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擔任職務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眼科醫院院長;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委員,吉林省醫學會眼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吉林省眼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吉林省防盲辦公室主任,吉林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吉林省醫師協會理事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社會醫療保險協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業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專家,吉林省及長春市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中華眼科雜誌》《中華眼底病雜誌》《中國實用眼科雜誌》《眼科新進展》《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眼科學》《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吉林醫學》等雜誌編輯委員會委員;“長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長春市百名優秀科技工作者”。
曾於英國皇家腫瘤研究基金會(ICRF, London)作為中方課題負責人開展合作研究,於美國CCF遺傳學中心(Cleveland, Ohio)作為博士後及人類基因組計畫研究成員開展相關工作。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對各種眼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均取得了出色的臨床效果,尤其在眼底病、眼外傷、眼內腫瘤的診斷和治療方面,能夠密切關注國際國內最新進展,積極推動新技術新療法的臨床實踐。擅長對各種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複雜眼外傷、球內異物、眼內惡性腫瘤以及黃斑部疾病進行手術治療,近年來,其醫療成果“滲出性老年性黃斑變性的早期診斷”、“四通道玻璃體手術治療複雜性眼底疾病”和“光導直視下鞏膜外墊壓術治療矽油填充眼視網膜脫離”分別獲吉林大學醫療成果二等獎。因其德技雙馨,深受廣大患者好評,榮膺“吉林大學十大白求恩名醫”。
醫學教育
醫學教育方面,作為研究生指導教師,先後指導博士研究生27名,碩士研究生20名,並長期承擔本科生和臨床醫學七年制的教學工作,注重將前沿的醫療及科研成果滲透到教學當中,因材施教,善於啟發,對眼科學的教學有獨到的見解,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教學經驗;同時重視眼科教研室的建設和完善,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
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方面,曾先後獲得英國文化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吉林省科研基金資助。對視網膜母細胞瘤RB基因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獲得了大量有意義的研究結果;在美國工作期間,因其對TTC4基因的克隆及基因結構的分析獲“美國CCF年度基礎研究成果獎”,參與了人類基因組計畫,已將人類染色體1q21區域部分研究成果輸入人類基因組計畫資料庫中。先後有數篇文章發表於國際國內知名刊物,部分已被SCI所收錄。曾多次獲得省科委、省衛生廳及校級科研獎勵,2006年被評為“長春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作為課題負責人,先後承擔了“TTC4基因眼組織表達及與眼黑色素瘤發生關係的研究”、“骨髓基質幹細胞向視網膜神經節樣細胞分化中支配基因篩選及其研究”和“GAP-43基因修飾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向神經節樣細胞分化及促神經再生的研究”等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時承擔省、部、校級項目若干項。其主持的“眼內惡性腫瘤發病機理及特異性診斷方法的研究”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遺傳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基因診斷及遺傳諮詢”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視網膜母細胞瘤和脈絡膜黑色素瘤的發病機理及診斷的研究”獲長春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目前開展的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定向分化及其機理研究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生機理及防治研究均已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進展;與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聯繫,大大拓寬了科研工作的領域。
於1987年9月-1989年4月在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所生化研究室合作完成衛生部科研課題-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遺傳學研究,於1992年4月-1995年3月在英國皇家腫瘤研究基金會(ICRF)作為中方負責人與JOHNK、COWELL博士合作.進行為期三年的”視網膜母細胞瘤Rb基因突變的研究”。該課題由英國文化委員會資助,於1995年9月-2000年4月在美國Cleveland CIinic Foundation分子遺傳學中心先後以Posdoctoral Research Fellow及Research Associate身份從事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並作為人類基因組計畫成員開展相關工作,工作領域包括開角性青光眼基因的定位及科隆工作,非家族性乳腺癌致病基因的克隆及其突變的分析.神經膠質瘤致病基因的克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