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
虎乳芝分成南中國、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和其它國家(東非)的熱帶雨林才有,藥用價值極為顯著的藥用菌品種。
形態特徵
虎乳靈芝有三部分組成、菌核、菌柄、菌蓋、其中菌核藥效最顯著。虎乳靈芝由菌核、子實體菌蓋和菌柄構成,外觀看起來有點像靈芝,但沒有靈芝的光澤度,實際上並非靈芝科中的種類,藥性也大有不同。虎乳靈芝藥用成分來自於其菌核,而非像靈芝來自於菌蓋,野生主要分布於熱帶雨林森林的陰涼潮濕地帶。老虎奶菌絲起初白色,生長較慢,菌絲平貼於培養基表面,後期菌絲逐漸緻密,結成菌皮,呈淡黃褐色。在土壤里,菌絲慢慢集成菌核。虎乳靈芝菌核生長在土壤里,經歷氣候變換,在雨季時期,當周圍的環境合適時,就會從土裡生長出菌柄,繼而長成菌帽以散播菌帽下的孢子。要不是菌柄菌帽長出土外,人們根本無法察覺土壤里有這么一棵真菌。雖然如此,虎乳靈芝菌通常是單獨生長的,在方圓數公里內只能找到那么一棵。
菌核牲狀
虎乳靈芝菌核呈不規則塊狀或扁球形,大小不一,差異較大,一般直徑1~5cm,厚度1-3cm,表面呈灰褐色,外皮薄且多粗糙,有不規則裂紋,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偶有空洞,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類白色,呈顆粒狀。入水多浮於水面,少數下沉。氣微,味淡,嚼之帶黏性。
菌蓋菌柄性狀
子實體由埋生於地下的菌核生長出子實體一般單生,有柄.肉革質,菌蓋薄而硬,近圓形,7-11中凹,上表面淡暗褐色到暗褐色有淺茶褐色,有深色的同心環紋及輻射狀皺紋,環紋上有細微絨毛;菌蓋邊緣不完全或開裂:菌柄中生,圓柱形,無光澤,淺肉色至淡青灰色,有細微絨毛,長8--14,粗0.6-0.8.
虎乳芝與虎奶菇區別
由於虎乳芝與虎奶菇它們有很多共同特徵,也有相同的中文別稱虎乳菇。因此大眾容易混淆。他們的菌核特徵與藥效類同,甚至連學者科研專家也把它們混淆成同一物種。筆者從事這兩種真菌培植經驗近十年,它們為什麼難於辨別,為什麼易混淆,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傳現將歸納如下:
為什麼混淆
1、它們都是藥用菌類,都屬高溫型真菌類品種,虎奶菇拉丁學名(學名:pleurotus tuber -regium(Fr.)Sing),中文名菌核側耳,虎奶菇、虎乳菇、虎奶菌,側耳屬。虎乳芝拉丁學名;(學名為 Lignosus rhinocerus(Cooke)Ryv),中文名:虎乳菇、虎乳菌、虎乳芝、虎乳靈芝。多孔菌屬。它們都有著相近或完全相同的中文別名虎乳菇。2、分布區域都在熱帶及亞熱帶雨林陰濕地帶,野生地大致相同。但虎奶菇主要分布於南非州,虎乳芝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及東非等地。3、特徵類似,一般菌菇只有菌柄與菌蓋,沒有菌核。但虎奶菇與虎乳芝都有菌核菌柄菌蓋三部分組成,且菌核相似度很高。4、它們菌核有很多類似成分及藥用價值。有於中文別名有共同稱呼,再加上成分藥理作用類同,且很多文獻混為一談。
共同點與不同點
總結它們共同點與不同點,有必要先了解下虎奶菇與虎乳芝菌核特徵。市面上大多數流通的是它們的菌核,且它們菌柄菌蓋一眼就能辨別。故著重列舉菌核形態特徵,方便大家識別。
1.1虎奶菇菌核特徵:虎奶菇菌核呈不規則團塊,類圓形或扁球形,大小不一,一般直徑3~10 cm,厚度2.5-8cm,表面多黃白色,少數淺黃色,成熟時外皮紅褐色,外皮薄且多粗糙,有明顯的皺縮紋理,偶見細小橫裂紋,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松,入水能浮於水面,斷面不平坦,白色或黃白色,有顆粒性。氣微,味淡,嚼之有顆粒感,微黏性。
1.2虎乳芝菌核特徵:虎乳靈芝菌核呈不規則塊狀或扁球形,大小不一,差異較大,一般直徑1~5cm,厚度1-3cm,表面呈灰褐色,外皮薄且多粗糙,有不規則裂紋,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縱皺。偶有空洞,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類白色,呈顆粒狀。入水多浮於水面,少數下沉。氣微,味淡,嚼之帶黏性。
2、他們菌柄菌蓋特徵更較容易分辨,虎奶菇菌柄菌蓋顏色黃白,菌蓋像一般菇類,虎乳芝菌柄菌蓋像靈芝,但沒有靈芝的光澤度。
如何辨別
了解它們菌核特徵下,並經過實物鑑別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參考。
1、菌核菌皮顏色:虎奶菇菌核菌皮乾燥後黃白色或灰白色,虎乳菌菌核菌皮灰褐色或紅褐色,比虎奶菇菌皮色深,2、質地方面:虎奶菇菌核虎奶菇菌核斷面易折斷、虎乳芝菌核斷面質地較硬,不易折斷。總之比較虎奶菇質松,虎乳芝質硬。3、口感方面虎奶菇較鮮、虎乳芝藥味略重,總體味都比較淡,但虎乳芝黏性大些,虎奶菇易嚼成顆粒。4、最明顯的不同就是菇柄菇蓋。虎奶菇菇柄蓋像菇,虎乳芝菇柄蓋像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