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說:人類社會的生產“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必須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人種的繁衍,一方面是加強生命個體的發展,使其得到保護和延續,另一方面是群體的繁殖和力的增強。遠古人類不僅憑藉崇拜某種自然力以保護個體的生命,而且還靠崇拜某種自然力,企求種族的繁衍。藏族一直生活在高原缺氧,白雪皚皚的群峰雪嶺之間,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他們對生殖人口增加的要求十分強烈,反映在意識形態領域就是產生了眾多的生殖文化現象,諸如對白石、神湖、神山、神箭的崇拜無一不是生殖文化的例證。其中藏族節日文化中的採花節,賞花節是以花為取喻生殖文化信念的活史。
“花”在文學中,特別在民間文學中,不僅在藏族,而且世界各民族都有花與女性密切勾聯的例證。在民間的一些隱語裡,它常被指代女性的性器官,這種現象後來通過文人的吸收,多見於通俗文學之中。
在我國古代通俗文學作品中,文人們往往把喻為國色天香的牧丹花作為女性性器官的名稱。如《西廂記》中有“我這裡軟玉溫香搶滿懷。呀,阮肇到元台,春到人間花異色,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折,露滴牡丹開。”《金瓶梅》的第一句“牡丹開處總堪憐”作為全書性描寫的暗示。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依德指出: “以花象徵性是很平常的事”,“以花——植物的性器官象徵人的性器官”。真可謂道中了“花”象徵意蘊的真諦。
藏族以 “花”為主的節日
採花節
博峪五部藏族保存了自己傳統的語言,習俗,其中最盛大的節日,則是農曆五月五日紀念“珠瑪柁底”(猴子採花)的採花節。
採花節是從四月十四日開始,所有十五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女子,都必須參加歌舞集訓。五月四日一早,每家至少派一男一女去拜敬神山,適齡婦女未到的必須重罰。每位女子須由一位至親的男子陪同,如兄弟、堂叔,母舅等。男人們背著刀槍乾糧,舉寨約集山上。上山時禁止調笑,每至一處有神的岩、泉、男子叩首焚柏香,並鳴槍敬神;少女則相聚跳舞,唱起頌神吉詞。
至神山之頂,女子聚會歌舞樂神,男子則聚焚香柏。此時要奠祭他們最大的兩位神祗,牧羊大神與既是祖先神,又是戰神獵神的山神。祭唱的歌詞,最重要一首是歌頌本部落先祖珠瑪(猴)是如何變成人的。其歌詞大意是:在開天闢地的時候,人本是猴子,和其它野物差不多。但猴子比野物聰明,會穿樹皮、會用石頭打鹿,才變成人。最早是靠誰打鹿為生的,那時沒有糧食。起初是用石頭打,後來用木棍打,再後來用了箭射……糧食是從哪裡來的?糧食原來是草籽籽,野果子,是珠瑪(猴)采來的,才變成糧食……。
這支祭祀主曲,無倫是在敬神,宴飲歌舞之際,均不可缺。正由於此,他們以最隆重的儀式來祭奠紀念“珠瑪柁底”。在博峪五部藏族中的插崗,鐵壩兩部在過採花節時,還選人扮成猴,披著樹皮,到每寨每戶中串跳祝福,人們對之恭迎敬送並慷慨贈酬。
五月四日上山的人們,在向大神獻祭之後,各家有血親的男女就分開了。是夜全體人員宿在山上,既是對遠古生活的回憶,也是以實際行動祀奠先祖。第二天即為初五,人們晨起下山,沿途採花,載歌載舞,小伙子和姑娘們挑尋情侶,女子紛紛用采來的花裝綴自己,一時間歌滿翠微,情溢山泉;
歸寨時,由無兒女之家“接花”。接花的人家先閉門,邀請留寨者與採花歸來的少男少女隔門對唱。先是採花人在門外唱道:“千花萬花都送給你家,祝福你家多兒女。”門內的人則多般盤問,諸如“門上門下有啥?”“門是怎樣做的?”等等。唱開門後,接花人家要用酒食酬謝採花人。
然後,眾人攜花到寨中大壩里,女舞男歌開始“對花”。諸如問哪一樣花開在什麼地方,什麼樣子,什麼顏色等等。此時,男女盡情歡笑,博峪藏民以花贈無子之家乞福,乞子是為祝禱生殖興旺。這不但因花是先祖圖騰物珠瑪采來的,而且花是結籽,結果的,為生育繁殖的象徵。
採花節的來歷
關於採花節的來歷,民間還流傳一則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博峪是個偏僻的窮山莊,人們用野菜獵物充飢,樹葉獸皮做衣。一天,山莊裡來了個名叫蓮芝的聰明美麗的姑娘,她教會人們開荒種田,紡線織布,並采來百花為鄉親們治病。有一年五月端陽,她去採花,不幸遇上狂風暴雨,死在雪山花樹下,人們便把這天定為採花節來紀念她。以後每年五月初四這天,藏族姑娘由自己的親兄弟陪同,穿上節日盛裝,帶上美味佳肴,到高山上去採花。姑娘們出發時,全村男女老少,用送行的歌兒把她們送到村口,祝願她們一路平安,順利歸來,採花姑娘們也用歌兒來表達自己要克服千難萬險,采來鮮花獻親人的決心。
採花路上,姑娘們用對歌的形式相互盤問,饒有興味,一路行走一路歌,到了採花地點,就出現了山花滿坡的動人場面。傍晚時分,人們又圍著熊熊篝火,開始了通宵的對歌活動。第二天黎明,姑娘們用采來的花兒整齊地插在頭上,圍成一個美麗的花環,在返回的路上,又用懷念的歌聲向蓮芝姑娘告別:
百樣鮮花采齊了,把蓮芝姑娘丟下了。明年百花開端了,我們屆時又來了。碧綠的草坡留給你,鮮艷的花兒陪伴你。含著眼淚離開你,明年今天再看你。
當採花的隊伍進村時,等候在村頭的人們立即鳴槍致意。父母親拿著新穎的頭飾衣物,孩子們提著乾糧,前往相迎。採花的隊伍,邊走邊唱,由全村男女老少送到一座大廳里,人們送來青稞酒,為她們洗塵,姑娘們又手挽手,肩並肩地再次歌舞,表示對蓮芝姑娘的懷念。
歌舞結束,上山採花的姑娘開始向全村寨的人家贈送節日禮物,接受禮物的人家便拿出自己家裡最好吃的食物招待姑娘。晚上,全村寨又把採花的姑娘和小伙子請到一起,互敬美酒,祝福健康,吉祥。
花兒會
“花兒”又稱“少年”,是青海、甘肅、寧夏等省(區)民族民間的一種歌曲。它的音樂曲調時而高亢豪放,時而悠揚婉轉,在當地回、藏、土、東鄉、保全、撒拉、漢等民族中頗為流行。人們不僅在平時唱“花兒”,而且在每年春播之後,秋收之前,還舉行大大小小的“花兒”會。
“花兒”以生動形象的比興起句,文詞優美,格律嚴格,曲調悠揚,長於抒情。他們對歌時,或攔路相對,或席地而坐,問啥對啥,不分晝夜。節日期間,人們打著大傘,搖著彩扇,觸景生情,邊走邊唱。
六月六日,蓮花山的“花兒”歌會,達到高潮時,各地民眾登山會歌,常聚有數萬人,整個“花兒”會包括攔歌,對歌,游山,敬酒,告別等程式。這些都是在優美的歌聲中進行。
“花兒”會中的對歌也是青年男女,尤其是未婚男女選擇對象,擇挑佳偶的極妙場合,他們以歌為媒挑選自己的理想伴侶,可以說整個花兒會是在男歡女愛的情調中進行。無疑是生殖文化的啟始與開端。
關於花兒會的來源,藏族人民傳說,在清朝初年,瞿縣寺香火旺盛,有一年來了一股土匪,要搶劫寺內財物,占寺為窩,當地藏族民眾,為保護寺廟,與匪徒對抗了三天。因土匪勢力強大,大家只好退入寺內,緊閉廟門。土匪長期圍困,寺內水斷糧絕。寺主曾施詐兵計,說四鄉八堡援兵就要趕到,但土匪仍不撤退。此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叫大家一起到牆頭唱歌,大家唱了兩天兩夜的“花兒”,一些過路的香客聽見歌聲,都以花兒來應和,霎時間瞿壇寺內成了歌海,土匪聞聽,肉跳心驚,以為援兵已到,於六月十五日早上倉惶逃竄。人們興高采烈,唱起“花兒”慶賀,以後每逢這一天,藏族人民都不約而同地到瞿壇寺唱“花兒”,代代相傳、就形成了瞿壇寺的花兒會。
賞花節
賞花節,有時人們又稱為看花節,是四川省阿壩州馬爾康地區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舉行,為期三、五天或十來天不等。
農曆六月,雪山草地百花盛開,牧草如茵,自然風光十分迷人。各村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過節。屆時藏族人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披紅掛彩的駿馬,成群結隊地在野外遊走對歌,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然後選擇山花爛漫的山崗,或綠草如茵的草坪,搭起帳篷,熬上茶,盛滿青稞酒。人們聚集一起賞花品酒,交流放牧經驗。
晚上,草坪上燃起一堆堆篝火,人們且飲且舞,或放聲歌唱。近年來,賞花節更為熱鬧,除賞花,品酒,唱歌,跳舞,欣賞大自然外,還增添了摔跤,賽馬,文藝演出等文體內容。傳統賞花節中的祈禱人口增殖、生殖繁盛已淹沒在歷史的波濤巨浪之中。
世界各地的傳統花節
日本櫻花節 櫻花節是日本最富有民眾性的民間節日。節日裡,五顏六色的彩球、彩燈被高高懸掛在風景區或神社寺廟裡,與粉妝玉琢、燦若雲霞的櫻花交相輝映。入夜,燈火齊明,人們雲集在櫻花樹下,對花暢飲,饒有情趣。
保加利亞玫瑰節 每年的第一個星期天,「玫瑰之國」保加利亞都要在位於巴爾幹山「玫瑰谷」中的村鎮上舉行盛大的玫瑰節活動。人們用歡歌載舞驅散耕耘的辛苦,迎接玫瑰豐收年。
斐濟紅花節 南太平洋島國斐濟的紅花節於每年八月份舉行,為時一周。紅花學名木槿,是一種常年開花的熱帶灌木,深受斐濟人喜愛,常用它來作為頭飾與裝點居室。紅花節期間,首都蘇瓦市擠滿了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全城彩旗飛舞,熱鬧非凡。
奧地利水仙花節 每年五月下旬,奧地利的巴特奧塞要舉行一屆水仙花節,花節期間選出當年的「水仙皇后」和「水仙公主」,氣氛十分熱烈。巴特奧塞的水仙花節是奧地利規模最大的花節,每年吸引大批遊客甚至有些外國遊客專程前來觀賞。
墨西哥仙人掌節 墨西哥素有「仙人掌之國」的別稱,每年八月中旬,都要在米爾帕阿爾塔地區舉辦仙人掌節。節日期間,張燈結彩,四周搭起餐館,專做仙人掌食品出售;同時,展出各種仙人掌製品,如蜜餞、果醬、糕點以及以仙人掌為原料製成的洗滌劑等生活用品。
荷蘭鬱金香節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每到暮春時節的五月十五日、鬱金香盛開之時,便舉辦鬱金香節。節日裡人們用五顏六色的鮮花紮成花車。歡樂的人們頭戴花環,揮舞花束,簇擁著「鬱金香花王」,浩浩蕩蕩地穿街過市,形成鮮花的海洋。每年節日,全世界幾十萬人慕名而觀光,盡興而歸。
南斯拉夫含羞花節 含羞花是南斯拉夫的報春花,當各地還是嚴寒的冰雪,二月的黑山共和國亞得里亞海濱,漫山遍野金黃色的含羞花已透露春的氣息。從一九七○年起便開始了一年一度的含羞花節活動。節日期間的海濱到處是人流花海。姑娘們向客人贈酒和乾無花果,婦女們用油煎小魚迎賓客。晚上舞會是花節的高潮。
美國杜鵑花節 在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每年三月一到,為期兩個月的杜鵑花節就開幕了。花節的高潮在三月三十一日,這一天城裡要舉行盛大花車遊行,隊伍長達三十多英里,全城到處都裝飾著鮮花,處處充滿節日氣氛。在花節期間還有各種音樂、園藝、體育比賽和其他表演項目。
美國山茶花節 美國薩克拉門托,到處都有山茶花,享有「世界山茶花都」的盛譽。每年三月二日到十一日,是傳統的山茶花節。屆時,全城男女老幼,無不簪花掛朵,大街小巷,處處花團錦簇,清香四溢。
日本菊花節 日本除盛行櫻花節外,在每年農曆九月初,還要舉行一次盛大的菊花節。節日裡,人們到處擺滿菊花,並舉行菊花酒會,一邊品嘗著菊花酒,一邊欣賞著五彩紛呈的菊花。各地還舉辦菊花展覽,其中以本州福島的「菊花人偶」最為著名。這種用菊花裝飾的假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傳說人物,也有歷代英雄。
泰國花車節 清邁是泰國花卉出口的重要基地。素有泰國「花城」之稱。二月的清邁,花香處處,在這美好的季節,清邁人民每年都舉辦花車節,為時三天。節日的高潮以鮮花裝飾(一輛花車一個主題並坐著「花卉小姐」)的花車遊行。最後由評審選出最佳「花卉小姐」。
此外,還有印度的茉莉花節,加拿大的楓糖節,阿根廷的花市節,義大利的鮮花節等;在我國,花卉節就更多了,如蘭花節、荷花節、牡丹花節等恩格斯說:人類社會的生產“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必須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類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人種的繁衍,一方面是加強生命個體的發展,使其得到保護和延續,另一方面是群體的繁殖和力的增強。遠古人類不僅憑藉崇拜某種自然力以保護個體的生命,而且還靠崇拜某種自然力,企求種族的繁衍。藏族一直生活在高原缺氧,白雪皚皚的群峰雪嶺之間,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他們對生殖人口增加的要求十分強烈,反映在意識形態領域就是產生了眾多的生殖文化現象,諸如對白石、神湖、神山、神箭的崇拜無一不是生殖文化的例證。其中藏族節日文化中的採花節,賞花節是以花為取喻生殖文化信念的活史。
“花”在文學中,特別在民間文學中,不僅在藏族,而且世界各民族都有花與女性密切勾聯的例證。在民間的一些隱語裡,它常被指代女性的性器官,這種現象後來通過文人的吸收,多見於通俗文學之中。
在我國古代通俗文學作品中,文人們往往把喻為國色天香的牧丹花作為女性性器官的名稱。如《西廂記》中有“我這裡軟玉溫香搶滿懷。呀,阮肇到元台,春到人間花異色,將柳腰款擺,花心輕折,露滴牡丹開。”《金瓶梅》的第一句“牡丹開處總堪憐”作為全書性描寫的暗示。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依德指出: “以花象徵性是很平常的事”,“以花——植物的性器官象徵人的性器官”。真可謂道中了“花”象徵意蘊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