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薔薇為直立、攀緣或蔓生灌木。莖通常具多數形狀大小不同的刺。羽狀複葉,互生,小葉近卵形,具銳齒。果為假果,由花托發育而成,肉質,漿果狀,稱薔薇果,有的可食。
分布範圍
薔薇主要原產於北半球溫暖地區。大部分原產於亞洲,小部分原產於北美,極少數種類原產於從歐洲到非洲西北部一帶。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薔薇容易雜交,從而產生與親本具有某些共同特徵的類型,因此要確定其基本種類很不容易。在100多種薔薇中,只有不到10種(多原產於亞洲)用來雜交,育成今天種類甚多的植於庭園的薔薇。
主要價值
栽種於庭園的薔薇有幾個重要的類群。最著名、種植最廣泛的類群為雜交茶薔薇,占溫室及花園中種植的薔薇和花店中出售的薔薇的大部分。薔薇的所有顏色在雜交茶薔薇中都能見到,而且雜交茶薔薇花大,對稱。茶薔薇開花頻繁,但脆弱,將它與茁壯的四季開花的雜交四季薔薇進行雜交繁育,即育成雜交茶薔薇。雜交四季薔薇原來極受歡迎,直至20世紀初為雜交茶薔薇所取代。多花薔薇(polyantha rose)是一類耐寒,花小而密生成串的薔薇。豐花薔薇(floribunda rose)耐寒,是雜交茶薔薇與多花薔薇雜交繁育而成。大花薔薇(grandiflora rose)是較新的一類雜交薔薇,由雜交茶薔薇與豐花薔薇雜交繁育而成,為高大,耐寒的灌木,花大而多。其他的現代薔薇種類有∶攀緣薔薇,莖細長,可爬上棚架生長;灌木薔薇,生長成大灌叢;微型薔薇,株型極小,花小。以上各類型的薔薇已鑑定約13,000個品種。
沒有別的花像薔薇這樣為人們熟知和喜愛。薔薇花的顏色多種多樣,從白色到不同色調的黃色、粉紅色直到深緋紅色或紫醬色、已育成許多美麗的混合多種顏色的品種。薔薇花的大小不等,從直徑1.25公分(0.5吋)的微型薔薇到直徑17.5公分(7吋)的大型花朵都有。薔薇花的香味十分好聞,其香味因品種及氣候條件而不同。
薔薇可感染許多疾病,其中大部分由真菌引起。白粉病表現為幼葉,嫩莖表面的淺灰白色的霉狀菌絲束。黑斑病為真菌所致,表現為葉上明顯的黑斑,這樣的葉容易脫落。鏽病也是薔薇常見的病害。
薔薇香精油提鍊自薔薇,尤其是大馬士革薔薇(R. damascena)的花,可用於製造香水。薔薇的果實——薔薇果,尤其是玫瑰(R. rugosa)的果實,可提取維生素C,有時用以制蜜餞。
【原產地】原產於中國黃河流域及以南地區的低山丘陵、溪邊、林緣及灌木叢中,現全國普遍栽培,朝鮮、日本也有分布。野薔薇多自然分布於溪畔、路旁及園邊、地角等處,往往密集叢生,滿枝燦爛,微雨或朝露後,花瓣紅暈濕透,景色頗佳。
【主要分布】中國人在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口語中的薔薇,一般指黃薔薇和野薔薇。嚴格的說來,薔薇屬除少數玫瑰及木香外都稱作薔薇,而每一種薔薇前面都有形容詞,如矮薔薇、藏邊薔薇、多腺小葉薔薇等。此屬品種全世界約有200種,變異極大,有許多變種及園藝栽培種,多產北半球溫帶、亞熱帶及熱帶山區。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植株叢生,蔓延或攀援,小枝細長,不直立,多被皮刺,無毛。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9,倒卵形或橢圓形,先端急尖,邊緣有銳鋸齒,兩面有短柔毛,葉軸與柄都有短柔毛或腺毛;托葉與葉軸基部合生,邊緣篾齒狀分裂,有腺毛。多花簇生組成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多朵,花徑2~3cm。花瓣5枚,先端微凹,野生薔薇為單瓣,也有重瓣栽培品種。花有紅、白、粉、黃、紫、黑等色,紅色居多,黃薔薇為上品,具芳香。每年開花一次,花期5~6月。果近球形,紅褐色或紫褐色,徑約6mm,光滑無毛。
【生長習性】薔薇喜陽光,亦耐半陰,較耐寒,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耐瘠薄,但栽植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而又排水通暢的土壤中則生長更好,也可在粘重土壤上正常生長。不耐水濕,忌積水。新株定植時要施入腐熟有機肥。霜植後頭一二年可於每年深秋開溝施一次基肥,以利生長和開花。萌櫱性強,耐修剪,抗污染。
【主要品種】常見栽培的主要變種有:粉團薔薇,花型較大,單瓣,粉紅或玫瑰紅色, 多花簇生呈傘房狀;荷花薔薇,花重瓣,粉色至桃紅色,多數簇生;七姊妹,花重瓣,深粉紅色,常7~10朵簇生在一起,具芳香;白玉堂,花白色,重瓣,常7~10朵簇生;日本無刺薔薇,花白色,單瓣,一村枝多花,聚狀開放,香。
【化學成份】花的揮髮油含28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2,5,5-三甲基庚二烯(2,5,5-trimethylheptadiene),牻牛兒酸甲酯(香葉酸甲酯methyl geranate)等。葉含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木麻黃鞣亭(casuarictin)。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即2a-二羥基熊果酸(2α,19α-dihydroxyursolic acid),野薔薇葡萄糖酯(rosamul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