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97-2000 無錫輕工大學 設計藝術學 碩士。
1993-1997 南京理工大學 工業設計 學士。
2000年北方工業大學藝術學院 現任工業設計系 系主任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2000年,蘇峻進入北方工業大學工業設計系開始長達14年的教學生涯
2005年至2006年 北京通亞世紀系統技術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2006-2011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 博士。
2010年台灣Artiart 家居品牌創新設計總監。
2011年,蘇峻榮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的博士學位。蘇峻創立智米科技之前,已經成為了北工大工業設計系的系主任。
2014年之前,蘇峻有過兩次的創業經歷:2005年創立的北京通亞世紀系統技術公司和2010年在台灣建立的Artiart家居品牌,出任了兩家公司的設計總監。
2014年6月,智米科技正式成立,蘇峻任公司CEO。
之前為北方工業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工業設計系系主任;亞太設計協會(韓國)常務理事中國地區負責人;國際設計聯合會(IDF)大中華分區常務理事;北京原創設計推廣協會(BODA)理事。
現為小米生態鏈企業智米公司執行長。小米空氣淨化器的創始人
研究方向
產品設計技術及套用、信息化設計與數字加工、用戶體驗研究等。
主要貢獻
2005年獲得“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培養計畫”資助;
2007年獲得“北京市中青年骨幹教師”稱號;
2007年獲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2項;
2009年榮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獎”暨“首屆中國美術獎.創作獎”銅獎;
2009年、2010年連續兩屆入選“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評選30強;
2012年光華龍騰獎(2012)第八屆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
2012年入選北京市屬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
2012年入選“北京市教委國外訪問學者”計畫。
設計項目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畫項目。
北京市“青年骨幹教師”資助項目。
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計畫”資助項目。
北方工業大學青年重點研究基金項目。
主持完成多項科研項目,其中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面上項目1項,校教改重點項目1項,橫向科研項目多項。
中國北車集團高速列車設計。
通亞系統技術有限公司音響系統設計。
北大青鳥集團紅外光束感煙探測器設計。
看尚傳媒數字媒體中心設計。
深圳先科醫療大型腫瘤治療儀系列產品造型設計。
電子工業部11所軍事用紅外熱成像儀產品造型設計。
華北電力集團電廠點檢儀產品造型設計。
北京泰富潤澤雷射美容儀產品造型設計。
Artiart家居產品設計。
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高速公路設施設計。
北京金融街多媒體引導系統產品設計。
聯想集團產品設計。
LG電子產品設計。
華北電力集團產品設計。
參與公益項目
2004年10月,韓國首爾,東亞環境技術發展會議演講。
2005年9月,北京,現代套用技術與管理國際會議演講。
2006年2月,菲律賓Santo Tomas大學,亞太設計協會國際學術會議演講。
2006年8月,泰國King Mongkut理工學院,亞太設計協會國際學術會議演講。
2009年4月,北京,2009清華國際設計學博士生論壇演講。
2009年9月,北京教育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演講。
2009年10月,大連中國設計節設計教育論壇演講。
2010年10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可持續發展論壇。
2012年8月,大連中國設計節主題論壇演講。
2012年,指導學生在“起亞汽車設計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
2012年,全面負責組織“2012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大賽北京賽區”工作。
長期致力於中外設計交流,多次邀請國外大學專家教授來國內講學交流。作為多個設計組織的重要成員,積極開展公益活動,為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做貢獻。
科研論文
出版專著和教材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系列教材-AUTOCAD中文版實用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 7-115-12973-8/TP.4374,2005, “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系列教材-Flash中文版實用教程》,人民郵電出版社,ISBN 978-7-115-12809-1/TP,2004,“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吉林大學出版社,ISBN 978-7-5601-5249-3, 2009。
《讓設計成為企業的戰略核心——2010年後科技公司的崛起優勢》《裝飾》雜誌,2018年12月
主要論文:
“New Idea on Medical Product Design in Information Age,” Packaging Engineering, 31:18 (2010.09), 5-7.
“On Ambient Experience Medical Products,”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nstrumentation, 34:3 (March 2010), 192-194.
“The Historical Comparison of Geometric Form & Organic Form,”(with Wu Xiang). Package & Design, 102:5 (May 2000), 38-39.
“Package Design and CS Market Strategy,”(with Guo Honglei). The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16:4 (Apr 2000), 62-64.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for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dustrial Design Education, Oct 2008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Graduate Projects in Industrial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Dec 2007
“Ability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Projects in Industrial Design,” Worldwide Chinese Industrial Design Forum, Oct 2007
“Analysis of Graduate Projects in Industrial Design,” Proceedings of Asia Digital Desig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ug 2007
“Design Idea Expression Method for Unprofessional Peopl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Pacific Design, Jun 2006
“From Made in China to Designed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sia-Pacific Design, Feb 2006
“Form Refining for Medical Equipment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Appli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ep 2005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Environment Technology for 21st Century in East Asia, Oct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