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錫震

蔣錫震(1662—1739),字豈潛,江蘇宜興洴浰人。清代文學家、詩人。少好誦莊騷文選,為儲欣弟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工詩。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為直隸慶雲令,多有善政,為官三年,苦不得提升,賦詩告歸。著作有《青溪詩》十卷、《青桐軒詩集》六卷、《坡山集》一卷、《秋風集》一卷、《大蘆寺源流考》一卷等。生於清聖祖康熙元年,卒於高宗乾隆四年,年七十八歲。官翰林院編修。

蔣錫震(1662—1739),字豈潛,江蘇宜興洴浰人。清代文學家、詩人。少好誦莊騷文選,為儲欣弟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工詩。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為直隸慶雲令,多有善政,為官三年,苦不得提升,賦詩告歸。著作有《青溪詩》十卷、《青桐軒詩集》六卷、《坡山集》一卷、《秋風集》一卷、《大蘆寺源流考》一卷等。生於清聖祖康熙元年,卒於高宗乾隆四年,年七十八歲。官翰林院編修。錫震工詩,著有青溪詩偶存十卷,《四庫總目》為康熙二十八年至六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九年至一七二二年)凡三十四年所作。蔣錫震任慶雲知縣後,慕名來到延陵台,見台上雜草叢生,建在其上的玉皇廟卻顯得富麗堂皇,不時有香客前來朝拜,蔣錫震很是感慨,恐以後時間久遠或再經建置延陵台被毀掉,欲將玉皇廟遷往別處,以“令季子讓國之賢與其葬子之義表暴與人之耳目,於以系民思而存古道”。但玉皇廟搬遷之事遭遇到來自鄉民們反對而未能如願,於是在延陵台之上立碑一通,即延陵台碑。延陵台碑正面為蔣錫震同年范陽朱一鳳題寫的“古延陵台”4個大字,背面是蔣錫震為碑題寫的跋,詳細記述了立碑的緣由,碑文中有“土阜巋然可徑畝”的記載,清代畝的計量比現在略小,可見當時延陵台土丘規模很大,有幾百平方米,玉皇廟建在上面也就不足為怪了。不久,玉皇廟住持請慶雲人胡清(清雍正年間進士)專為玉皇廟題碑一筒,即高墓台玉皇廟碑,碑文中有“若夫梵宇道院,何地蔑有?雖法相莊嚴,榱桷燦爛,縉紳先生弗過問也,今以古蹟之故莫不憑而吊之,是廟以墓顯矣。”的記述,雖名為廟立碑,但可以看出題碑者對家鄉古延陵台及古聖先賢推崇之意。兩塊碑都立於康熙六十年(1722年)農曆五月,並都提到延陵台在古縣誌上有明確的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