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縣[山東臨沂市轄縣]

蘭陵縣[山東臨沂市轄縣]
蘭陵縣[山東臨沂市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蘭陵縣隸屬於山東省臨沂市,地處山東省南部,處於沿海地區大開放、黃淮海平原大開發的交叉地帶。 蘭陵縣初建於春秋時期,是山東境內最早設立的縣邑, 初為魯國次室亭,公元前380年被楚國占領並初置蘭陵縣邑。抗日戰爭時期蘭陵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新中國成立後蘭陵縣撤銷。2014年1月8日,中國民政部同意並批覆蒼山縣復名為蘭陵縣。 蘭陵現轄16個鄉鎮、1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13個社區、600個行政村,140.1萬人。 2018年10月,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夏代王杼五年(公元前2053年),封曲烈為鄫,有向(今向城)、次室(今蘭陵)諸邑。公元前567年,鄫國為莒國所滅,後莒國被魯國滅,鄫地為魯國所轄,魯國設有向、次室、鄫(今車輞)諸邑。公元前487年蘭陵為吳國屬地。公元前468年蘭陵為越國屬地。公元前291年蘭陵郡從東海郡中析置,縣境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國之繒縣、東海郡之襄賁縣。公元前261年楚國占領蘭陵,置蘭陵縣。直至公元前221年,縣境分屬蘭陵、襄賁2縣。

秦統一後,縣境分屬東海郡之繒、蘭陵、襄賁3縣。

西漢時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之繒縣、蘭陵、襄賁3縣。東漢時屬琅琊國之繒縣及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縣。

三國時東海郡之蘭陵、襄賁、繒3縣。南朝劉宋時,縣境分屬琅琊郡之即丘縣、費縣和東海郡之襄賁縣。北魏時,分屬蘭陵郡之蘭陵縣、琅琊郡之即丘縣、郯郡之郯縣。

隋時,分屬臨沂縣、蘭陵縣。

唐初,分屬臨沂、蘭陵、繒縣。唐貞觀元年(627年),縣境分屬河南道沂州之臨沂縣、丞縣。

宋代屬京東東路臨沂縣、丞縣。金時屬山東東路臨沂縣、山東西路邳州蘭陵縣。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嶧州和沂州臨沂縣。

明清兩代分屬沂州府之蘭山縣、費縣、郯城縣。

民國二年(1913年)府製取消,復設臨沂縣,縣境分屬臨沂縣六、七、八區,郯城縣四、五區,費縣二、七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協商成立臨郯費嶧4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2月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莊會辦事處在車輞召開會議進行改組,改稱臨郯費嶧四縣邊區聯合辦事處。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在莊塢成立。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28日,臨郯費嶧四縣邊聯抗日人民代表大會在萬村召開,成立臨郯費嶧四縣邊區政府,簡稱“邊聯縣”。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中共魯南區委決定建立蘭陵辦事處,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3月改稱蘭陵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邊聯縣改稱趙鎛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蘭陵縣撤銷,其部分轄區歸屬趙鎛縣。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底,蒼山縣境只趙鎛縣1個建制。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春,將趙鎛縣東半部析出置縣,為紀念1933年中共領導的“蒼山暴動”,取名蒼山縣。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蘭陵縣。

1950年5月11日,撤銷趙鎛縣,其轄區大部分併入蒼山縣。

1953年,撤銷蘭陵縣,其轄區部分併入蒼山縣。

1994年,臨沂地區改置為地級臨沂市,蒼山縣隸屬臨沂市。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復為蘭陵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1年1月5日,蒼山縣由14個鎮、14個鄉調整為14個鎮、7個鄉。

2009年9月21日,撤銷蒼山縣卞莊鎮,設立卞莊街道,全縣轄1個街道、13個鎮、7個鄉。

2010年,蒼山縣沂堂鎮劃歸羅莊區管轄;撤銷魯城鄉、礦坑鄉,設立魯城鎮、礦坑鎮。調整後,全縣轄1個街道、14個鎮、5個鄉。

2011年11月,撤銷二廟鄉,併入長城鎮;撤銷層山鎮,併入莊塢鎮;撤銷興明鄉,併入向城鎮;撤銷三合鄉,設立蘆柞鎮,並將卞莊街道的前蘆柞東村、前蘆柞西村等22個行政村劃歸蘆柞鎮管轄;撤銷賈莊鄉,設立金嶺鎮,並將卞莊街道的東坊上、西坊上等49個行政村劃歸金嶺鎮管轄。調整後,蒼山縣轄1個街道、15個鎮、1個鄉。

2014年1月21日,重新恢復為蘭陵縣。

區劃詳情

截止2012年,蘭陵縣轄1個街道:卞莊街道,15個鎮:蘭陵鎮、大仲村鎮、尚岩鎮、磨山鎮、礦坑鎮、新興鎮、南橋鎮、金嶺鎮、蘆柞鎮、莊塢鎮、魯城鎮、向城鎮、神山鎮、長城鎮、車輞鎮,1個鄉:下村鄉,1個經濟開發區,1024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蘭陵縣人口130.6萬。

民族

2012年蘭陵縣有回族、彝族、黎族、滿族、蒙古族、苗族、布依族、壯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哈尼族、土家族、侗族、布朗族、傣族、白族、朝鮮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仫佬族、鄂倫春族、俄羅斯族、德昂族等27個民族,共6063人,占0.5%;超過30人的有回族、彝族、蒙古族、滿族、黎族,其中回族5678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93.7%;彝族56人,占0.9%;黎族54人,占0.8%。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蘭陵縣位於東經117°41"~118°18",北緯34°37′~35°06"之間。地處魯西南,東與臨沂市羅莊區及郯城縣接壤;東南部的莊塢、長城、磨山與郯城縣相連;南部的南橋鎮、蘭陵鎮、長城鎮與江蘇省邳州市毗鄰;西部的下村、魯城、新興、蘭陵與嶧城為鄰;北部的下村、車輞、大仲村與費縣交界;東北部的礦坑、仲村、神山與羅莊區相依。至首都北京592千米,至省會濟南225千米,至臨沂42千米,至費縣52.5千米,至徐州127千米,至邳州62千米,至郯城50千米。蘭陵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8千米,總面積1724平方千米(2012年)。

地形

蘭陵縣地處魯南低山丘陵南緣,海拔高程40至580米。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次降低,依次是低山、丘陵、平原、窪地。低山多分布於西北部的魯城、下村、車輞等鄉鎮,面積3.5萬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19.6%。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平原之間,面積3.37萬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18.4%。平原多為東、西泇河、汶河及沂河沖積、分洪而成,面積11.2萬公頃,占全縣總面積的62%。

氣候

蘭陵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漫長乾冷,雨雪稀少;春季風大空氣乾燥,易發生春旱;夏季高溫多濕,雨水集中,災害性天氣較多;秋季常受乾旱或連陰雨天氣的威脅。年平均氣溫13.5度,極端最低氣溫-24.9度。平均氣溫年較差27.4度,最大日較差24.9度。無霜期年平均209天,最長達253天,最短12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986.3小時,年總輻射千卡/平方厘米。0度以上持續期235天(一般為3月25日~11月16日)。年平均降水量83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82天,最多達115天(2003年),最少為61天。

水文

蘭陵縣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中運河水系,其中吳坦河流域面積483.27平方千米,占24.5%;西泇河流域面積640平方千米,占32.5%;陶溝河流域面積129.74平方千米,占6.6%;運女河流域41.17平方千米,占2.2%;汶河流域面積164.1平方千米,占8.3%;白家溝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占2.5%;燕子河流域面積311.5平方千米,占15.8%;小涑河流域面積72平方千米,占3.6%;武河流域面積19.73平方千米,占1.1%;邳蒼分洪道流域面積57.8平方千米,占2.9%。

蘭陵縣境內主要河道只有四級河吳坦河、西泇河、陶溝河、汶河、燕子河等5條,總長178.7千米。河流總長度479.25千米。河網密度0.25千米/平方千米,徑流總量6.1億立方米。境內最大河流為西泇河,從費縣馬莊鎮至江蘇省邳州市四戶鎮流經境內下村鄉、尚岩鎮、向城鎮、新興鎮、蘭陵鎮,長39千米,流域面積6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80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5條,分別是下村河、峰下溝、水溝、陽明河、黃山河。

土壤

蘭陵縣境內有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4個土類、10個亞類、16個土屬、27個土種。棕壤土、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12.6%、35.6%、23.7%、28.1%。

自然資源

截止2012年,蘭陵縣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25種,包括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3種、稀土礦產1種、水氣礦產2種,其中鐵、石膏、石灰岩、石英砂岩為優勢資源。

金屬礦產中鐵礦主要分布在魯城、尚岩、新興、蘭陵等鄉鎮,資源總量約10億噸,礦石全鐵平均品位為32%。黃金主要分布在下村鄉龍寶山、金嶺鎮曬錢埠村和蓮子汪村等地區。鋁土礦主要分布在車輞、礦坑等鄉鎮。銅礦主要分布在金嶺鎮太平莊村及蓮子汪村等地區。鉛主要分布在車輞鎮。鎢多以伴生礦物出現,主要分布在金嶺鎮蓮子汪村、下村鄉龍寶山等地區。鉬礦主要分布在金嶺鎮英沂官莊村東南500米處。

非金屬礦產中石膏主要分布在蘭陵鎮南部,礦層分布穩定,呈多層分布,單層厚度個別達25米,已探明資源儲量11.26億噸,礦石平均品位為60%。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魯城、新興、尚岩等鄉鎮,資源總量約3億噸,礦石品位平均為98.3%。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縣境西北部,礦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白雲岩主要分布在下村、車輞、礦坑等鄉鎮。大理岩主要分布於在縣境西北部山區,地表露頭僅見於金嶺鎮曬錢埠村、下村鄉龍寶山前等地區。石榴子石主要分布在金嶺鎮曬錢埠村西、下村鄉吳家溝村西及金嶺鎮蓮子汪村等地區。蛭石主要分布在新興鎮小青山西側。重晶石主要分布在下村鄉上村、龍寶山等地區。海綠石主要分布在魯城、新興、尚岩等鎮。頁岩、粘土礦在境內分布廣泛。

經濟概況

綜述

山東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蘭陵美酒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蘭陵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8億元,比2011年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8.07億元,比2011年增長34.1%;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14億元,比2011年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億元,比2011年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00元,比2011年分別增長13%和15%。

第一產業

2012年,蘭陵縣完成現代農業示範區總體規劃;新建高端優質蔬菜地2.2萬畝,改造提升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5萬畝;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分別達到10家和8家;新增“三品”認證43宗。新發展萬畝現代菸草種植區1個,經濟林6793畝,市級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8個,部級水產標準化生產基地3處。新建各類水利工程376處,完成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6個。

第二產業

2012年,蘭陵縣18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72億元,比2011年增長25%;利稅32億元,比2011年增長43%。納稅過千萬元企業21家,9家企業躋身全市納稅百強。設立臨沂商城棠林地產品加工產業園,“一區五園”2012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3億元,引進工業項目45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稅分別占全縣總量的76.7%和66%。蘭陵縣礦業實現地方級稅收1.5億元。

第三產業

2012年,蘭陵縣9家物流企業進入全縣企業納稅50強,榮慶物流晉升為臨沂市唯一5A級物流企業;總投資6億元的開元國際商城投入運營,引進蘇寧電器等38家知名商業巨頭入駐;龍莊商城建成營業;完成100家農家店信息化改造,寶慶超市成為山東省鄉鎮商貿流通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鄫國故城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引進銀行金融機構2家,新設民間融資服務機構4家,落實政銀企合作推進會到位資金18億元,金融機構期末貸款餘額較2012年年初增加31億元,新增存貸比109%。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2年,蘭陵縣新增城鎮就業2076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8228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現全覆蓋,發放基礎養老金1.1億元;蘭陵縣人社局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新型農村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956套,發放廉租住房補貼367戶。發放居民低保金5190萬元,發放慈善救助款物折現1555萬元,有效救助各類困難群體5.4萬餘人次。

教育

2012年,蘭陵縣總投資3.05億元,實施校舍安全工程154個,D級危房改造全面啟動,其中縣財政投資1.2億元;新建蘭陵縣泉山實驗學校和45所公辦幼稚園;蘭陵二中等城區學校改造工程有序推進。6所學校創成省級規範化學校。

文化

2012年,蘭陵縣新建村級文化大院80處、農家書屋120處;在262個行政村安裝健身器材3018件;成功承辦2012年山東省中小學生田徑聯賽,本縣籍運動員收穫省級以上各類比賽獎牌7枚,獲市五運會團體第三名。

衛生

2012年,蘭陵縣新農合讓百姓2012年全年報銷金額3.2億元,惠及726.2萬人次。完成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年度任務,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健康查體9.9萬名。

交通運輸

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臨棗高速公路和206國道縱貫蘭陵縣全境。

鐵路

蘭陵縣距兗石鐵路、津浦鐵路、隴海鐵路均不足1小時路程,臨棗鐵路縱貫全境。

水運

蘭陵縣分別距日照港、連雲港130公里。

旅遊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蘭陵國家農業公園

向邑故城遺址

向邑故城遺址位於蘭陵縣向城鎮駐地西南及西部。故城呈方形,邊長500米,是一片黃土高地。故城東北城角,在今向城醫院東北角,故城東南角,為原鎮農業站,現為鎮職工家屬院,故城東為向城東村。今於陽明河直修南北大灌渠,由故城中心穿過,原206國道在故城北半部東西橫穿而後斜向西北,新修建的206國道在故城北城牆遺址北約300米,故城南城牆遺址,位於向城鎮駐地外環路北約20米,濰(坊)徐(州)公路則在故城東牆外向南延伸。現故城西南角原遺存上約百米、高3米的城牆基,現減少為60米,其他各處早期均泯然無存,已成為平地。在遺址上曾採集到半筒瓦、半瓦當、陶豆盤、灰陶紡輪等,系春秋時期的文物。

大宗山朗公寺

大宗山朗公寺九峰環擁,為琅琊四大古寺之首,大宗山朗公寺旅遊景區位於大仲村鎮東2公里處,主峰海拔257米,南北走向。朗公寺就坐落於山中,朗公寺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並以東晉沙門笠僧朗公卓錫住持修禪而得其名。歷經南北朝,興於隋唐。元朝鼎盛時期占地數百畝,殿閣20餘處,禪房300餘間,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四大寺院之首,當時與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此外景區內還有萬年古松、紅孩兒橋、仙女池、聚仙閣、塔林等多處遺蹟和景點。景區主要是在寺院遺址上修復了朗公寺院,建有入口牌坊,硬化了景區入口至寺院的道路,入口內部建有一處武術學校,每年陰曆三月初八廟會活動已成為景區的主要項目。

文峰山

文峰山位於蘭陵縣城西部,地處蘇魯交界,東靠臨沂,西臨棗莊,南接徐州,北望泰山。京滬、京福高速公路縱貫南北,臨棗高速、臨棗鐵路、206國道橫貫東西。

文峰山原名神峰山,因魯國執政大臣季文子設蘭陵為次室邑,在此執政期間,清正廉潔,勤政為民,去世後葬於文峰山,後人為紀念他,把“神峰山”改為“文峰山”,山上有“季文子墓”、“三清宮”、“泰山殿”、“泉源寺”、“千佛崖”等遺址。

蘭陵風光蘭陵風光

文峰山同時是重要的革命紀念地,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重要的根據地和主戰場,是山東紅色旅遊發展中的重要區域。山上有銀廠慘案烈士紀念碑、中共魯南區委書記趙鎛烈士墓、山東軍區八師政治部主任曾明桃烈士墓和“蒼山暴動”領導人郭雲舫烈士墓。魯南革命烈士陵園就坐落在山南腳下,烈士陵園占地3.41公頃。四周築有2米左右的院牆,西式門樓坐北朝南,坡地而立,左側扁立柱鐫有“烈士陵園”4個金色大字,4間門房襯附門樓兩側,兩頭各有一間小樓聳立對峙。園內建有魯南革命歷史紀念館,館後為烈士墓林,墓林後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

地方特產

蘭陵美酒

蘭陵美酒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代。蘭陵美酒自古至今是以黍米為原料進行釀造,且全國獨家,歷史上稱“東陽酒”、“蘭陵酒”、“蘭陵美酒”、“金花酒”、“金華酒”均指蘭陵美酒。

天下第一蒜天下第一蒜

蘭陵美酒需經整米、淘洗、煮米、涼飯、糖化、下缸加酒、封缸貯存、起酒等製作過程。美酒用曲必須是儲存期較長的中溫區,曲香濃郁,糖化力在35%以上。美酒與白酒的生產有別,其成本比白酒高,生產50公斤美酒,需要90公斤優質白酒、30公斤粘黍米、9公斤曲、1.5公斤大棗,釀造周期最少為120天。除釀造技術外,水土便是決定的因素,蘭陵地下水分鹼、甜兩種,鹼水含有多種礦物質,人不能飲用,專供造酒。

蘭陵大蒜

蒼山大蒜產於蘭陵縣,種植歷史已逾千年。它是在蘭陵特定的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為定向培育而形成的蘭陵縣特有品種。蒼山大蒜主要有蒲棵、糙蒜、高腳子等3個品種。

著名人物

蘭陵縣有荀子、蕭望之、匡衡、蘭陵笑笑生、季文子、左丘明、高長恭(北齊蘭陵王)、鮑照、蕭道成、何遜、王思玷、王鴻禎 、王鼎鈞等名人。

獲得榮譽

2017年12月26日,被國家民委評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