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錫眉

"蘇錫眉恪守其祖父蘇成美"必勤

自幼喪父,12歲便被送往上海學習經商。蘇錫眉恪守其祖父蘇成美"必勤,必儉,必信"的經商致富之道,勤儉吃苦,潛心鑽研.20歲升為管事(經理),25歲已成為蘇氏寶善堂商業企業運籌帷幄,主持大計的當家人,他以商起家,以鹽興業,資本發展到數百萬,引票發展到三百餘引,田莊發展到三萬餘畝,在長江以南廣大地區,擁有"十行(鹽行)十鋪(當鋪)"以及茶葉,黃煙,煤油,綢布等多項經營.在此基礎上,錫眉又為首籌劃,集資創建了上海南京路泰隆百貨商店,鹽行,虹口同心和五金店,金陵東路履泰昶綢布店,南京市的太平春茶葉店,銅陵大通的日新冶坊,繁昌荻港的日昌油坊和日盛冶坊,天津的大生銀行等商貿,製造,金融企業,並專門購置了英國製造的"元大號"輪船從事上海至漢口一線的長江客貨運輸業務,將蘇氏寶善堂的資本經營推向了鼎盛。
蘇錫眉在經商治店中以勤儉節約,艱苦創業著稱.12歲去上海學生意途中,雖身有路費,但他只買飯不買菜,按行程天數算,每餐只以家中自帶的五,六粒豆豉作菜.致富後仍穿一件青布大褂,抽水菸袋;不僅沒有轎車,連私人黃包車也沒有,住石庫門房,家中也不僱傭人,除談生意安排便宴招待外,親友之間一律不吃請.即使春節拜年也不留餐.生意上堅持誠信不欺,按質論價,不得以次充好,摻假出售;對冶坊產品注重質量,寧可賠本,也要維護產品聲譽.因此,蘇家生產的鐵鍋等產品,在長江沿岸的各城市久負盛名,暢銷不衰。蘇錫眉刻意鑽研經營方法,十分講究"善賈之道".他反對事必躬親,要求抓大事.採取獨立核算,分塊管理,統籌兼顧的經營方式,不搞急功近利,而著眼於長遠利益.他主張以德感人,知人善用,即使工作中出現失誤或其它問題,也都是以教育為主,不輕易辭退.因此,蘇家企業內老店員,老職工多,向心力強.蘇家用人雖然講究血緣關係,宗族關係,地域關係,但更注重道德品質和真才實學.他所聘用的"兩帥,四將,21位管事"中,只用了族弟蘇璞園,族叔蘇文煥和姻親杜遐齋.其餘均為當時商界精英.其中一位便是大學商科畢業的江西南昌籍的張西山.用人不疑,重在識才,用材,不唯親而唯"賢與能",是蘇式企業能取得不斷發展的重要原因。
蘇錫眉數年努力,苦心經營,家資殷富,號稱"蘇百萬"後,信奉"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扶危濟困,重教興學.他在家鄉捐資2000銀元興辦了一所可容200人就讀的育才國小,併兼任第一任校長.他把"民族復興唯教育,國家雪恥賴英才"銘刻在新建校園大門兩側,並從各鹽行,商站,企業集資一筆錢款,存入上海滙豐銀行,以年息500銀元供學校開支.直至1947年由國民黨太平縣政府接收改為國民國小。
蘇錫眉是愛國愛鄉的民主人士.在蔣介石"圍剿"紅軍時期,他所經營的鹽行往蘇區的潛運量有增無減;抗日戰爭時期,他毅然攜帶家眷返回故里,不為敵偽所用,與鄉人創辦並主持私立育才學校,修築了嶺下到陵陽,東堡,新豐等地的石板路和路亭,疏浚了村中的河道,修築河塝,河欄桿,倡導封山育林,保護生態,造福桑梓.他還從經濟等方面支持女兒蘇務滋,女婿費彝民(建國後曾任香港《大公報》社長,全國政協常委和全國人大常委)參加愛國民主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