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不足十三“周歲”的相城經濟開發區,經國務院批准晉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從設立開發區到晉升國家級,後發崛起,集聚新優勢,相城人僅僅用了13年。相城人感慨:“13年的跨越,是始終堅持集約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結果。”
兩年入駐3家世界500強
關鍵字:集約發展
相城區的工業經濟相對滯後是個不爭的事實。相城經濟開發區一成立,就實施外向帶動、內向驅動、特色推動戰略,明確產業定位,加大擇商選資力度,在集約發展中“工業立區”。由此帶來的效應是,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30%。
2002年,相城經濟開發區開發建設的第一年,就引進了51家港、台企業,合計註冊資金2.55億美元,其中德星電子、陽立電子、美特科技、泰克科技等26家企業投資均超過千萬美元。2003年,隨著美國羅賓斯瑪雅思流體設備公司的落戶,開發區正式打開了吸引外資的大門,截至2010年末,累計批辦外資企業323家,註冊外資25.92億美元; 外資增資項目102個,增資3.42億美元。
先後培育的易德龍、新安電器、事達同泰汽車零部件、美的春花電器、德蘭能源等一批規模企業,使相城經濟開發區的內資企業迅猛發展。2009年,隨著世界500強企業太航常青的落戶,開發區的內資規模發展開始邁上了新的台階。
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是相城經濟開發區跨越發展的一條“捷徑”。先後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揚聲器特色產業基地,積極申報精密機械等高端裝備製造特色產業基地,建成相城科技創業園、節能環保科技園、西安交通大學漕湖科技園等特色產業園,引導優質資源、優勢產業向開發區特色園集中。
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空間、生態優勢,相城經濟開發區加快產業集聚,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製造、高端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吸引了樓氏電子、泰科電子、天合汽車等3個世界500強項目,基本形成了以樓氏電子、泰連連線器為代表的電子信息製造業,以福沃克汽車、力源液壓為代表的高端裝備製造業,以科陽光電、智冠光電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隨著經濟貿易發展格局的變化和澄陽區域規劃的調整,相城經濟開發區果斷調整澄陽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退二進三”、“退二優二”、 “優二進三”,推進工業企業“騰籠換鳥”。隨著康錦苑、南亞花園、天亞水景城等一批優質商住項目逐步建成,大潤發、中翔商貿城等一批服務業項目投入使用,產城融合度不斷提升。工業區綠化覆蓋率超35%關鍵字:綠色發展“綠色、環保、生態”是相城人始終堅持的發展理念。2006年7月,相城經濟開發區拓展漕湖產業園,開啟了綠色發展的新征程。漕湖產業園從鄰近相城生態農業園的地方到漕湖南岸,既是沉降地帶,又是蘇州市規劃的“城市通風口”,開發區在這方近萬畝的沉降地上疏密有致地種上各類花卉樹木,形成鬱鬱蔥蔥的森林景觀。 這座“森林公園”南面連線已經成形的相城花卉植物園、荷塘月色城市主題公園和三角嘴濕地公園,北面通過800多畝生態綠地與漕湖生態濕地相接,從南到北,形成了一條綿延10公里、區域面積30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城市通風帶”。
生態環境是永遠不變的發展“王牌”,“典型江南”的產業新高地必須是一張“生態名片”。相城經濟開發區把綠色生態理念貫穿規劃建設全過程,依據點、線、面、塊全盤布局的產業片區和城市設計,借鑑蘇州工業園區的經驗,邀請國際一流設計團隊,高起點規劃建設方案,打造新興產業、綠色生態融合發展的典範。
在漕湖產業園的藍圖上,貫通產業園、連線陽澄湖的永昌涇河接受一系列“手術”後,4公里的河岸線上遍植綠化、修建生態駁岸,打造特色風光帶; 約30公里的斷頭河、死水溝,打通、填平增添便民遊樂設施,構建沿河帶狀“市民公園”。如今,綠化覆蓋率超過35%的漕湖產業園,正在對與蘇虞張公路平行的“城市通風帶”進行新的梳理規劃,建設一個占地4平方公里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新興產業高度集聚的區域內,“協調”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
相城經濟開發區出台了“進區企業必須經過環保審批”的剛性規定,以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為指導,實施綠色招商,嚴格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企業進駐,優先引進工藝先進、污染程度小的項目,鼓勵企業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構建生態產業鏈。區域內的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達100%,污水處理率達100%。
相城經濟開發區交出了這樣的“生態賬單”:2002年以來未發生重大污染事故,2005年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認證,建區13年新增綠化1337.84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