薾然

薾然 拼音:ěr 解釋:

薾然
拼音:ěr rán
注音:ㄦˇ ㄖㄢˊ
解釋
1. 疲憊貌,虛弱貌。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薾然沮喪,若不勝衣也。”宋 歐陽修《與劉侍讀書》:“自夜來益注洩,今旦薾然,遂召 張康 診。”明 方孝孺《題溪漁子傳後》:“及乎涉歷無窮之變,未有不薾然消沮者也。”清 王韜《英但自守》:“甲冑之士,錦衣玉食,優遊嬉戲,而殫歷甘苦於戎行,故觀其外則彪然,而究其中則薾然。”
2. 萎靡不振貌。《元史·董文用傳》:“御史台,譬之臥虎,雖未噬人,人猶畏其為虎也。今虛名僅存,紀綱猶不振,一旦摧抑之,則風采薾然,無可復望者矣。”清 方苞《讀》:“世儒以周不能興,遂謂《王風》氣象薾然不可振起,是所謂見其影而不見其形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