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在喬·舒馬赫執導的《蝙蝠俠與羅賓》被評為“史上最爛續集電影第五名”的七年後,英倫奇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決心重振蝙蝠俠系列電影。這一次,諾蘭完全忠實弗蘭克·米勒於1986年創作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那種粗糲大膽、黑暗寫實的風格,同時用IMAX這種最先進的膠片拍攝模式來勾勒他所期望的歌劇式氣魄。為了彰顯蝙蝠俠系列洗心革面的決心,DC漫畫公司甚至更換了全新的LOGO。諾蘭和華納高層還大膽啟用了當時一心沉浸在獨立影片裡磨礪演技的英國男星克里斯蒂安·貝爾,要知道,《蝙蝠俠》可是純正的美國漫畫。當影迷驚嘆貝爾塑造的全新蝙蝠俠那純正的美式口音和角色魅力時,他也一躍成了好萊塢最當紅的男演員之一。
除了愈加去漫畫化的真實場景外,大規模的場面動作戲和愈加拉風的蝙蝠坐騎也為這個傑出的超級英雄電影系列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蝙蝠俠:俠影之謎》對抗忍者大師的壓軸大戰到《黑暗騎士》里的卡車“慢鏡翻轉180度”,再到《黑暗騎士崛起》里飛機解體,全市警察追逐蝙蝠俠,每一部電影裡的動作場面都別出心裁,還能讓觀眾不因這些動作元素而分心劇情。為了贏得鐵桿漫畫迷的捧場,在風格寫實的基礎上,呈現蝙蝠俠高科技屬性的裝備道具卻萬萬馬虎不得,是以第一部里彪悍厚重的蝙蝠戰車、第二部里風馳電掣的蝙蝠機車,第三部里飛入雲霄的蝙蝠戰機俱讓冬粉們在觀影時過足眼癮。
最讓人驚嘆的還是諾蘭對於角色的挖掘和主題的思考。哥譚市,這座貧富分化、犯罪橫行,類似索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之城,影子聯盟和小丑均要將它毀滅,而布魯斯·韋恩卻要憑一己之力去對抗這些黑暗勢力,為了保護這座城市,他是否能夠無所不用其極呢?個人的道德困境和擁有的英雄之力反覆折磨著韋恩。黑暗騎士三部曲極其細膩地刻畫人性,思考社會命題,非常優雅地在漫畫風和紀實性上保持平衡,同時還深深烙上了諾蘭個人的作者屬性,稱之為超級英雄電影的最高水準毫不過分。
諾蘭打造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在整體質量與主題深度上,睥睨群雄,將超級英雄電影提高至空前的高度,濃郁的暗黑寫實風格也影響到了後來的許多超級英雄電影。
劇情簡介
《蝙蝠俠:俠影之謎》 年幼的布魯斯·韋恩在親眼目睹父母在哥譚市街頭被歹徒殺死後,韋恩充滿怒火。在繼承了億萬家產後,韋恩開始環遊世界,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仇和打擊犯罪!他在世界各地到處遊蕩,為了了解罪犯的心理,布魯斯也親自犯罪,因此被逮捕入獄。他在獄中遇到一個名為杜卡的神秘人物,杜卡成為布魯斯的師父,傳授他一身高強的武藝以及堅強的意志力,讓他擁有打擊犯罪消滅邪惡力量的能力。化身打擊犯罪的化身蝙蝠俠:一個戴著面具的正義使者,使用驚人的身手、高超的智慧和高科技武器,對抗威脅要摧毀哥譚市的邪惡力量。 | |
《蝙蝠俠:黑暗騎士》 從親眼目睹父母被人殺死的陰影中走出來的“蝙蝠俠”,經歷了成長之後,已經不再是那個桀驁不的孤單英雄了。在警官吉姆·戈登和檢查官哈維·登特的通力幫助下,“蝙蝠俠”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滿世界的奔波,與日益增長起來的犯罪威脅做著永無休止的爭鬥,而他所在的高譚市,也是進展最為明顯的地方,犯罪率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持續下降著,畢竟對方是能夠上天入地的“蝙蝠俠”,不借兩個膽子誰還敢造次呢?不過像高譚這種科技與污穢並存的城市,平靜是不可能維持太久的,果不其然,新一輪的混亂很快就席捲了整個城市,人們再一被被恐慌所籠罩著,而聲稱願意為這一切負責的,自然就是所有混亂的源頭以及支配者--“小丑”了。 先不管“小丑”掀起一個又一個犯罪的狂潮的最終目的為何,他的企圖都是邪惡的,所作所為更是早就危害到了高譚市民的正常生活……其中自然包括了“蝙蝠俠”身邊幾個非常重要的人,而他需要做的,就是將這股新的危機全部親自用手捏得粉碎。然而在面對著這個有史以來最具針對性、最惡毒的對手時,“蝙蝠俠”卻不得不從他的地下軍械庫里搬出每一件能夠用得上的高科技武器,還得時刻糾結著為他曾經信仰的一切尋找答案。 |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 檢察官哈維·登特死後的八年間,哥譚市在警察局長戈登的努力下有效地遏制了犯罪活動。而蝙蝠俠則背負著謀殺登特的罪名,被警方通緝,在哥譚市銷聲匿跡。然而,這看似平靜的狀態被恐怖分子貝恩的出現打破,他利用貓女偷取布魯斯的指紋,致使韋恩集團面臨破產,布魯斯被趕出董事會。為了保證韋恩集團投資的能源項目不被壞人利用製造核彈,布魯斯幫助米蘭達成為董事會主席。貝恩利用一連串精密設計的計畫將哥譚市陷入孤絕之境,毀滅之日指日可待。布魯斯只能再次肩負起拯救哥譚的重任,然而至親的管家阿爾弗雷德辭職離開、貓女的背叛、貝恩的兇殘手段,愛人米拉達的真實面目露出,都讓他拯救哥譚的行動變得不可能…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克里斯蒂安·貝爾 | 布魯斯·韋恩 | 簡介 蝙蝠俠 |
麥可·凱恩 | 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 | 簡介 韋恩家族的老管家 |
摩根·弗里曼 | 盧修斯·福克斯 | 簡介 韋恩企業的工程師 |
加里·奧德曼 | 詹姆斯·戈登 | 簡介 哥譚市警長 |
連姆·尼森 | 亨利·杜卡 | 簡介 忍者大師,韋恩的格鬥教師 |
希里安·墨菲 | 喬納森·克萊恩 | 簡介 稻草人,精神科醫生 |
希斯·萊傑 | 小丑 | |
阿倫·艾克哈特 | 哈維·丹特 | 簡介 雙面人 |
安妮·海瑟薇 | 塞琳娜·凱爾 | 簡介 貓女 |
湯姆·哈迪 | 貝恩 |
職員表
導演 | 克里斯多福·諾蘭 |
編劇 | 喬納森·諾蘭、克里斯多福·諾蘭、大衛·S·高耶 |
攝影 | 瓦利·菲斯特 |
配樂 | 漢斯·季默、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
剪輯 | 李·史密斯 |
演職員表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角色介紹資料來源
音樂原聲
第一部
•電影原聲
資料 | 曲目 |
藝人:漢斯·季默、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專輯名稱:Batman Begins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 1、Vespertillio 2、Eptesicus 3、Myotis 4、Barbastella 5、Artibeus 6、 Tadarida 7、Marcrotus 8、Antrozous 9、Nycteris 10、Molossus 11、Corynorhinus 12、Lasiurus |
•完整版配樂
資料 | 曲目 | ||
藝人:漢斯·季默 專輯名:Batman Begins (Complete Recording Sessions) | Disc 1 1、Opening Titles-Young Bruce Falls 2、Prison Nightmare 3、Meeting Ducard 4、The Long Walk 5、Monastery 6、Father to the Rescue 7、Bruce's Discomfort 8、Mugging (Part 1) 9、Mugging (Part 2) -Gordon Comforts Bruce 10、Training 11、Campfire-Bruce Goes Home 12、Courthouse (Part 1) 13、Your System is Broken 14、Meeting Falcone 15、Decision 16、Hide in the Dark 17、Initiation Into League-Temple Fight-Saving Ducard 18、Return to Gotham 19、Crane Warns Rachel A 20、Crane Warns Rachel B 21、The Bat Cave 22、Wayne Enterprises 23、Prototypes 24、Preparing Equipment 25、Batman Visits Gordon 26、I Need You at the Docks-Why Bats 27、Dockyard Ambush 28、Rachel Attacked 29、Microwave Stolen 30、Meeting Rachel 31、Crane's Mask | Disc 2 1、Gordon at Home 2、Batman On Fire 3、Finders Keepers 4、Fox is Fired 5、Making Medicine 6、Fight in Crane's Lab 7、Back Up 8、Batmobile Chase 9、Rachel in Bat Cave 10、Your Father's Name 11、Crane Interrogated 12、Ducard Appears 13、Ducard and Gotham's Fate-Bruce Left For Dead 14、Rachel Gives Gordon the Antidote 15、Batman Arrives 16、Batman Rescues Rachel-Fight With League 17、Final Confrontation 18、Train Fight 19、Danger Over 20、Surveying the Ruins 21、Gordon Says Thanks 22、End Credits 23、Batman Theme | Disc 3 1、Prison Nightmare (Alternate Mix) 2、Monastery (Alternate Mix) 3、Father to the Rescue (AlternateMix) 4、Mugging (Part 1) (Alternate Mix) 5、Mugging (Part 2) -Gordon Comforts Bruce (Alternate Mix) 6、Training (Alternate Mix 1) 7、Training (Alternate Mix 2) 8、Campfire-Bruce Goes Home (Alternate Mix 1) 9、Campfire-Bruce Goes Home (Alternate Mix 2) 10、Your System is Broken (Alternate Mix) 11、Meeting Falcone (Alternate Mix) 12、Decision (Alternate Mix) 13、Crane Warns Rachel A (Alternate Mix) 14、Crane Warns Rachel B (Alternate Mix) 15、Preparing Equipment (Alternate Mix) 16、I Need You at the Docks-Why Bats (Alternate Mix) 17、Batman on Fire (Alternate Mix) 18、Batmobile Chase (Alternate Mix) 19、Gordon Says Thanks (Alternate Mix) 20、Original End Credits |
第一部音樂原聲來源
第二部
資料 | 曲目 | |
藝人:漢斯·季默、 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專輯名:The Dark Knight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 Disc1 1、Why So Serious? 2、I'm Not A Hero 3、Harvey Two-Face 4、Aggressive Expansion 5、Always A Catch 6、Blood On My Hands 7、A Little Push 8、Like A Dog Chasing Cars 9、I Am The Batman 10、And I Thought My Jokes Were Bad 11、Agent Of Chaos 12、Introduce A Little Anarchy 13、Watch The World Burn 14、A Dark Knight | Disc2 1、Bank Robbery (Prologue) 2、Buyer Beware 3、Halfway To Hong Kong 4、Decent Men In An Indecent Time 5、You're Gonna Love Me 6、Chance 7、You Complete Me 8、The Ferries 9、We Are Tonight's Entertainment 10、A Watchful Guardian 11、Why So Serious? (The Crystal Method Remix) 12、Poor Choice Of Words (Paul van Dyk Remix) 13、Gunpowder And Gasoline (Remix by Mel Wesson) 14、Rory's First Kiss (Remix by Ryeland Allison) |
第二部音樂原聲來源
第三部
資料 | 曲目 |
藝人:漢斯·季默 專輯名:The Dark Knight Rises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 1、A Storm Is Coming 2、On Thin Ice 3、Gotham's Reckoning 4、Mind If I Cut In? 5、Underground Army 6、Born In Darkness 7、The Fire Rises 8、Nothing Out There 9、Despair 10、Fear Will Find You 11、Why Do We Fall? 12、Death By Exile 13、Imagine The Fire 14、Necessary Evil 15、Rise 16、Bombers Over Ibiza (Junkie XL Remix) 17、The Shadows Betray You 18、The End |
第三部音樂原聲來源
製作發行
第一部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2、Syncopy 3、DC Comics 4、傳奇影業 5、Patalex III Productions Limited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美國 | 2005年6月15日、7月1日(CONUS軍事基地) |
中國 | 2005年6月15日(台灣)、16日(香港)、29日(內地) |
俄羅斯 | 2005年6月10日(有限上映)、16日 |
瑞士 | 2005年6月15日(法語區)、16日(德語區)、17日(義大利語區) |
法國、加拿大、菲律賓、比利時、冰島 | 2005年6月15日 |
希臘 | 2005年6月15日(有限上映)、17日 |
新加坡、荷蘭、英國、泰國、澳大利亞、智利、哈薩克斯坦、阿根廷、德國、哥倫比亞、埃及 | 2005年6月16日 |
秘魯 | 2005年6月16日(利馬首映) |
巴拿馬、墨西哥、義大利、土耳其、印度、西班牙、保加利亞、巴西、愛沙尼亞、奧地利 | 2005年6月17日 |
日本 | 2005年6月18日 |
科威特 | 2005年6月21日 |
阿聯、喬治亞 | 2005年6月22日 |
葡萄牙、以色列 | 2005年6月23日 |
韓國、南非 | 2005年6月24日 |
羅馬尼亞 | 2005年7月8日 |
芬蘭 | 2005年7月8日(赫爾辛基)(首映)、15日 |
黎巴嫩、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 | 2005年7月14日 |
挪威 | 2005年7月15日 |
瑞典 | 2005年7月27日 |
波蘭 | 2005年7月29日 |
烏克蘭 | 2005年8月4日 |
資料來源
第二部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2、Syncopy 3、DC Comics 4、傳奇影業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美國 | 2008年7月14日(紐約,紐約市)(首映)、18日,2009年1月23日(IMAX版)(重新發行) |
中國 | 2008年7月16日(台灣)、17日(香港),2009年9月24日(香港)(IMAX版)(重新發行) |
阿根廷 | 2008年7月14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18日 |
澳大利亞 | 2008年7月16日 |
馬來西亞、泰國、智利、希臘 | 2008年7月17日 |
新加坡 | 2008年7月17日、2009年2月12日(重新發行) |
秘魯 | 2008年7月17日,2009年2月19日(重新發行) |
菲律賓 | 2008年7月17日(IMAX版) |
印度、巴拿馬、印度尼西亞、烏拉圭、加拿大、哥倫比亞、委內瑞拉 | 2008年7月18日 |
巴西 | 2008年7月18日,2009年2月6日(IMAX版)(重新發行) |
墨西哥 | 2008年7月18日,2009年2月13日(重新發行) |
冰島 | 2008年7月21日(首映)、23日 |
英國 | 2008年7月21日(倫敦)(首映)、24日 |
丹麥 | 2008年7月22日 |
義大利、比利時、埃及 | 2008年7月23日 |
芬蘭 | 2008年7月24日(有限上映)、25日 |
阿聯、斯洛伐克、立陶宛、以色列、塞爾維亞、荷蘭、克羅埃西亞、紐西蘭、葡萄牙、黎巴嫩、斯洛維尼亞、愛爾蘭、科威特 | 2008年7月24日 |
挪威、愛沙尼亞、南非、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瑞典、拉脫維亞 | 2008年7月25日 |
德國 | 2008年8月1日(有限上映)、21日 |
日本 | 2008年8月2日(有限上映)、9日,2009年1月24日(重新發行) |
波蘭 | 2008年8月2日(有限上映)、8日 |
韓國 | 2008年8月6日,2009年2月19日(重新發行) |
匈牙利、捷克 | 2008年8月7日 |
瑞士 | 2008年8月13日(法語區)、21日(德語區) |
法國、西班牙 | 2008年8月13日 |
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 | 2008年8月14日 |
奧地利 | 2008年8月21日 |
亞美尼亞 | 2008年8月28日 |
巴基斯坦 | 2008年10月10日(拉瓦爾品第) |
資料來源
第三部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1、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2、Syncopy 3、DC Comics 4、傳奇影業 5、DC娛樂公司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時間 |
美國 | 2012年7月16日(紐約市、紐約)(首映)、20日 |
中國 | 2012年7月19日(香港、台灣),8月27日、28日(大陸) |
英國 | 2012年7月18日(英國)(首映)、20日 |
紐西蘭、菲律賓、韓國、泰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 | 2012年7月19日 |
丹麥、愛爾蘭、西班牙、芬蘭、荷蘭、印度尼西亞、以色列、印度、加拿大 | 2012年7月20日 |
阿根廷 | 2012年7月24日(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映)、26日 |
瑞士 | 2012年7月25日(法語區)、26日(德語區),8月29日(義大利語區) |
比利時、摩洛哥、法國、挪威、冰島、瑞典 | 2012年7月25日 |
斯洛伐克、哈薩克斯坦、波赫、喬治亞、塞爾維亞、秘魯、烏克蘭、烏拉圭、捷克、玻利維亞、匈牙利、高棉、德國、俄羅斯、斯洛維尼亞、智利、克羅埃西亞 | 2012年7月26日 |
巴拿馬、哥斯大黎加、日本、厄瓜多、奈及利亞、奧地利、羅馬尼亞、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土耳其、墨西哥、巴拉圭、南非、越南、保加利亞、波蘭、巴西、愛沙尼亞、拉脫維亞 | 2012年7月27日 |
馬其頓 | 2012年7月27日(斯科普里) |
葡萄牙 | 2012年8月2日 |
亞美尼亞 | 2012年8月10日 |
埃及 | 2012年8月15日、17日 |
阿聯、黎巴嫩 | 2012年8月16日 |
科威特、巴林 | 2012年8月18日 |
巴基斯坦 | 2012年8月20日 |
希臘 | 2012年8月21日 |
義大利 | 2012年8月29日 |
資料來源
解密書籍
書籍簡介
《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是由美國DC漫畫公司、美國華納兄弟影業聯合策劃製作的終極電影解密報告。由三部曲影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作序,知名電影書作者朱迪·鄧肯·傑西與賈妮·普羅伊·艾布拉姆斯采寫。全書採用大度16開,19印張,304頁,全彩印刷。30萬字全部來自對主創團隊的獨家訪談,並配有180張電影設定圖、200張幕後劇照。 書中還有角色設定分析、三部影片製作始末、演員分析、道具製作始末、特效分析。
全書含有第一手幕後資料,每一句話都來自對主創團隊成員的訪談。是全球第一本解密“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劇本、拍攝、服化道、音效、音樂、特效、剪輯、市場行銷的指南。
作者簡介
朱迪·鄧肯·傑西,在《Cinefex》雜誌任職編輯時,曾著有上千篇關於劇情片技術的文章。她還著有多本解密大片的著作,包括《星戰前傳1:魅影危機製作幕後》、《星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製作幕後》、《終結者2製作幕後》、《侏羅紀公園製作幕後》。最終讓她在業界樹立統治地位的正是《阿凡達製作幕後》一書。
媒體評價
伴隨著《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面市,就是這本電影指南。它覆蓋了三部電影的所有細節以及全部製作過程。你將閱讀到劇本、產品設計、演員、視效及特效運用、音樂、市場行銷。本書還有大量有關設定、演員、道具、裝備、藝術設計、漫畫的圖片。——《紐約時報》
圖書目錄
章節 | 文章標題 |
序言 | 前言:克里斯多福·諾蘭 |
介紹:麥可·凱恩 | |
序章:“蝙蝠俠”的源起 | |
Ⅰ前期製作 | 第一章 劇本 |
第二章 藝術指導 | |
第三章 演員 | |
第四章 服裝&化妝 | |
Ⅱ製作 | 第五章 拍攝過程|俠影之謎 |
第六章 拍攝過程|黑暗騎士 | |
第七章 拍攝過程|黑暗騎士崛起 | |
第八章 特效與特技 | |
Ⅲ後期製作 | 第九章 剪輯,配樂與音效 |
第十章 視覺特效 | |
第十一章 市場推廣 | |
後記 | 終章:傳奇的結束 |
後記:魅力就像地心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