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璞

蕭璞

蕭璞,字朴石,又名羅夫,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人。先後在《上海日報》、《立報》、《晨》、《文學》、《大眾生活》、《新生活》、《扶輪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30多篇,1948年初,任中共淶源縣委副書記。

基本信息

蕭璞

蕭璞(1920-1948)字朴石,又名羅夫,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人。母親羅素梅系知識分子,常給孩子講中國歷史和古詩文,並嚴格教育子女。蕭璞自幼勤奮好學,具愛國思想。參加革命工作時,依母姓改名羅夫。在縣立初級師範讀書時,即向報刊投稿。1935年1年內,以墨生、磨放、蕭潛、大兵、黑丁、羅夫、蕭原等筆名,先後在《上海日報》、《立報》、《晨》、《文學》、《大眾生活》、《新生活》、《扶輪日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30多篇,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筆鋒抨擊社會的醜惡和不平,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1936年,在上海接觸一些左翼作家,作家張天翼和女作家葛琴驚嘆其文章,原以為出自閱歷深的老手,待到在上海會面,才知竟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因而對他更加器重,葛琴還帶他去看望重病中的魯訊。譯作家黃源送給他新譯作。這些,為蕭璞刻苦攻讀馬列著作和確立共產主義人生觀奠定7基礎。在校讀書期間,將本班幾位要好同學組成左翼文學小組,進行新文藝和新哲學的學習和探討。到1937年,小組發展到30餘人。此後留宿遷縣城做青年運動工作。1938年初,他和倪培修、許里人、蔡西野,被徐州第5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委任為宿遷動員會指導員。是年8月,他去延安,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末,隨抗大二分校去晉察冀根據地。1939年6月,任晉察冀通訊社編輯科長。次年秋,晉察冀日報社與通訊社合併,他任特派記者,所寫《1940年五專區經濟建設》一文在報上發表,對敵後根據地經濟建設起到積極作用。社長兼總編輯鄧拓很器重他的才幹,許多重要社論和給北方局的報告,都交給他撰寫。1945年抗戰勝利,華北聯合大學遷張家口,增設新聞系,張春橋任系主任。因缺師資又無教材,新聞系難以開課,校長成仿吾與鄧拓協商,調蕭璞任新聞系副主任。他到職後,一面組織人力趕編教材,一面制訂教學大綱和規劃,使新聞系如期開學,並親為學員上主要課程。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華北聯大撤出張家口,他參加前線記者團,到戰火紛飛的戰場採訪。1947年,蕭璞調任中共來源縣委宣傳部部長。土改時,他帶隊深入農村。依據《土地改革法大綱》精神,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重點打擊漢奸和投蔣的惡霸地方分子;對抗日反蔣的開明紳士,動員其退出多餘土地;對守法的中小地主,通過說理,平分其土地;對富農則分其多餘土地。孤立少數,團結大多數,這一做法被推廣。此後,各地出現分浮財、挖地財、將地主掃地出門,甚至侵犯中農利益等極左現象,他及時與縣委書記蘇毅然向上級黨委寫報告。後黨中央也發現這一傾向,立即予以糾正。1948年初,任中共淶源縣委副書記。是年8月,他去天鎮縣開會,歸來路經蔚縣火石嶺,突遭國民黨政府軍殘部襲擊,中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