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鑼
蛙鑼,黎族敲擊體鳴樂器。流行於海南省各地,尤以樂東、保亭等地最為盛行。
青銅鑄造而成。形似盤狀,又似器蓋。鑼面平坦或稍帶弧度,鑼面中心有較大平臍,大臍中央又有一突起的小平臍,鑼面周邊鑄出八卦符號、四環形圖案等紋飾,並在邊緣一側等距鑄 有三隻小青蛙臥於飾有繩紋的圓環上,或鑄有三隻青蛙、三個圓環、一蛙兩環等立體飾物。 鑼面至鑼邊過渡的弧度較大,鑼邊外敞。規格尺寸不一,鑼壁厚薄不等。通常分為大 小兩種:大蛙鑼,鑼面直徑30厘米、大臍徑20厘米、小臍徑4.5厘米、鑼邊寬3.5厘米、背口直徑34厘米;小蛙鑼,鑼面直徑24厘米、大臍徑14厘米、小臍徑4厘米、鑼邊寬2.2厘米、背口直徑26厘米。鑼邊一側不鑽鑼孔,鑼繩繫於鑼邊的圓環中。
演奏時,左手提鑼繩,右手執木製鑼棰敲擊鑼面中央的突起小平臍。大蛙鑼發音柔和含蓄;小蛙鑼發音明亮悠揚。只用於民間喪事活動中。根據黎家風俗,蛙鑼平常不用時,要藏於家中或埋於地下。
20世紀50年代,在樂東縣頭塘鄉頭塘村,曾發現一面鑼面直徑達40.7厘米的大型蛙鑼,鑼面鑄有陽紋二龍含珠圖和八卦符號紋飾。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中國樂器博物館裡,收藏著大小蛙鑼二十餘面,最大者鑼面直徑32厘米、最小者面徑16厘米。 其中一面鑼邊鑄有三隻青蛙、面徑29.5厘米的蛙鑼被載入《中國樂器圖鑑》大型畫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