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樹[中藥]

藍樹[中藥]

藍樹,中藥名。為夾竹桃科植物藍樹Wrightia laevis Hook.f.的根、葉和樹皮。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斂瘡之功效。常用於痄腮,毒蛇咬傷,刀傷出血,濕疹,瘡瘍潰爛。

別名

大藍靛、木靛、大青葉、木藍、米木、板藍根、山藍樹、滯良、藍木、嶺刀把、七星樹、大藍木、野藍靛樹、羊角汁。

入藥部位

根、葉和樹皮。

性味

味微苦、微澀,性涼,有毒。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斂瘡。

主治

痄腮,毒蛇咬傷,刀傷出血,濕疹,瘡瘍潰爛。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腮腺炎:(藍樹)鮮葉適量,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2、治蕁麻疹,濕疹,瘡瘍潰爛:(藍樹)鮮根適量,水煎外洗。(《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泡酒,適量飲。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有小毒慎用。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淨,根與皮切片,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藍樹,又名海南倒吊筆、光葉倒吊筆。喬木,高8-20米,除花外,均無毛,具乳汁;樹皮深灰色;小枝棕褐色,具皮孔。葉膜質,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至橢圓形,稀卵圓形,頂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長7-18厘米,寬2.5-8厘米,無毛;葉脈在葉面扁平,在葉背略凸起,側脈每邊5-9(稀11)條,乾後呈縫紉機軋孔狀的皺紋;葉柄長5-7毫米。花白色或淡黃色,多朵組成頂生聚傘花序,長6厘米,寬8厘米;總花梗長1厘米,無毛至有微柔毛;花梗長1.0-1.5厘米,無毛至有微柔毛;苞片小;花萼短而厚,裂片比花冠筒短,卵形,長1毫米,頂端鈍或圓,內面基部有卵形腺體;花冠漏斗狀,花冠筒長1.5-3毫米,裂片橢圓狀長圓形,長5.5-13.5毫米,寬3-4毫米,具乳頭狀凸起;副花冠分裂為25-35鱗片,呈流蘇狀,鱗片頂端條裂,基部合生,被微柔毛;雄蕊著生在花冠筒頂端,花葯被微柔毛,長5毫米;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無毛,花柱絲狀,向上逐漸增大,柱頭頭狀。蓇葖2個離生,圓柱狀,頂部漸尖,長20-35厘米,直徑7毫米,外果皮具斑點;種子線狀披針形,長1.5-2厘米,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2-4厘米。花期4-8月,果期7月-翌年3月。

生長環境

生於村中、路旁和山地疏林中或山谷向陽處,濕潤肥沃之地。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葉片矩圓狀橢圓形,長7-12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羽狀網脈,側脈呈縫紉機軋孔狀皺紋。氣微,味微苦澀。

相關論述

1、《廣西本草選編》:“消腫生肌。”

2、《全國中草藥彙編》:“止血。外用治刀傷,跌打。”

附註

根、葉可藥用,治跌打、刀傷出血。葉可作藍色染料的原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