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值
體內菌群的種類和比例正常,人體處於動態平衡。
臨床意義
針對分解代謝特點,判斷病人是哪一種細菌感染。 異常結果:腸道桿菌引發的腹痛、胃酸、胃脹、腹瀉、腹痛、下墜、膿血便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誘發癌變,如胃癌、結腸癌等症狀。
變形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1) 胃腸炎型 潛伏期3-20h,起病急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腹瀉為水樣、帶黏液、惡臭、無膿血,一天數次至十餘次。有1/3-1/2患者胃腸道症狀之後,發熱伴有畏寒,持續數小時後下降。嚴重者有脫水或休克。 (2) 過敏型 潛伏期1/2-2h,表現為全身充血、顏面潮紅、酒醉貌、周身癢感,胃腸症狀輕。少數患者可出現蕁麻疹。
乙型副傷寒桿菌引起頭痛、噁心、嘔吐症狀不減,頸強直、嗜睡並伴有腦膜刺激征。 需要檢查的人群:需要檢查的人群:有頭痛、噁心、嘔吐症狀不減,頸強直、嗜睡並伴有腦膜刺激征等乙型副傷寒桿菌症狀表現的病人。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 沒有。 檢查前禁忌:注意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注意個人衛生。 檢查時要求:積極配合醫生。
檢查過程
(1) 吲哚試驗(Indol test):含有色氨酸酶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可分解色氨酸生成吲哚,若加入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與吲哚結合,形成玫瑰吲哚,呈紅色,稱吲哚試驗陽性。 (2) 硫化氫試驗:變形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等能分解含硫胺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等,生成硫化氫。在有醋酸鉛或硫酸亞鐵存在時,則生成黑色硫化鉛或硫化亞鐵,可藉以鑑別細菌。 (3) 尿素分解試驗 變形桿菌具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產生氨,培養基呈鹼性,以酚紅為指示劑檢測呈紅色,由此區別於沙門氏菌。 吲哚(I)、甲基紅(M)、VP(V)、枸櫞酸鹽利用(C)四種試驗,常用於鑑定腸道桿菌,合稱之為IMViC試驗。大腸桿菌呈“++--”,產氣桿菌為“--++”。 氣相、液相色譜法通過對細菌分解代謝產物中揮發性或不揮發性有機酸和醇類的檢測,可準確、快速地確定細菌的種類,是目前進行細菌生化鑑定的高新技術。
相關疾病
旅行者腹瀉,腹瀉
相關症狀
腹痛伴噁心、嘔吐,發熱伴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