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絲襪

《藍色夜百合》是劇作家和獨立電影導演大衛·林奇一部充滿藝術性和詭異氣氛的次文化電影。它平實地描述了在80年代中期,一個典型的美國小鎮平靜的外表下所隱藏的性、暴力、犯罪和權力。

導演大衛·林奇的驚世之作,他憑藉此片入圍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大學生傑弗里回故鄉小鎮照料患病父親,回鄉途中他意外發現一隻人耳。警察威廉斯決定將此案徹查。傑弗里認識了威廉斯的女兒桑迪,二人相愛。桑迪告訴傑弗里案子可能與夜總會歌女有關。傑弗里在夜總會被歌女的美貌和氣質所吸引,晚上設法來到她家,偷窺到歌女正被一個叫弗蘭克的男人殘忍地折磨著。弗蘭克是無惡不作的黑道頭子,綁架、販毒、殺人,並且和警長狼狽為奸。弗蘭克有性虐待癖,每糟蹋一個人就要在其嘴裡塞上一塊藍色絲絨,或從身上割下一樣東西留作 “紀念”. 不諳世事的傑弗里這才知道,在自己生活的圈子外,這個典型的美國小鎮裡,還有如此黑暗的一面,他發現正自己慢慢陷入一個充滿謀殺、變態的離奇世界……

演員表

演員角色
凱爾·麥克拉赫倫Kyle MacLachlanJeffrey Beaumont
伊莎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Dorothy Valens
丹尼斯·霍普Dennis HopperFrank Booth
Laura DernSandy Williams
Hope LangeMrs. Williams
Dean StockwellBen
George DickersonDet. John Williams
Priscilla PointerMrs. Beaumont
Frances BayAunt Barbara
Jack HarveyTom Beaumont
Ken StovitzMike
Brad DourifRaymond
Jack NancePaul
J. Michael HunterHunter
Dick GreenDon Valens
(more)

主角

男主角 丹尼斯·霍普,除在《藍絲絨》中扮演這個叫人難忘的變態罪犯之外,還在《現代啟示錄》、《生死時速》和《未來水世界》等著名影片中也出演過重要角色。1969年,他執導的公路影片《逍遙騎士》票房大好,創下美國獨立製片史上的一個奇蹟。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褒曼愛女

女主角 伊莎貝拉·羅西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1952年生於義大利羅馬,她的母親是著名影星英格麗·褒曼,父親則是羅伯托·羅西里尼,有這樣難以超越的父母決定,她雖投身演藝界,但在做模特上的成功卻遠比做演員要輝煌得多。

伊莎貝拉在1980-1995年是著名的朗戈姆公司的獨家形象代言人,她的形象遍及世界各地。80年代後期伊莎貝拉只在電影裡客串過幾個小角色,《不朽的情侶》中她是愛著貝多芬的跛腳的伯爵夫人、戴維·林奇的驚人之作《我心狂野》中她則是背景奇特的女子。

相關評論

大衛是當代美國電影界著名的鬼才,既是著名的編劇、導演,又是優秀的電視製作、攝影師、和作曲家。他的第一部長片《橡人》是70年代著名的獨立電影,1986年的《藍絲絨》中,草地上爬滿螞蟻的著名鏡頭讓人不忍卒睹,更成為八十年代令觀眾著魔的影片經典,這種詭異陰鬱、迷茫黑色的風格,在其後的《妖夜慌蹤》與《穆赫蘭道》中得到繼承,雖然也有象《斯特雷特故事》那樣溫馨、質樸、充滿人情味的小年,但大衛·林奇的多數作品,都是以詭秘、暴力、驚悚所著稱。

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嗜好:收藏各種生物的器官和殘肢,八卦中傳說他的第N任妻子伊沙貝拉·羅塞里尼(Isabella Rossellini)就是因為受不了他老用黃蜂當圖釘,冰櫃里除了貓頭鷹的屍體和浣熊的爪子就別無它物,才決定跟他離婚。

對比強烈中的震撼

影片開始,藍天明淨,白色的尖樁籬笆和嬌色慾滴的玫瑰,老人在澆灌自家的花園,老太太在屋子裡看電視,所有的一切構成了一幅經典的美國小鎮風景。

但緊接著,老人心臟病突發,在地上痛苦地抽動,而同時,小狗在快樂地戲水,天真的嬰兒在笑,而就在他們眼前,老人慢慢停止抽動……強烈的對比畫面產生的陰鬱和壓抑感,讓人幾乎無法呼息。

驚悚變態的情色

影片從暴露度說並不很高,觀眾和導演都承認,伊莎貝拉·羅西里尼穿著衣服比脫了衣服要看。但影片中所展露的氣氛,那種充斥賣淫、墮落、毫無限制的暴力與被壓抑的性衝動的氣氛,卻讓人印象深刻。某種意義上說,這可以看作一部著重描寫了許多反常性行為的性心理影片。

影評

幾乎是潛意識地從CD盒子裡最靠後的地方翻出《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那張封套畫著一個大香蕉的被搖滾迷們奉為經典的唱片。按下Play鍵,在Lou Reed略帶神經質的喃喃吟唱中敲下這些文字。

不只是名字中都有相同的'Velvet'(天鵝絨)才讓我看到《藍色夜百合》(The Blue Velvet)時想起這支樂隊和他們的作品。實際上兩者在更多的地方都有共通之處。看看專輯的區目:"Sunday Morning"、" Run Run Run" 描述社會的脫節與失序及對社會的疏離感;"Heroin"、" Waiting For The Man" 描述藥物濫用;"Venus In Furs" 描述享樂主義;"Femme Fatal" 描述縱慾;"I'll Be Your Mirror" 描述愛慕……

恐怕你也要驚嘆比這張唱片晚出現20年後的電影中,也極其默契地描述了這些內容,難道這些就是光滑炫目的絲絨之下掩蓋的真實?

充滿爭議的《藍色夜百合》是劇作家和獨立電影導演大衛·林奇一部充滿藝術性和詭異氣氛的次文化電影(Cult Film)。它平實地描述了在80年代中期,一個典型的美國小鎮平靜的外表下所隱藏的性、暴力、犯罪和權力。影片中的白天畫面是我們所熟悉的小鎮風情,帶有商標式的“美國夢”標籤,乾淨而祥和,但是這些背後盡力掩蓋的是低廉與粗俗、賣淫與墮落、毫無限制的暴力與反常**,以及被強烈壓制著的,具有極大殺傷力潛能的性衝動。正是因為這部超現實的性心理(psychosexual)電影大量描寫了反常性行為,許多評論家批評《藍色夜百合》比起藝術電影、50年代的懷舊片、青春浪漫愛情劇、黑色電影(film noir)或是懸疑驚怵片而言,都是一種倒退。

儘管電影上映時,很多人嘲笑和鄙視這是一部極端的,黑色的,粗俗和令人厭惡的作品,但是《藍色夜百合》卻贏得了不少榮譽:國家電影評論協會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評出的1986年年度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Dennis Hopper),最佳攝影成就(Frederick Elmes)。同時也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這部惡夢般電影的情節大綱相當粗略。一個不諳世事的來自小鎮的大學生(Mac Lachlan)發現了一隻被人砍下的殘耳,隨後發現自己慢慢捲入一個兇殘的綁架罪犯(Dennis Hopper)和飽受虐待,同時冷酷無情的的母親(Rossellini)之間的勒索事件-充滿頹廢邪惡的性關係。很大程度上,兩個男性主要角色暗喻出每個人生活中兩個截然不同的分支(明亮與黑暗;正常與畸態;吸引與排斥;純真與世故;美德與邪欲;等等。)相互鬥爭的心理過程。

影片的鏡頭語言看似平淡,含蓄中蘊藏了無窮的寓意,尤其是首尾,有明顯的呼應和深意,值得回味,是以特寫之:

開始的鏡頭從明淨清澈的藍天緩緩搖至白色的尖樁籬笆和嬌色慾滴的玫瑰與鬱金香上,背景是 Bobby Vinton(60年代的偶像歌手)淺唱的 "Blue Velvet"。隨鏡頭移動,畫面里依次出現了沿街行駛的消防車,向一個達而馬提亞人揮手致意的消防隊員,過十字路口的小學生,以及穿著制服,在街口手持 “禁行”標誌的保全……一切構成了一幅經典的,教科書一般的美國小鎮風景。

隨後的畫面似乎加強了這種平和的氛圍,一個老人在澆灌自家的花園,老太太在屋子裡看著電視(耐人尋味的是電視裡出現的畫面是一隻握槍的手特寫),然後導演冷靜,及至冷酷地打碎美麗幻象,老人心臟病突發,在地上痛苦地蠕動,自家的狗歡快的戲水,天真的尿布小男孩吃著冰棒,眼看著老人慢慢停止抽動……在那一刻,幾乎已經讓人無法堅持,這種強烈的對比畫面所產生的陰鬱和壓抑感如此之大,即使有夢幻般的藍天草地也讓人胸悶氣短。我差一點就關了電視!

林奇仍不滿足,鏡頭移走,移向更為黑暗的地面和草地深處,移向一個令人恐懼和病態的地下世界。對一群飢餓醜陋的蟲子的特寫明顯暗喻了在詩情畫意的美妙生活之後所隱藏的可怕邪惡。貪婪好鬥的硬殼蟲兇殘無比,自相殘殺——人類自我殘殺的本性亦由此放大。

我不想對影片的具體內容進行過多的描述,總之這是一部在很大程度上考驗心臟和神經的作品。並非因為時不時出現的恐怖血腥的畫面,而是整個影片所迷漫的窒息氣氛。我從來沒有想過即使是在晴朗的白天,依然想打開房間所有的燈……

影片的最後,Lumberton鎮回復平靜和正常。邪惡、黑暗似乎一去不返。Jeffrey從躺著的椅子上醒來的時候,畫面幾乎精確還原了影片的開始。一隻知更鳥站在枝頭,Sandy招呼午飯的聲音從門廊傳來,此時背景的歌聲選擇了 "The Mysteries of Love",真是適時適景。

似乎是為了重建小鎮平靜生活,導演再次安排了一系列至少在200部美國電影中出現的典型構圖:丈夫和老丈人打招呼,妻子和孩子在廚房裡一邊準備午飯,一邊對話,客廳里要有人在沙發上閒聊,和鄰居和睦相處,和家人平安團聚,女主角Sandy這時的夢境終於成為現實。

象合上一本書一樣,畫面開始重複。開始的鏡頭倒序拉出:

——白色籬笆前的金黃色鬱金香在下午的微風中輕搖

——紅色的消防車緩緩駛過街道,消防隊員揮手致意

——紅色的鬱金香和白色的籬笆互相輝映

——小Donny和母親重聚,母親也剛剛脫離邪惡的苦海。孩子玩耍,母親微笑,淚水從眼眶中流出……

導演

大衛·林奇是當代美國非主流電影的代表人物,其影片以大膽創新且神秘詭異著稱。他既是著名的編劇、導演,又是優秀的電視製作、攝影師、和作曲家。他的第一部長片《象人》是70年代著名的獨立電影,1986年的《藍絲絨》成為八十年代令觀眾著魔的影片經典,大衛·林奇的多數作品,都是以詭秘、暴力、驚悚所著稱,這種詭異陰鬱、迷茫黑色的風格成為林奇獨樹一幟的標記。2006年,大衛·林奇在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被授予終身成就獎。

獲獎記錄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7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提名 大衛·林奇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7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提名 大衛·林奇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7 最佳攝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提名 Frederick Elmes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7 最佳男演員 / Best Male Lead 提名 丹尼斯·霍珀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7 最佳長片 / Best Feature 提名 Fred C. Caruso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7 最佳女演員 / Best Female Lead 獲獎 伊莎貝拉·羅塞里尼
·獨立精神獎 /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7 最佳女演員 / Best Female Lead 提名 勞拉·德恩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87 最佳電影 / Best Film 獲獎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87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獲獎 大衛·林奇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87 最佳男配角 / Best Supporting Actor 獲獎 丹尼斯·霍珀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87 最佳攝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獲獎 Frederick Elmes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1987 最佳男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提名 丹尼斯·霍珀
·金球獎/Golden Globes, USA 1987 最佳編劇 / Best Screenplay - Motion Picture 提名 大衛· 林奇
·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s, USA 1987 最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提名 大衛·林奇
·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1986 最佳男配角 / Best Supporting Actor 獲獎 丹尼斯·霍珀
·落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佳導演 / Best Director 獲獎 大衛·林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