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子[中藥]

藍花子[中藥]
藍花子[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藍花子,中藥名。為十字花科植物藍花子Raphanus sativus L.var.raphanistroides (Makino) Makino的種子。浙江、台灣、湖南、廣西、四川、雲南均有栽培。具有消食寬中,化痰降氣之功效。常用於食積胸脘痞脹,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辛、甘,性平。

歸經

歸肺、胃經。

功效

消食寬中,化痰降氣。

主治

食積胸脘痞脹,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採集加工

5-6月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打下種子,除淨雜質,貯乾燥處。

形態特徵

藍花子,又名濱萊菔、滿園花、茹萊、冬菜子。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cm,具稀疏白色軟毛。主根細長而肥厚,但不呈肉質肥大,側根發達。莖直立,圓柱形,具稀疏硬毛,並有分支。葉片稍帶白粉,基生葉多數,大頭羽狀分裂,長5-15cm,寬2-5cm,頂裂片大,長橢圓形,側裂片2-3對,交錯排列;莖生葉小,寬橢圓形或寬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花大;萼片4;花瓣4,淡紅色或淡紫紅色,寬倒卵形,長約2cm,基部具長爪,瓣片具紫色脈紋;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鑽狀,柱頭頭狀。長角果圓柱形,長4-6cm,果瓣近革質,具海綿狀橫隔,果實因種子間縊縮而呈念珠狀,先端具細長的喙。種子扁圓形、淡褐色,表面具網紋,花、果期3-5月。

生長環境

浙江、台灣、湖南、廣西、四川、雲南均有栽培。

性狀鑑別

種子扁圓形,直徑3-4mm。表面淡褐色,具網狀紋理,一端可見點狀種臍。去皮後可見肥厚的子葉2片,富油性,相互摺疊,胚根位於子葉之間。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植物志》:“有寬中下氣、通食、解毒的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