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揚州,一友挾貓兒同至寓。比(及至)晚酒酣,郭起請奏藻技,於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後,主客靜聽。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鮮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 燖(xún)剝聲,歷歷不爽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聲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賣肉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髒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然一聲,四座俱寂。
(節選自《虞初續志·郭貓兒》)
翻譯
揚州有個叫郭貓兒的,擅長口技。我(《虞初續志》作者鄭澍若)在揚州時,一位朋友偕同郭貓兒某次參加一場宴會,酒過三巡,郭貓兒請主人允許略獻薄技 郭貓兒於是在宴席右側擺設圍屏數扇,不置燈燭,坐於屏後,主客也安靜下來。長時間的,沒有聲音。過了一會兒(同《口技》中“俄而”),很多隻雞亂叫,種種不同的聲音各有各的特點。接著,少者之父過來敲門說:「天快亮了,還不起來殺豬去賣!」少者起身後,到豬圈裡餵豬。只聽群豬吃食、嚼食、爭食之聲,其父燒水、進火、倒水聲,此起彼落。沒多久,少者捆來一頭豬,那豬被綁時的嘶叫聲,少者磨刀、殺豬聲,豬被殺、出血聲,燙豬退毛聲,都歷歷在耳,十分逼真。最後,做父親的對少者說:「天已大亮,可以拿去賣了。」不一會,即聽見肉上砧板聲,有買豬頭、豬內臟、豬肉的,也有討價還價聲、買賣雙方數錢聲。
正當熱鬧滾滾時,突然「啪!」地一聲,四周都安靜了。
字意
庚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挾:邀請,偕同。
比:及至。
寓:住所。
置:設定。
飼:餵養,餵食。
燖(xún):褪毛的聲音。
砉(xū):擬聲詞,嘩的一聲。
藻技:郭對自己技藝的自謙,鄙薄的技藝,小技,這是一種謙卑的說法.
俄:一霎時、突然、不久(義同俄爾“俄而百千人大呼”)
歷歷不爽:清楚地聽,沒有差錯。爽,意思同“爽約”中的爽義,違背的意思。
句意
1.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過了一會兒(同《口技》中“少頃”),很多隻雞(被驚嚇得)亂叫,種種不同的聲音各有各的特點。
2.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賣肉數錢聲.
聽到把肉放到桌案上的聲音(後),接著又聽到了賣了肉後數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