底改變了特殊教育觀念與發展模式,而且賦予普通教育以嶄新的內容,對世界各國教育發展的方向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本研究立足我國社會文化具體特點以及殘疾人教育的現狀,就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開展的隨班就讀模式與西方融合教育思想進行全面、綜合的比較,並對我國隨班就讀政策執行的模式進行探討,為我國進一步發展和完善隨班就讀政策、提高隨班就讀效率提供參考。研究發現,在過去二十多年的隨班就讀發展歷程中,我國特殊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些成就是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思想觀念等巨觀變革的歷史背景下所取得的。在成就與進步中間也夾雜著衝突、艱難抉擇以及對前景的迷茫。一方面,中國借鑑西方融合教育的思想,開展隨班就讀;另一方面,隨班就讀有著強烈的中國特色,與西方融合教育有著不同的理念與社會文化土壤。一方面,中國一直努力建立所有適齡兒童平等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大眾教育體系;另一方面,中國仍然集中有限的資源於少數精英學生,重視升學率與競爭。從全球範圍來看,各國在追求教育的最大效益與教育公平、公正理念之間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國傳統的、以應試教育為特點的精英主義教育模式與以素質教育為特點的大眾教育方向之間還存在著較多的衝突。因此,我們經常看到各種新的改革政策與法律法規不斷頒布與實施,也經常看到整個教育體系在新的改革進行一段時間後又回到舊的模式與傳統中。中國特殊教育領域近年發生的變化是在中國社會不斷變革、傳統的儒家思想重新受到人們重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生的。隨班就讀的發展也是在資源相對缺乏、城鄉差異巨大、社會處於轉型期間公平理念還沒有被廣泛認同的背景之下進行的。隨班就讀正是在社會改革條件下吸取國外經驗、解決國內實際問題的一個好的案例。隨班就讀模式會繼續在中國特殊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真正成為實現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