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輪紋病

蘋果輪紋病

輪紋病是蘋果枝幹和果實重要病害之一。常與乾腐病、炭疽病等混合發生,為果品生產的重大威脅,有蔓延加重趨勢。

基本信息

簡介

蘋果輪紋病 蘋果輪紋病

症狀 枝幹發病,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暗褐色、水漬狀或小潰瘍斑,稍隆起呈疣狀,圓形。後失水凹陷,邊緣開裂翹起,扁圓形,直徑達1厘米左右,青灰色。多個病斑密集,形成主幹大枝樹皮粗糙,故稱“粗皮病”。斑上有稀疏小黑點。果實受害初以果點為中心出現淺褐色的圓形斑,後變褐擴大,呈深淺相間的同心輪紋狀病斑,其外緣有明顯的淡色水漬圈,界線不清晰(彩版三十九,221)。病斑擴展引起果實腐爛。爛果有酸腐氣味,有時滲出褐色粘液。

病原

Botryospuaeria berengeriana de Not .t .sp .Piricola (Nose)Kogonezawa et Sukuma 該菌與乾腐病菌同屬1個種,但它是專化型。其小黑點是病菌的子座。1個子座含1個分生孢子器或子囊腔室。分生孢子無色,單胞,長橢圓形。

發病特點

蘋果輪紋病 蘋果輪紋病

此病菌與蘋果乾腐病菌相似。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枝幹病部組織中越冬。春季由分生孢子器產生分生孢子,湧出灰白色孢子角。春雨中分生孢子分散、傳播到枝幹傷口、皮孔和果實皮孔附近,產生芽管侵入樹體,然後潛伏。帶菌果並不發病,待近成熟期和貯存期發病。品種抗病性有差異。富士、王林、千秋等品種高度感病。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在病組織內越冬,是初次侵染和連續侵染的主要菌源。於春季開始活動,隨風雨傳播到枝條上。在果實生長初期,因為有各種保護機制,病菌無法侵染。在果實膨大期之後,病菌均能侵入,其中從7月中旬到8月上旬侵染最多。侵染枝條的病菌,一般從5月份開始從皮孔侵染,並逐步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新病斑,翌年病斑繼續擴大,形成病瘤,多個病瘤連成一片則變現為粗皮。在果園,樹冠外圍的果實及光照好的山坡地,發病早;樹冠內膛果,光照不好的果園,果實發病相對較晚。氣溫高於20℃,相對濕度高於75%或連續降雨,雨量達10mm以上時,有利於病菌繁殖和田問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病害嚴重發生。山間窩風、空氣濕度大、夜間易結露的果園,較坡地向陽、通風透光好的果園發病多;新建果園在病重老果園的下風向,離得越近,發病越多。果園管理差,樹勢衰弱,重黏壤土和紅黏土,偏酸性土壤上的植株易發病,被害蟲嚴重為害的枝幹或果實發病重。

植保要領

1、發病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在發病前,按農藥 800倍液稀釋噴灑,15天用藥一次, 治療方案:輕微發病時,按農藥800倍液稀釋噴灑,10—15天用藥一次;病情嚴重時,農藥按500倍液稀釋,7—10天噴施一次。

3、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濕,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

防治方法

一、剷除越冬菌源 在早春刮除枝幹上的病瘤及老翹皮,清除果園的殘枝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刮除病瘤後要塗藥殺菌。

二、生長期噴藥保護 使用藥劑種類、時期、次數,與果實套袋或不套袋有密切關係。①對不套袋的果實。蘋果謝花後立即噴藥,每隔15~20d噴藥1次,連續噴5~8次。在多雨年份以及晚熟品種上可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三、貯藏期防治 田間果實開始發病後,注意摘除病果深埋。果實貯藏運輸前,要嚴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損傷的果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