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歸家—尼采·海德格爾·福柯

藝術與歸家—尼采·海德格爾·福柯

一、 二、 第一章

圖書信息

封面封面
中文名: 藝術與歸家-尼采·海德格爾·福柯
原名: Art and homecoming
作者:余虹
出版社:人民大學出版社
書號:7300067971
發行時間: 2005年08月
地區: 大陸
語言: 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本書比較研究在20世紀影響深遠的三位思想家的後形上學思想。作者以“歸家”的隱喻概括尼采、海德格爾和福柯“逃離”現代世界、“回歸”本真世界的基本思路與旨趣,考究三位思想家藉助古代希臘的想像和藝術的啟示而在“現代性批判”、“思想史反思”以及“本真家園之構想”上的異同。作者提出以權力關係和自由關係為核心的“生存關係論”,並以此為坐標辨析三位思想家之思想的意義、價值與疑難,強調關注“生存關係之正當性”的問題對克服現代性危機的重要性。本書的論域和方法突破了哲學、美學和藝術學的學科界限,其思其說別有新意。

作者簡介

余虹,1957年2月生, 文學博士。
學術專輯:
個人簡歷:
暨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比較文藝學方向博士。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文藝學專業博士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為比較文藝學。復旦大學文藝學與美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四川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中心兼職教授。全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2000、12-2001、6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人文學院做訪問學者。
一、 科研項目:
1. 1992年獨立承擔並完成國家"七五"社科青年基金項目:海德格爾詩學研究。
2. 1997年獨立承擔並完成廣東省"八五"社科項目:中西詩學話語比較研究。
3. 1998年合作完成國家教委"八五"重點規劃項目:比較文藝學。
4. 2001年獨立承擔並完成海南省教育廳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衝突
5. 2001年合作完成澳門政府文化司項目:澳門文學批評研究
二、 科研成果:
1. 著作
(1)《思與詩的對話--海德格爾詩學引論》,個人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國文論與西方詩學》,"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之一,個人專著,三聯書店,1999年版。
(3)《革命·審美·解構--20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個人專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藝術與精神》,個人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5)《中西比較文藝學》,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6)《歐美象徵主義詩歌賞析》,合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7)《美育概論》,主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當代西方文藝理論》,撰寫部分章節,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年版。

編輯推薦

本書比較研究在20世紀影響深遠的三位思想家的後形上學思想。作者以“歸家”隱喻來概括尼采、海德格爾和福柯“逃離”現代世界、“回歸”本真世界的基本思路與旨趣,考究三位思想家藉助對古代希臘的想像和藝術的啟示而在“現代性批判”、“思想史反思”以及“本真家園之構想上的異同。作者提出以權力關係和自由關係為核心的“生存關係論”,並以此為坐標辨析三位思想家之思想的意義、價值與疑難,強調關注“生存關係之正當性,的問題對克服現代性危機的重要性。本書的論域和方法突破了哲學、美學和藝術學的學科界限,其思其說別有新意。本書的寫作得到海南省普通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科研和教學獎。

媒體推薦

書評
在歸家之途,我們與尼采、海德格爾、福柯相遇。
海德格爾曾將現代人的命運描述為“無家可歸”。這裡的“家”意味著什麼呢?它指通常所謂的“家鄉”、“故土”、“婚姻共同體”、‘血緣共同體”和“居所”嗎?“家”的確是人的“棲居之所”,但卻遠非上述意義上的居所,它在根本上指人生存的“世界”。海德格爾說人是一種特殊的存在者,他與所有別的存在者都不同,因為他必須生存在世界之中,別的存在者則沒有這種“必須”,它們有天然的“環境”。尼采也說人這種生命存在絕不能天然自在,他必須創造自己的生存條件,即創造他生存的世界。

精彩書摘

價值生命主義與道德的神性
有了以上清理,我們發現尼采價值論的表面雖駁雜矛盾,但背後卻有十分清晰的邏輯。從其生命存在論出發,他斷言一切道德價值的來源不在生命之外(上帝死了)而在生命之內,是所謂生命自決;從其透視主義的主觀解釋學出發,他斷言一切道德價值都不是什麼客觀真理(上帝之言),而是某類生命存在者對事物的主觀解釋;從其生命等級差異論出發,他斷言全部道德都可以歸為兩大生命類別的創造:主人道德和奴隸道德,主人道德源於強健者對自身強健行為的自發肯定和對病弱者的自發否定,奴隸道德則源於病弱者對強健者的怨恨,他們費盡心機以上帝和理性之名顛倒強健者確的價值,從而肯定自己;從其權力意志論出發,他斷言一切道德值的功能都不是伸張什麼絕對正義或通往彼世的橋樑,而是實現世的權力意志,無論主人道德還是
奴隸道德都不例外;從其生命級強化論出發,他斷言估價一切道德價值之價值的標準必須看其維護了生命的自然等級還是破壞了這一等級,是強化生命還是弱生命,據此,尼采堅決否定迄今為止占統治地位的奴隸道德,呼重建主人道德。
尼采的價值論在根本上是生命主義的,他將一切價值都看作生自決,而生命又被歸為生命本能。主人道德自不必說,那是一種然的發自強健者之強健本能的東西,是所謂強健生命的聲音;奴道德雖有厚厚的宗教信仰或社會理性的偽裝,但也是不折不扣的命道德,它出自病弱者的怨恨本能和頹廢本能,是所謂病弱生命聲音。“我制定一種原則。道德中的每一種自然主義,也就是每一健康的道德,都是受生命本能支配的……活著的人對於生命的譴歸根到底只是一定類型的生命的徵兆……當我們談論價值,我們在生命的鼓舞之下、在生命的光學之下談論的:生命本身迫使我建立價值;當我們建立價值,生命本身通過我們評價……由此可,把上帝當作生命的對立概念和對生命的譴責的那種道德上的反然,也還是生命的一個價值判斷——什麼生命?什麼種類的生命?——我早已回答:是衰退、虛弱、疲憊、受譴責的生命。”
在尼采看來,無論是道德上的自然主義還是反自然主義都只是生命本能的不同表現形式,都必須將其還原為“道德生理學”和“道德心理學”才能洞察其秘密。“假如對上帝的信仰消失了,這個問題就會重新出現:‘誰在說話?’——我的回答(不是出於形上學,而是出於動物生理學):群畜本能在說話。它想做主人:因此,它說‘你應該!’——它僅僅從整體的角度並為了整體的緣故而給個體以價值,它仇恨那些分離他們自己的人——它把對所有個體的仇恨都轉移到那些分離他們自己的人身上。”在談到收在《論道德的譜系》中的三篇論文時,尼采這樣說道:“第一篇論文的真理就是基督教的心理學:基督教,源出於嫉妒仇恨,並不像有人認為的那樣,源出於‘精神’——就其本質來說,它是反抗,一種對高貴价值的統治的大反叛。
第二篇論文講的是良知的心理學:它也並非像有人說的那樣,是什麼‘人心中的上帝的聲音’——它是殘忍的本能,這種本能無法向外發泄,便掉轉頭來。這裡,殘忍第一次表現出文化基礎中一種最古老的最不可少的因素。
第三篇論文是答覆下列問題的,即禁慾主義理想、教士理想的無限權力是誰給的,儘管這種理想極為有害,它是滅絕意志,一種頹廢理想。這種理想之所以有力,並不是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是因為教士背後有上帝在撐腰,而是因為沒有比它更好的東西,不得已而為之——因為過去它一直是惟一的理想,因為它沒有競爭的對手。因為人寧可寄希望於子虛烏有,也比什麼都不想要好……主要原因是,查拉圖斯特拉出世以前,缺乏一種相反的理想。”按尼采的道德心理學和道德生理學的分析,一切道德價值都不過是生命本能的產物,一切道德衝突都不過是隱蔽的生命本能之衝突或權力意志的衝突。尼采雖然不滿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斷言,但他自己卻實實在在地渴望將弱肉強食的自然秩序變成正當的道德秩序,他所呼籲的道德重建就是要將由奴隸道德的統治所建立的權力關係顛倒過來,用“弱肉強食”的權力關係取代“強肉弱食”的違反自然的權力秩序。就此而言,尼采道德論的根本立場又是自然主義的。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尼采的自然主義價值立場真是既令人振奮又令人恐怖。誰不想讓生命越來越強健,而誰又能是永遠的強者?誰能保證從別人身上踩過去的那隻凱旋的腳不落在自己的頭上?如果人的生命存在最終只是一種自然主義的存在,冷酷無情就是人的命運。我們很難認同尼采的價值論,但我們也很難拒絕尼采的價值論,因為它道出了殘酷的真理,也否定和掩蓋了溫柔的真理。人的生命是一種多層級的存在,從價值論的角度看至少有自然存在、理性存在和神性存在三大層次,這三大層次的存在是有質性區別而不可通約的。人的自然存在指的是人受自然本能的支配而為行為確立價值的存在(凡滿足欲望本能的行為就是好的,比如欲望之愛,尼采的價值論屬於此類);人的理性存在指的是人受理性精神支配而為行為確立價值的存在(只有有利於大多數人的行為才是好的,比如有理由的愛,現代功利主義的價值論屬於此類);人的神性存在指受神性精神支配而為行為確立價值的存在(只有超越自然本能和理性算計而關切所有人之存在的行為才是好的,比如無欲無由地愛所有的人,基督神學價值論屬於此類)。
當我們面對一個麻風病人,自然存在者會因他身上流膿和惡臭所引起的生理反應而避之不及,他被判為惡的;理性存在者會忖度一下,我關切這個麻風病人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有利還是不利,有利即善,不利即惡,這一算計決定了他是走近還是避開這個麻風病人;神性存在者會徑直走近這個麻風病人,他既不會因生理上的不適而自然地避開他,也不會因理性的算計而走近他,他之走近純粹是因為他對生命的關切與愛,這生命對他是無差別的(如果說耶穌是一個神話故事,如果說去非洲麻風村的自願救護者中可能有人出於什麼理性的動機或算計,但那些自願者中也肯定有一些是純粹的生命豹關切者,他們是神性存在的見證)。

目錄

引言 歸家與現代性批判
尼采
第一章 權力意志:存在與生存
一、尼采是誰?
二、存在:權力意志
三、生存:人的權力意志
第二章 藝術:無神世界的生命存在
一、生命主義與藝術形上學
二、超人主義與悲劇藝術
三、審美主義與現代性
第三章 真理:虛構與權力
一、作為謬誤的真理與虛構的意義
二、真理的價值與權力意志
第四章 道德:本能創造與主奴關係
一、兩種虛無主義與價值的本質
二、兩種道德與價值關係的實質
三、價值生命主義與道德的神性
海德格爾
第五章 命運與自由:從存在到成已發生
一、作為“無蔽”的“存在”
二、“成己發生”與“命運”
三、自由:躍出現代性的思想
第六章 科學與技術:現代存在
一、現代科學:主體與客體
二、現代技術:Gestell與命運
第七章 歸家之路:藝術·詩歌·思想
一、藝術:真之創建
二、詩:命運的回聲
三、解釋:思與詩的對話
福柯
第八章 現在:我們自己的歷史存在論
一、死亡與自殺:差異化的現在
二、啟蒙與現代性態度
三、我們自己的歷史存在論
第九章 知識:話語共型與話語事件
一、話語共型與知識
二、話語事件與知識
第十章 權力:規訓與調節
一、生命權力
二、權力的小寫
第十一章 主體:倫理譜系學與生存美學
一、從主體到主體化
二、道德的結構分層與主體化方式
三、生存藝術與強制道德
四、主體化歷史的轉折與自由
結語 生存的詩性與自由的尊嚴
附錄
靈魂的行走
——丁方藝術的神秘之維
“大風景”:尚揚的藝術世界
解構:反抗哲學的文字與文學
美學·歷史·文本·規約
——現代讀者理論的論域與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