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症狀
病株早期葉色淡,葉緣青枯,最後葉片卷轉,全葉變褐焦枯。葉柄維管束組織褐色,頂端多呈彎曲、褐色乾枯。有的葉片在發病初期呈青枯狀,後期變黃枯死。重病株全株枯死,輕病株開始頂芽還可抽生新葉,不久新葉也青枯變黃。地下莖早期症狀不明顯,如作橫切面檢查,在近中心維管束部分變淡褐色至褐色,並可延至當年生的地下莖。後期病莖、蓮鞭及根被害部呈褐色至紫黑色,病莖縱皺或腐爛。採收後病莖貯放數日,常見在病莖上長出白色霉狀物(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
發病規律
本病由真菌藕尖鐮孢侵染引起,該病只為害藕,病菌以菌絲體及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病菌從地下莖的傷口侵入,菌絲在莖內蔓延,使其莖節及根系變色腐爛,並導致地上部葉片和葉柄枯死。病菌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7-30℃,最適pH 7,2左右。本病多發生在水稻田改種藕的地塊上,藕田水層淺,是誘發本病的主要原因。此外,連作地發病重,深根性的品種比淺根性的發病輕。
防治
發病重的地塊,實行2-3年的輪作,改種其他水生蔬菜。選用無病種藕。淺水田深耕,加深耕作層。加強肥水管理,農家肥、綠肥和作物秸稈,必須充分腐熟,生長前期灌淺水,深5~6厘米,促進發芽長葉,中期灌水深15-16厘米,後期淺水,有利於結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