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創新

本文分析了現代科學技術對創新理論影響,提出了融合創新的概念和內涵,簡述了融合創新模式產生的背景,即信息科技為融合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多學科交叉融合為融合創新人才提供知識儲備、經濟全球化為企業創新提供廣闊的空間;闡述融合創新的特點,即融合創新關注創新的持續性,通過不斷的調整,使得相關人員形成互動功能組織,充分利用個人、團隊思想,利用現有的技術,形成互動的複雜創新系統,從而形成創新的融合併產生新的核心競爭力。

融合創新

融合創新的概念、背景和特點
經濟學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系統提出了創新理論。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把生產要素和 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即“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式”,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潛在的利潤。熊彼特指出,這種“創新”或生產要素的新組合,具有5種情況:一是產品創新;二是工藝創新或生產技術創新;三是市場創新;四是材料創新;五是管理創新。 隨著科技的進步,創新理論得到了豐富和發展,狄龍(Dillon)、多瑟(Dosi)、厄特貝克(Utterback)等人認為提高技術創新效果的關鍵在於妥善處理好上述各種要素的匹配關係,發揮協同作用。納爾遜和溫特(Nelson R. &Winter.) 於1982年創立了企業演化理論,推動了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融合,使人們對於創新理論的研究向熊彼特的初始定義回歸。薩德勒(Philip Sadler,2001)強調,當今的企業注重構建柔性的組織結構、流程和創新型文化,以快速回響環境變化,也更有利於創新的發生。米勒和莫里斯 (Miller M.L. & Morris L. ,1999)認為,當前先發國家的企業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研究開發時期,其核心特徵是融合創新。顯然,先進的創新理論和實踐正呈現全新的變化態勢:由封閉走向開放;由零散步入整合;由企業內部獨立完成轉為與外部夥伴協作完成;由區域運作進入全球化階段。
融合創新的概念和內涵
融合創新是將各種創新要素通過創造性的融合,使各創新要素之間互補匹配,從而使創新系統的整體功能發生質的飛躍,形成獨特的不可複製、不可超越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融合創新的內涵由6個維度構成,即“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務流程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管理創新”以及“制度創新”。 企業要以創新為基石,不斷地開發新產品,通過使客戶滿意的服務,讓產品真正被消費者認可。完善的業務模式和業務流程使整個體系達到最優的狀態,不斷更新管理和制度,適應政策與社會的變化,這樣多維度的創新才是一個企業真正需要的創新。 從產品與服務創新來看,不斷湧現的新技術促使大大小小的企業能迅速開發出新產品,企業進一步將產品和服務整合成為有力的、創新的統一體,從而拉大企業之間的差異性並提升客戶的忠誠度。新技術的融合、產品種類的豐富以及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促使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成為企業爭奪市場領導權的至關重要的驅動力。 從業務模式及業務流程來看,模式和流程的改變已經給企業運營帶來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的競爭將在模式和業務流程層面展開。業務模式和流程的創新不僅能夠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夠帶來更多的收入。因此,所選擇的業務模式將對企業戰略的成敗產生決定性影響。 從管理及制度創新來看,創新的動力來自各個方面,有的來自市場驅動,有的則由管理和制度自我驅動。只有真正將創新融入企業的靈魂,才是企業持續創造價值的成功之道。
融合創新產生的背景
一、信息科技為融合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電子計算機是高科技的綜合體,多媒體技術是把數據、文字、圖形、圖像和聲音等信息媒體由電子計算機進行處理、控制和管理的集成系統。信息技術為創新過程的信息蒐集、傳遞提供了便利,各種數據處理軟體提高了工作效率,讓創新人才從繁重瑣碎的數據處理中解脫出來,便於將精力集中於重要的創新問題上,這就為創新團隊從事更加複雜的創新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跨學科研究為融合創新人才更新了知識儲備 首先,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引致了邊緣學科的興盛, 如物理化學、天體物理、地球物理等。其次,湧現了利用跨學科概念、方法和實驗手段對複雜的自然現象和工程技術進行研究的綜合性學科。 再次,出現了套用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概念、理論和方法來研究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律的大科學, 如社會物理學等。 這些知識一旦被創新人才融會貫通地運用到創新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奇妙的創造,這些創造的相互碰撞、交叉、借鑑、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創新方式,一些複雜的難題也將迎刃而解。 三、經濟全球化為企業創新開闢了廣闊的空間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資源和技術的相對有限性日益成為制約創新成功的瓶頸。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後,市場瞬息萬變,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社會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研究與開發的全球化使一些國際化大公司在圍繞全球的市場和資源的爭奪中處於有利地位,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只有通過將要素和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優勢互補,獲得規模效應,來降低風險和交易成本,才能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需要面對完全不同的市場,即使基於同種技術生產出的商品,也需要根據目標客戶群的不同,在生產方式、市場推廣、商品銷售和售後服務方面進行改進。這就要求企業針對全球不同的目標客戶群,在產品生產、市場行銷、產品銷售和客戶服務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實現銷售產品、獲取利潤等企業的發展目標。凡是能為企業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的環節都可以是創新的起點,而固步自封、拒絕創新的結局只能是失敗。 在所有生產要素和資源中,人是唯一能夠創造剩餘價值的生產要素。企業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這就要求相關人員乃至全體員工必須把創新作為自覺行動,在自己工作的相關或非相關領域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創造性地為企業帶來利潤。融合創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形成的。
融合創新的特點
融合創新關注創新的持續性,通過不斷的調整,使得相關人員形成具有互動功能的團隊,充分利用個人和團隊的創造性思想,利用現有的技術,形成互動的複雜創新系統,從而形成創新的融合,並產生新的核心競爭力。與傳統創新相比,融合創新具有持續性、系統性、網路性的特徵,在時間上更加關注創新效果以及競爭力的持續性,是立體的、全方位的創新。 在傳統創新模式中,企業的創新往往只是熊彼特“創新”要素的一兩種組合,比如企業推出一種新產品時,用企業現有的經營方式,照樣能賣得很火。但仿製品很快就會出現, 新產品的銷售下降,利潤不增反降。這種創新方式可產生短期的突出的效果,由於目標單一,企業在短時間內能夠動用最好的資源投入到創新項目上,使創新迅速成功。傳統創新是企業所有者、股東、管理者和專家的事,創新的過程更多是根據某個人的思想來進行的,企業的創新風格會因某個重要人物的加入或離開而改變,因此創新方式是離散、單一的。一個創新項目成功了,在以後一段時間內一般不會有改進,因此其過程是階梯狀的。在創新方法上,它主要是將技術性成就、新發明、新理論和專利轉化為能帶來利潤的產品,創新的範圍較小,信息只有少數人能分享,信息反饋也比較有限。 融合創新是對熊彼特“創新”要素的有機組合。2005年,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創新公司20強第2名的3M公司,其創新模式就是典型的融合創新。 在3M公司,員工一旦有了新發明,便可隨時登錄本公司研發系統的網站,將自己的發明內容、實驗數據輸入後傳送給相關評審部門。評審部門會評估該項發明,看是否可以申請專利或者還需要補充實驗數據。成功申請到專利後,評審部門會同技術人員將展開激烈討論,從市場及客戶需求、技術平台支持的可能性、市場潛力和定位這三大方面加以考量,三項標準都符合的發明能升級為重點項目,得以進一步研發和生產推廣。每個項目組基本由各部門的同事共同參與,在項目經理的統籌下分工合作。在研發、生產過程中,項目組的每個成員都被鼓勵說出自己新的想法,因為爭論的過程正是創造性觀念產生的時候。項目組對各種實施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最後確定一種執行方案。現階段效益一般但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基礎研究項目,可申請“起源基金”;同樣具有發展前途的中短期研究項目,可申請“發現基金”。公司允許研發人員在完成項目派給任務的同時,保留15%的時間和精力來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讓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針對自我的新創意任意進行試驗和開發。在3M,任何一個部門都可以不經批准,與任何其他的技術或業務部門合作交流,使公司內部的人員和信息合而為一,實現了技術情報能被任何人加以利用的高效信息共享狀態。其聞名於世的技術論壇就是3M創新活動的知識共享平台,目的在於鼓勵信息的自由交換,為研究人員相互交流心得和解決疑難問題創造條件。在3M,創新已融入到員工的血液中,融合創新模式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3M、IBM、微軟、索尼等國際化大公司的創新帶來的巨額利潤是有目共睹的, 研究這些公司的創新活動,我們將從中發現一些規律來指導我國企業,探索融合創新模式,最終將促進我國企業健康快速的成長。(作者單位: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轉自 劉新 呂廷傑 融合創新的概念、背景和特點【J】通信企業管理 2006年12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