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縣劇團

1955年春節,藍田縣政府成立縣劇團。 1978年更名為藍田縣劇團。 1980年藍田縣文藝班學員畢業,分配劇團充實了演出力量。

1955年春節,藍田縣政府成立縣劇團。以藍田縣肖家坡業餘劇團為基礎吸收其他區、鄉主要文藝骨幹,以及社會上的閉散藝人共70多人,於1955年農曆九月二十四日正式成立,定名藍田民光劇團,屬民營性質。
1956年,西安易俗社、三意社肖新武、王務民、劉自立、梁保民、袁西夢、劉菊芳、韓輔華等同志來藍田劇團工作,加強了劇團業務力量和演出陣容。同年藍田縣政府派吳健夫為團長,任命韓輔華、肖新亞為副團長,成立團委會,下設行政股、宣教股、劇務股、演出股。陳治民、劉光亞、梁保民任教練。排練出《三滴血》《游西湖》《回荊州》《黃河陣》《家庭痛史》《梁秋燕》《斬秦英》《殺四門》《連升店》《釋放》《櫃中緣》《賣畫劈門》《鍘美案》等劇。1958年演出創作的現代劇《大戰白馬河》。1959年自編歷史劇《鴛鴦恨》,參加了西安市戲劇觀摩演出大會。
1959年藍田民光劇團由民營轉為國營性質,1962年,又轉為集體性質,實行自負盈虧。周斯瑞任團長。劇團重視對接班人的培養,經過多年的培訓,較優秀者有翟明昌、鄭叔英、王淑霞、焦振堂、刁淑芳、丁連英、張桂英、蔡未娃、王菊蘭、黃英麗、胡潤民、楊嫻嫻、屈玉蘭等。演出的主要劇目有《岳雲》《望娘灘》《火焰駒》《三滴血》《奪錦樓》《墩台擋將》《囊哉裝箱》《隔門賢》《斷橋》《起解》《走南陽》《庵堂認母》等。由於在培養青年學生方面成績顯著,1960年陝西省戲曲青年會演大會,韓輔華、劉光亞二教練獲藝術教育個人獎。
1963年6月13日渭南專署將藍田、臨潼劇團合併為“渭南地區秦腔二團”。直屬渭南地區戲管會領導。1969年2月28日,渭南地區又將劇團劃歸藍、臨兩縣管理。1970年藍田縣政府決定恢復原民光劇團,將“文革”中解散人員陸續收回,並招新生20餘名,於是年六月間組成“藍田縣文工團”。派尹翁林、王保持任團長。演出了《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風華正茂》《不平靜的海濱》《桃李梅》《牆頭記》《法門寺》《游龜山》《火焰駒》及創作劇目《紅嶺戰士》等劇。
1978年更名為藍田縣劇團。1980年藍田縣文藝班學員畢業,分配劇團充實了演出力量。1988年,創作的現代戲《丁家院》參加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獲銀牌獎。1989年參加西安市第二屆藝術節,獲創作、演出二等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