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綿陽師範學院教授]

蔣志,李白家鄉人,畢業於江油師範學校。後在江油雙河國小、清平國小作教員、教導主任。

人物經歷

蔣志, 1937年3月生於江油。教授。15歲畢業於江油師範學校。後在江油雙河國小、清平國小作教員、教導主任。1955年考入西南師範學院歷史系,1959年畢業。 1959年9月--1962年8月在內江專科學校馬列教研室作教員。1962年9月--1984年6月, 先後在樂至一中、樂至寶林中學、江油武都中學作教員、教導主任。1984年7月至今在綿陽師範學院工作, 曾任政史系主任,擔任中國古代史、地方史等學科的教學和和李白研究。 現任綿陽師院教學督導員、四川李白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綿陽師院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總顧問。先後兼任過國際漢詩協會理事、李白學會理事、四川史學會理事、四川大禹學會理事、綿陽史學會副會長、綿陽三國演義學會副會長等。

人物事件

堅持真理

蔣志教授是李白家鄉人,在牙牙學語時就在父親的教導下背誦李白詩,聽李白的傳說故事。後來又多次遊覽、瞻仰李白故居和李白讀書的大、小匡山。從小就產生了對出生於本鄉的偉大詩人李白的崇敬之情。

1980年,他參加了江油李白紀念館籌建工作,蒐集整理了李白故里的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最先對郭沫若的“李白出生中亞碎葉說”提出質疑,並在起草李白紀念館說明時寫上“李白出生於四川江油”,但“說明”未被領導通過,因為“李白出生中亞碎葉說”是學術界權威 郭沫若的觀點,而且是國家認可的,李白紀念館只能與權威的觀點保持一致。當時蔣志聲明:可以在紀念館“說明”中違心的寫“李白出生於碎葉”,不過保留個人意見,寫成論文《李白出生於四川江油》,向報刊投稿。但當時郭沫若的觀點已寫進了大、中學的教材和各種工具書,而且在中蘇邊界談中,在我國對蘇照會中,都引用了郭沫若的觀點,論證“中亞一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因為我國偉大詩人李白就出生於碎葉”。李白出生地問題不僅是學術問題,已牽涉到政治問題。否定郭沫若的觀點就是向權威挑戰,而且還是對於外交照會的修正。論文被多家報刊退回,幾經周折,一直到1982年10月才在《四川大學學報叢刊》上發表了《李白生於四川江油》,同時,在江油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李白朮研討會上,蔣志的論文雖未準印發,但他口頭闡述了李白出生於江油的觀點。由於根據的史料充足,論證有力,不能不引起了與會專家的重視,就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術界對李白出生地展開了激烈的爭議。此後關於李白出生地出現了六種觀點。蔣志力排眾議,先後寫了《李白生於蜀》、《李白出生地諸說質疑》、《再論李白出生於四川江油》等系列論文,在《四川大學學報》和《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上刊登和轉載。在多次全國和國際李白研討會上宣讀。李白出生於蜀的觀點得到了愈來愈多的學者的支持。終於為我國中學教材和《中國大百科全書》、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採用。

1985年,綿陽師專建立李白研究室,蔣志 即是該室核心成員。後來研究室成員減少到2人,既無編制又無經費,但無論如何困難, 20多年來,他一直堅持李白研究。對李白的生平、家世、李白蜀中的詩作、交遊、李白與地域文化之關係、李白文化的現代價值、李白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等方面作了獨創性研究,提出了新的觀點。如對李白的家世問題,他提出了家庭出身寒微,其父是文學修養很高的隱士,對李白出身於異族富商的觀點進行了批駁。在國際學術研究會上,曾當面與日本權威的漢學家、早稻田大學教授松浦友久辯論,駁斥其“李白出身異族”說,並發表論文《李白家庭出身考異》、《李白之父考異》、《李白異族說質疑》等,刊登於中文核心刊物《西南師大學報》以及《中國李白研究》,並全文轉載於《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2006年3月,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專程採訪了蔣志教授,他闡述了自己的李白出生地和家世的觀點,駁斥了出身於異族富商的觀點,這一專題採訪通過電視向全世界播放。

蔣志教授的李白研究工作開拓了新的視野,不僅從文學、史學的角度研究李白,而且從文化學、民俗學、美學、旅遊學等多種角度研究李白及其詩歌,他是最早提出“李白文化”這一概念的學者之一,最先對李白文化的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他在李白研究中,重視古為今用,對於李白文化的現代價值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發表了《李白詩歌的愛國主義精神》、《李白與大自然---兼論李白詩歌與環境文化》、《開發李白旅遊資源》《略論李白文化的現代價值》等系列論文。這些都是開拓性的研究,對學術界影響較大。其論文多次在國際性學術研討會上交流;在中文核刊物上發表,在《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上全文轉載。專著《李白蜀中論考》在幾次國際學術會上交流, 在“中國李白網” 上推薦,得到海內外學者的好評。中國李白研究學會副會長、秘書長李子龍教授在四川李白研究中心第一次學術委員會上的講話中,高度評價蔣志及李白研究室“取得了開拓性的權威性的無可取代的成果, 在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綿陽師專升為本科後, 在原李白研究室基礎上建立了四川李白研究中心, 現在是該中心的骨幹研究力量、學術委員會委員。目前正在進行四川李白研究中心的《李白與地域文化》、《李白年譜匯箋》、《李白與四川資料彙編》等課題的研究。

編寫本地歷史

蔣志教授在中學工作時期,注意用鄉土教材充實教學內容,也喜愛向報刊投稿,因而在1965年,被邀請出席了全國青年業餘文學創作積極分子大會, 因此在“文革”中遭到迫害。但並未因此而灰心喪氣,他很喜歡屈原的名言:“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文革”後,在堅持教學工作的同時,繼續從事地方史的調查研究工作。

蔣志教授從1978年開始,對出生於江油武都鎮的革命先烈王右木的事跡進行調查。王右木是四川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先驅者、四川黨、團組織的創建者、四川無產階級革命的奠基人。但是王右木早在1924年就犧牲了,王右木在武都的家“文革”中被抄, 在家鄉的唯一倖存的女兒王松英被打成“地主分子”,掃地出門,趕下農村。在烈士故居找不到支字片紙的資料。他只得從零開始,經很多周折,到農村找到了王松英,又幫助王松英找政府落實“烈屬”政策,揭去了“地主分子”帽子,遷回王右木故居。從此,王松英積極配合他調查王右木的事跡。根據王松英提供的線索,去成都找到了王右木的學生張秀熟、劉蘭畦、肖崇素以及王右木留日同學劉剛甫;又到重慶訪問到了王右木創辦的馬克思讀書會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吳汝柏、王右木的學生杜鋼百;到滬州、赤水考察了王右木犧牲地點。後來又去武漢,從王右木的侄孫處徵集到了王右木的幾張留學日本照片和“全家福”照片。最後到杭州見到了王右木唯一的几子王浴生。當時他訪問的這些與王右木直接接觸過的人,不久都因年高而去世,若不是蔣志搶救資料及時,王右木的歷史會成一團謎霧。他除了走訪當事人,還鑽到成都市檔案館去“大海撈針”,找到了唯一的一張王右木辦的《人聲》報創刊號,又到四川省黨史辦找到了王右木給黨中央、團中央寫的信件的複製件。占有了以上這些資料後,蔣志才完成了《四川馬克思主義先驅者王右木》一書的初稿,1987年,王右木100周年誕辰時,該書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王右木紀念館也在這一年在江油武都鎮開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蔣志教授在綿陽師專長期擔任地方史教學, 該課無現成的教材, 白手起家,實地考察, 查閱史志資料, 在此基礎上先後編寫了《綿陽歷史》(中學鄉土教材)、《綿陽史稿》、《綿陽簡史》等專著, 發表地方史方面的論文、考察報告一百餘 篇。《綿陽歷史》作為各中學歷史鄉土教材,多次再版,達10多萬冊。《綿陽史稿》獲綿陽市政府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綿陽簡史》獲綿陽市委“五個一工程” 獎,並被市委推薦為綿陽幹部讀物,成為綿陽文史工作者必備的重要參考書。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隗瀛濤特地為《綿陽簡史》作序,高度評價這本書是“我省地方史研究的新成果,是一本創新之作。資料詳實可靠。學術上有獨創性。注意突出地方特色。”他參加編寫的《綿陽城市文化研究》和校注的《直隸綿州志》獲綿陽市政府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現在他正在參加《綿陽市志》的編撰和審稿工作。

由於蔣志教授熟悉地方史,成為綿陽歷史的權威專家。多次被邀請參加綿陽市政建設及綿陽風景名勝區建設的諮詢和論證會。如富樂山、西山風景區、仙海風景區以及越王樓的重建工程等,他都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建議。

走遍綿陽山水

蔣志教授在學術研究中堅持服從真理, 尊重事實,不迷信權威, 不囿於陳說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在擔任中國古代史和地方史教學中,要求學生把讀書與實地考察結合起來,布置學生寫地方史論文必須實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資料。他每年都要帶學生進行歷史考察。先後去過西安參觀陝西博物館、秦兵馬俑、華清池、漢陵、唐陵和鴻門宴遺址。到漢中市考察劉邦、韓信、張良遺址和諸葛亮墓。對本省的重要歷史遺址,如成都的武侯祠、杜甫草堂、廣漢三星堆、都江堰、青城山、劍門關、古金牛道等處,每年都是利用暑假,冒著暑熱,帶須學生去考察,並要求學生寫出詳細的考察報告。這樣培育了學生嚴謹求實的學風,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蔣志教授在自已的科研中一直堅持求實的治學態度。除閱讀歷史文獻外, 還進行大量的實地考察, 走訪知情人士, 在取得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後, 再提出自己的獨創性見解。如對於李白的家世、生平等問題的研究,不僅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 還到李白走過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 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獨創性的見解。如李白的《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中的戴天山究竟在何處,學術界有爭議,地方志記載不詳,為弄清此問題,他5次攀登海拔2000多公尺的戴天山考察,終於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結論。關於李白流放是否到了夜郎的問題,學術界爭論較大,他不辭勞苦,去到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進行實地考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在地方史的研究中,他不輕易相信現存的資料和結論, 而是要經過自己的實地考察才作結論。如綿陽城區唯一的國家保護文物平陽府君闕, 以往的志書都說僅存“平、漢” 二字銘文, 他多次反覆仔細考察,認出了“平、漢、楊、府、道” 五字, 為平陽府君闕的墓主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新的觀點。為了李白研究和地方史研究,幾十年來,他走遍了綿陽的山山水水。特別是退休後這十年對綿陽山區少數民族歷史及民族文化十分關注,每年都要到山區縣偏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進行考察,他曾7次到虎牙、6次到王朗、5次上戴天山、5次上藏王寨。這些都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最高處曾到過海拔4000多米。全靠雙腳攀登,跋山涉水,有些地方根本無路可走,或披荊斬棘,臨時開路;或攀繩而上,緣木附壁;或踩過搖搖而墜的獨木橋;或涉過剛剛溶化的冰水河。晚上則住帳篷、宿岩窩,夏天遭暴風驟雨襲擊,全身濕透;冬天被冰雪霜凍包圍,徹夜難眠。他總是能在苦中尋樂,而且樂此不疲。由於他重視實地考察,不僅弄清楚了地方史和李白研究中的一些疑點,也發現了綿陽境內許多未曾被人們發現的寶貴的旅遊資源,並對綿陽的旅遊資源的開發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早在1997年就發表了《發展綿陽旅遊業芻議》,此後又先後撰寫了《綿陽山區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在四川省旅遊發展論壇》上交流)、《對發展平武旅遊業的思考與建議》、《大禹文化與北川》、《北川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古代環境文化的活化石---兼論綿陽山區文化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綿陽山區少數民族的環境意識》、《綿陽三國文化初探》、《三國文化與旅遊》、《鄧艾伐蜀路線新考》等。這些論文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比較強,不僅對領導決策提供了參考,還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2006年9月,為考察平武虎牙的旅遊資源和少數民族文化,他這位70高齡的老教授和年輕人一道,連續7天爬山涉水,毫無倦容,終於和課題組一道完成了平武縣人民政府委託的課題:《雪寶頂---虎牙景區旅遊資源考察報告》,為開發綿陽能與九寨、黃龍相比美的旅遊景區做出了重要貢獻。最近正在完成《綿陽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省級科研課題。

學術研究

蔣志教授在學術研究中堅持濟世致用、古為今用的治學方向,不為學術而學術。除在李白研究中堅持這一原則外,還對文昌文化的現代價值,禹羌文化的現代價值發表了論文。環境保護問題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他對此問題也進行了研究,參加編寫了《保護生物學》(四川科技岀版社出版), 承擔其中古代環境保護部分的撰寫。《古代環境文化的活化石》一文獲綿陽市政府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綿陽山區少數民族的環境意識》一文,被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辦的《ICDP通訊》轉載,在海外有一定影響。

蔣志教授從1958年至今己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章300餘篇,個人專著和參加編寫的專著10餘部。曾先後十餘次出席國際性學術討論會,11次獲市政府優秀科研成果獎, 還榮獲了綿陽市勞動模範稱號。現已年逾古稀,仍堅持在電腦上寫作,到實地去考察。“生命不息,攀登不止”,是他的座右銘。

(一)李白研究主要成果:

專著類:

《李白詩歌賞析》(參編)巴蜀書社1989年

《李白大詞典》(參編)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0年

《李白蜀中論考》個人專著 綿陽社科叢書(內部書刊)

《李白的江油》主編 綿陽旅遊叢書(內部書刊)

論文類:

《李白出生於四川江油補正》《四川大學學報叢刊》15輯1982年

《李白的第一次隱居》《西南師大學報》1983.3.

轉刊《文科學報文摘》 1984.3.

《李白與體育》《成都體育史料》 1984.1.

《李白出生地諸說質疑》《綿陽師專學報》1986.1.

轉刊人民大學報刊複印《中國古代文學月刊》1987.1.

《試論李白詩歌的愛國主義精神》《綿陽師專學報》1986.2.

《李白的家庭是富商嗎?》《綿陽師專學報》1987.2.

《李白出生哈密說質疑》《荊門大學學報》1988.1.

《李白生於蜀》《新疆日報》1988.6.4.

《李白的家庭出身考異》《成都大學學報》1988.3.

轉刊人民大學報刊複印《中國古代文學月刊》1988.12.

《李白未隱青城辯》《綿陽師專學報》1989.3.

《李白與青城山》質疑 《李白學刊》第2輯 1989.8.

《李白與大匡山》《綿陽論壇》 1991.2.

《李白之父考異》《西南師大學報》1991.2.

轉刊人民大學報刊複印《中國古代文學月刊》1991.8.

《李白之父是隱士而非富商》《李白研究》1990.1.

《岷山之陽.戴天山.大匡山》《綿陽師專學報》 1992.1.

《李白家世諸說平議》《綿陽師專學報》1992.2.

《李白異族說質疑》《中國李白研究》1994年集

《李白曾為小吏及對其一生影響》《祁連學刊》1993.2.

轉刊《李白與謝眺》(論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

《從唐代碎葉鎮位置看李白出生地》《綿陽師專學報》1993.2.

《蜀文化魯文化對李白之影響》《綿陽師專學報》1995.2.

《再談李白出生於四川江油》《四川大學學報》1996.1.

《李白與大自然》《綿陽師專學報》1995.3.

《李白與巴蜀文化》《成都大學學報》1996.3.

轉刊《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6年李白專刊

《李杜異同與地域文化》《中國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

《綿州山水養育了偉大詩人李白》《綿陽宣傳》1997.9.

《李白—大自然之子》《寶雞文理學院學報》1997.4.

轉刊《中國九五科學研究成果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白與旅遊》《中國李白研究》1997年集

《李白越中詩的審美價值和現代價值》《中國李白研究》1998-99年集

《戴天山考察記》《綿陽宣傳》1998.8.

《李白旅遊資源的開發》《綿陽師專學報》2000.3.

《李白故里---青蓮鎮》《綿陽宣傳》2000.10.

《昌明河畔李白魂》《綿陽宣傳》2000.11.

《李白與趙蕤》《綿陽師專學報》2001.1.

《讀李白《蜀道難新探》》《綿陽論壇》2002.2.

《“李白是外國人說”質疑》《綿陽師專學報》2002.3.

《李白在故里的遺蹟及詩作》《綿陽文史叢書》之十一

《中華多元文化孕育了李白》《綿陽師專學報》2002.6.

《李白與孟浩然》《中國李白研究》2003--2004年集

《李白與孟浩然的山水詩》《綿陽師院學報》2004.6.

《李白的山水詩與柳宗元的山水記》《柳宗元研究論文集》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江油李白民俗文化與旅遊》《民間文化研究》巴蜀書社 2005年

《李白與西域文化》《綿陽師院學報》2006.3.

《李白與民俗文化》《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

以上共43篇

普及類:

《李太白的故事》其中收集整理故事10則 李白紀念館印發 1997年

《李太白的傳說》上、中、下《綿陽宣傳》2000.6—8.

(二) 歷史方面研究成果

專著類:

《四川馬克思主義先驅者》初稿執筆 1987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

《中國古代史》撰寫其中第六、七章 西南師大出版社 1989年

《史學概論》撰寫其中第三章 東方出版社 1991年

《綿陽歷史》(中學歷史鄉土教材)主編 1990年

《綿陽史稿》個人專著 1995年內部印刷 獲綿陽市政府1996年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綿陽簡史》個人專著 1998年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 獲中共綿陽市委“五個一工程” 獎

《綿陽古今名人選》撰寫其中六個人物傳 199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綿陽城市文化研究》撰寫其中第一、三章及年表 2000年四川科技岀版社出版 獲綿陽市政府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告訴您一個真實的綿陽》撰寫其中第二、五、六章 2003年巴蜀書社出版 獲綿陽市政府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

《乾隆綿州志》參予古籍整理重印 獲綿陽市政府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

《綿陽與三國文化》副主編 2004年電子科大出版社出版

《三國演義學刋---2004號》主編 200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論文類:

(三) 旅遊方面研究成果

專著類:

《綿陽導遊員講解員培訓教材》編委審閱全書撰寫江油部分 內部印發

《名勝古蹟趣聞錄》參加編寫 內部印發

論文類:

(四) 其它

專著類:

《保護生物學》撰寫其中第一章保護生物學的形成與發展四川科技岀版社2001年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