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仔魚

蛇仔魚

庫勒潘鰍, (Valenciennes, 1846),鰍科潘鰍屬的一種魚類。俗稱蛇仔魚,因其形態似蛇,同時帶有環形斑紋而得名,為一種觀賞魚。與日常所稱的“泥鰍”同屬鰍科,性情溫和,並且以雜食為主。主要以沉底殘渣為食,偶爾攻擊蛻皮中的蝦。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蛇仔魚 蛇仔魚

本魚體細長,體呈金色,腹面呈粉紅色。深褐黑色條紋縱向貫穿魚體,但非環繞。眼細小並隱藏在一道條紋當中,黃色細紋將多數深黑褐色條紋分割開來。在特定光線條件下,可以看到脊骨和內臟器官,脊椎骨47至51枚。體長可達12厘米。

底色淺黃,上間有黑斑,魚體細長,嘴邊有3對須,體形呈鰻形,似泥鰍,但比泥鰍更艷麗,蟲形魚體,前部略呈圓柱形,後部側扁。背緣和腹緣較平直,頭較尖,眼小,隱藏在一道條紋中,腹視不可見。眼間隔狹窄。前鼻孔程短管狀,後鼻孔緊靠後外側。鱗細小。胸鰭,背鰭皆細小,臀鰭與尾鰭相連。眼睛有透明的膜;以免潛入砂時眼睛受到傷害。體色有黃色、橙色、茶褐色,魚體上有縱貫的深黑色條紋,但不呈環繞狀。

雌雄鑑別:一般來說,雄魚體型細窄,雌魚體型較大,腹部膨大。

分布範圍

蛇仔魚 蛇仔魚

此種魚類一般較多分布在亞洲泰國、蘇門答臘、婆羅洲、馬來西亞和印尼的溪流中。

生長繁殖

蛇仔魚 蛇仔魚

繁殖較難。在水族箱中鋪砂,並多栽植些水草,選擇成熟的雌雄魚作親魚,將一尾雌魚先放入準備好的水族箱中,待雌魚習慣新環境後再放入1~3尾雄魚,在早晨或黃昏產卵,雌魚先將雄魚射出的精液用口含著送到水草葉面或岩石上,並讓其貼上上,然後雌魚再產卵使其受精。產卵後將親魚移走,只留下卵在水族箱中,並微微充氧,經1~3天孵化成仔魚。仔魚在箱底爬行覓食,可供給水蚤或人工仔魚配合餌料。

生活習性

蛇仔魚 蛇仔魚

性情溫和,不傷害其他魚,體質健壯,喜在暗處活動,常在水草或岩石縫隙中游進游出,經常利用其細長的身體,躲藏在水草和岩縫中。以其他魚的剩餘食物為食,水底的殘渣即可果腹,對水質清潔起到保護作用,也有潛沙的習性,雜食性。

生活環境

本魚棲息在泥底質的水域,性情溫和,屬雜食性。

飼養方法

蛇仔魚 蛇仔魚

身體健壯,適宜養殖在有水草的水族箱中,最好在缸中放置若干沉木或岩石,這樣可以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飼養飼養最適水溫為22~28℃, 對水質要求不嚴,喜弱酸性老水。夜行性,喜歡在石縫間清理食物殘渣,餌料以活食為主。有潛沙的習性,常挖倒水草根部棲息。雄魚魚體細窄,雌魚體大,腹部膨大,但繁殖困難,水族箱飼養以小型的仔魚較佳。

經濟利用

蛇仔魚 蛇仔魚

可做為觀賞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