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釣徒

蔡釣徒(1904~1938),原名安福,字履之,自署“海上釣徒”,陳行鄉人。 1927年,到上海謀生,在南市翁家弄辦《龍報》,後又為《禮拜六》撰稿,創作言情小說《花落瀛州》。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租界成為日本侵略軍包圍中的“孤島”。

蔡釣徒(1904~1938),原名安福,字履之,自署“海上釣徒”,陳行鄉人。早年就學閔行初級師範,後入閔行農校,1925年(民國14年)畢業,在嘉定黃渡國小任教。1927年,到上海謀生,在南市翁家弄辦《龍報》,後又為《禮拜六》撰稿,創作言情小說《花落瀛州》。交遊廣泛,在滬與青、洪幫人有往來,拜青幫“大”字輩王德鄰為“老頭子”,屬“通”字輩,並自收徒弟,成為“文化白相人”。1937年,“ 八·一三”淞滬抗戰,釣徒居住法租界蒲柏路賡余里(今太倉路239弄)7號,與嘉定朋友盛慕萊的妹丈、剛出獄到滬從事地下鬥爭的中共黨員蔡志倫結識,並借汽車、電話給蔡使用。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租界成為日本侵略軍包圍中的“孤島”。翌日,公共租界工部局總辦費信惇警告租界內華文報紙立論要慎重。釣徒在福州路望平街(今山東中路一段)主辦《社會晚報》,堅持愛國立場,報導謝晉元和“八百壯士”退駐滬西“孤軍營”後堅持抗日的情況,遭日方忌恨,指使投敵青幫頭子常玉清橫加干涉,脅迫停刊。1938年2月4日,釣徒被日偽特務恐怖組織、常玉清糾集的“黃道會”騙往北四川路新亞大酒店赴宴,慘遭暗殺。6日,頭顱懸掛在法租界總巡捕房附近薩坡賽路(今淡水路)口的電線桿上,血肉模糊,旁懸一方寫有“斬奸狀”和“抗日分子結果”字樣的白布。1952年,追認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