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草

薇草

亦名薇草、白幕、春草、骨美、。氣味 (根)苦、鹹、平、無毒。

物種簡介

直立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

根須狀,有香氣。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8厘米,寬3-4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兩面均被有白色絨毛,特別以葉背及脈上為密;

側脈6-7對。

傘形狀聚傘花序,無總花梗,生在莖的四周,著花8-10朵;

花深紫色,直徑約10毫米;

花萼外面有絨毛,內面基部有小腺體5個;花冠輻狀,外面有短柔毛,並具緣毛;

副花冠5裂,裂片盾狀,圓形,與合蕊柱等長,花葯頂端具1圓形的膜片;

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長圓狀膨脹;

柱頭扁平。蓇葖單生,向端部漸尖,基部鈍形,中間膨大,長9厘米,直徑5-10毫米;種子扁平;種毛白色,長約3厘米。花期4-8月,果期6-8月。

物種分布

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北、河南、陝西、山西、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江蘇等省區;

西自雲南西北經向東北方向,經陝西、河北 直到黑龍江邊,南至約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東至沿海各省均有分布。生長於海拔100-1800米的河邊、乾荒地及草叢中,山溝、林下草地常見。朝鮮和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北京附近。

植物用途

根及部分根莖供藥用,有除虛煩、清熱散腫、生肌止痛之效,可治產後虛煩嘔逆,小便淋瀝,腎炎,尿路感染,水腫,支氣管炎和風濕性腰腿痛等。

據研究,張刻重訂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上,山草類下“白薇”圖與蒙自陸刊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卷七,山草類“白薇”圖相似,而以後者的形態更近本種。

《圖經本草》:“白薇生平原川谷,今陝西諸郡及舒、滁、潤、遼州亦有之,莖葉具青,頗類柳葉,六、七月開紅花,八月結實,其根黃白色,類牛膝而短小,今人八月采之。”實 非本種。據謝宗萬考證,蘇頌所謂白薇恐即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Decne. )Schltr. ex Lev.之誤。

藥用價值

1、肺實鼻塞,不知香臭。用白薇、款冬花、貝母各一兩,百部二兩,

薇草 薇草

共研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2、婦女遺尿(不拘胎前產後)。用白薇、芍藥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

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血淋、熱淋。治法同上。

4、婦女血闕(平時無病,突然昏倒,目閉口禁,過很久才醒悟過來,這

種病叫“血闕”,也叫“郁冒”)。用白薇、當歸各一兩,人參半兩,甘草一

錢半。每服五錢,加水二碗煮成一碗,溫服。此方名“白薇湯”。

5、刀傷。用白薇研末敷傷口。

6、婦女產中虛煩嘔逆。用白薇同桂樹一分,竹皮石膏三分,甘草七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