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阿布熱勒山北坡下的伊寧縣麻扎鄉,有一處占地百畝的陵寢,這裡風景宜人、白楊參天,簇擁著幾棵百年古榆。遠遠望去,鬱鬱蔥蔥、青翠欲滴。綠樹叢中掩映著一座古老的中國亭閣式建築,皈依伊斯蘭教的傳奇蒙古汗王速檀·歪思汗據傳就葬於此地。
速檀是阿拉伯文Sultan的音譯,意為“君主”或“統治者”。“麻扎”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是“聖地”、“聖徒墓”。新疆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所說的“麻扎”,通常泛指墳墓。有些地方歷史上的宗教名人或汗王的墳墓常被後人神化,成為具有宗教意義的麻扎和一方信教民眾朝拜的聖地。速檀·歪思汗麻扎就是其中聞名遐邇的麻扎之一。
陵園四周青山環列,一溪碧水橫流,綠樹掩映,景色秀麗。速檀·歪思汗的寢陵為土木結構的亭閣式建築。第一、二、三層是方形,第四層呈六角形,歷經風雨侵蝕,顯得很蒼涼;寢頂為拱形,兩面窗戶為圓形雕欞,窗額用綠色釉磚鑲砌,並有阿拉伯文伊斯蘭頌辭。底層的流檐由20根木柱支撐,飛檐鈽以鴟吻,頂部覆蓋琉璃瓦,豎著典型的伊斯蘭圖案——新月,在藍天白雲襯托下,陽光映耀,熠熠生輝。寢陵北側20米處另有一處土墳,據傳是速檀·歪思汗母親之墓。陵園內還有南北排列的伊斯蘭教徒陵墓。旁邊規模宏大的清真寺更增添了這裡的宗教色彩和氣氛,使整個陵園深邃、幽靜、肅穆。
歷史
關於速檀·歪思汗的故事,據《伊寧縣縣誌》和《伊寧縣地名志》記載,1418年,成吉思汗的第十一代孫速檀·歪思汗登上蒙兀爾斯坦的王位。不久,他從別失八里西徙伊犁河流域,更號為亦力把里王。亦力把里是當時新疆的地方政權,向明朝納貢稱臣,自稱為“地面”。歪思汗就位時,明朝政府還派使臣賜給歪思汗弓刀、甲冑、文綺及彩帛。歪思汗也是一個忠實的穆門子弟,伊斯蘭史家稱他“對宗教非常熱忱,而且英武過人”。1428年,歪思汗在伊塞克湖作戰身亡,歸葬伊犁。據傳,歪思汗死後葬於博爾博松河濱,後人為了紀念他,於1876年重建此墓。
如今看護寢陵的人名叫克里木,他已經守護陵園十四年之久。在他的印象中,每年到麻扎來朝拜和遊玩的人都有三五千。在夏秋收割前後的農閒時期,通往麻扎的道路上人聲喧鬧、摩肩接踵、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朝拜的人有的舉家前往,有的獨身路行,有的結伴同去。善男信女,幼童老嫗,或乘車,或策馬,或騎驢,或步行,風塵僕僕,從四面八方雲集於此。朝拜高峰時,麻扎周圍人山人海。朝拜的人群面對麻扎跪拜匍匐,“安拉乎”低沉而宏大的祈禱聲此起彼伏,每一個祈求者都以自己的虔誠向麻扎傾訴內心的祝願。或祈求消災避禍、晚景平安,或祈求夫妻和睦、多子多福,或祈求風調雨順、富貴發財,有的還聲淚俱下,向麻扎傾瀉積鬱在心頭的種種哀怨。朝拜者以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虔誠:有的供獻祭品,把祭祀用的犧牲的皮、頭、角、尾一起掛在木桿上;有的插樹枝;求子養女的婦女們在麻扎周圍一切可以栓掛的地方綁上碎皮條或紅紅綠綠的碎布條;有的在樹上插鋼針;還有求麻扎對仇人報復者,則把自己的訴狀掛在麻扎的附屬物上……
朝拜麻扎是新疆部分穆斯林的獨特宗教習俗。所謂麻扎朝拜,就是祈求聖地和聖靈保佑,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按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是反對偶像崇拜,不準朝拜麻扎。據說,朝拜麻扎是伊斯蘭教形成教派以後,由什葉派倡導而形成的。新疆的麻扎朝拜又是在中亞地區的蘇非派——依禪勢力滲入新疆之後發展起來的。伊犁最早被朝拜的麻扎是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扎及其附近的小麻扎。到了清代中期,伊犁的維吾爾族人大量增加,這種朝拜之風有了大的發展。特別是嘉慶年間,清政府實行開放的宗教政策,提倡修建廟宇祠堂,無形中促進了朝拜麻扎之風。伊寧縣的速檀·歪思汗麻扎就是此時開始聞名的。當時,今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西部的洪那海麻扎、東部的察布查爾麻扎和霍城縣的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扎都是穆斯林朝拜的聖地。此後,一些宗教上層人士或當地重要人物逝世,也都修建陵墓,也都成了朝拜的對象。所以,幾乎古老的維吾爾族村莊附近都有這種陵墓——麻扎。
據克里木說,在1876年寢陵重修時,工匠們打開過速檀·歪思汗母親的墓,發現地下5米深處還有一個地下室,布局與維吾爾族民居無異。據伊犁史家賴洪波先生考證,速檀·歪思汗麻扎的現存建築在1876年重修,當時由維里內依等教友捐資,聘請內地漢族工匠所造。1985年,因年久失修,主樓第二至四層木結構塌落。當時的地區文管所在1989年對該麻扎率先實行了“四有”保護,請來陝西鹹陽古建築藝術公司對其進行全面維修,整個維修過程持續近五年,終使麻扎恢復原貌。
據記者了解,歷史上對速檀·歪思汗的記載並不多,在地方史書和地方史家的記載中,關於速檀·歪思汗的故事大多冠以“據傳”、“相傳”等不確定詞語。據研究伊犁地方歷史的業內人士稱,這主要是由於伊犁歷史上政權變動頻繁,再加上遊牧民族的文化特性,使得許多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在口口相傳的古老形式中喪失殆盡,以至於像速檀·歪思汗這樣的歷史人物的生平記載在久遠的歲月中被歷史的煙塵漸漸隱沒。要尋回速檀·歪思汗的真實記憶,還有待於史家的努力,更要等待命運的機緣。
管理和環境
速檀·歪思汗麻扎是伊犁州文物局直接管理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加強國保單位的管理和保護,伊犁州文物局在之前規範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麻扎管理和環境整治力度。增加了安全保衛人員,配備了講解員。在沒有經費的情況下,多方籌措資金,聘請有關人員對麻扎的外觀環境進行規劃治理,並於3月底從州博物館、林則徐紀念館抽調10名保全,到麻扎種樹、種草,綠化美化環境,完善服務設施。
地理位置
位於伊犁地區伊寧縣阿吾拉勒山北坡麻扎村境內。“速檀”即“蘇丹”,阿拉伯語,意為"君王"。歪思汗,是成吉思汗第十代孫納黑失只突罕的堂弟。1418年,歪思奪得東察合台汗國的汗位,率部重返伊犁河谷。1428年,速檀歪思汗在伊塞克湖畔戰死,遺體就葬在這一帶。該麻扎坐北朝南,占地百畝,依山傍水,古楊參天。下三層呈方形,第四層為六角形,是典型的中原亭閣式建築。
又名蘇里唐、歪思汗麻扎,是一座古老的中國亭閣式建築,位於阿布熱勒山北坡下伊寧縣麻扎鄉。麻扎坐北面南,塔頂是月牙形塔尖,為土磚木結構。陵園南北排列著伊斯蘭教徒的陵墓,寢頂為拱形;旁邊有規模宏大的清真寺。史載歪思是成吉思汗第10代孫子。
建築特色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伊寧縣麻扎鄉麻扎村。距伊寧縣城60公里。是展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陵園。速檀是阿拉伯文譯音,意為“君主”,“麻扎”即伊斯蘭教徒中封建顯貴的陵墓。該麻扎建於十九世紀後葉,是後人為紀念成吉思汗第11代孫歪思所建。現已成為教民朝拜的著名麻扎。麻扎為土磚木結構,其1、2、3層為方形,四角垂檐,第四層呈六角形,飛檐斗拱,散水覆蓋琉璃瓦,頂樓為月牙形塔尖。兩面窗戶為圓形雕欞,中間榜出磚刻阿拉伯文銘文。底層流檐有20根立柱支撐,頂為拱形。歪思麻扎北20米,是歪思母之墓。陵園內南北排列著伊斯蘭教徒的墳墓,整個陵園深邃、幽靜、肅穆,具有濃重的宗教色彩和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