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鄉[甘肅省秦安縣蓮花鄉]

蓮花鄉[甘肅省秦安縣蓮花鄉]

蓮花鄉,又稱蓮花鎮,位於甘肅省秦安縣東北45公里清水河下游,地處秦安、莊浪、靜寧三縣交界處,蓮花鄉政府所在地蓮花鎮,是古“絲綢之路”進入甘肅的第二重鎮;元明清時期為“東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交匯處,有“旱碼頭”之美稱。明代蓮花鎮位居全縣四大鎮之首,清居八大鎮之首,如今除興國鎮外是鄉村第2大鎮。葉蓮公路經鄉政府。

歷史由來

蓮花鄉古名蓮花城,是一座有著古老歷史的文化名城。 話說“蓮花” 《綱鑑易知錄》中云:伏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諸,而生帝。“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這個地方甘肅省成紀,它的北面還有個蓮花城。 《神話考古》(陸思賢著)中云:華、花一字,華胥應是遠古民族或部落的女酋長。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中云:太昊包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生庖犧於成紀。可見,“華胥”有兩種說法。一為伏羲之母,人名;一為伏羲之母居住的地方,地名。《中華詞典》對“胥”的古義解釋是:小官吏:~吏。里~(一里之長)。鈔~(管抄寫的小官)。又參照“‘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之說,可見,“華胥”在古人的心中是花中之冠、人中之王。蓮花,又名芙蓉,古稱扶渠(芙蕖),是聖潔高雅之花,故有“一朵蓮花一淨土,一葉菩提一如來。”之言。從而可以說,不管是以“華胥”為地名,還是為人名,都是古代人們由花賦予部落酋長的崇敬之心,表現出人們的愛戴之意。伏羲之母“居於華胥”還是她“名曰華胥”,這個無需定說,但“華胥”(蓮花)象徵地位之高、能力之大近乎神靈的這種意識卻在古人心中日趨明顯,從而在生活中逐漸成型定論。這一點還與古代人們的生殖崇拜有關。郭沫若在《釋祖妣》一文中認為,花朵乃是女陰的象徵。崇祀植物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種表現。《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宮玉海著)中言:華夏民族的先祖都與“華”(即花)有關係……花對於華夏民族生成及信仰有密切關係。在寧夏賀蘭山岩畫圖騰中,植物花圖形只蓮花一種,由花冠、花托、或花梗組成,花瓣3至5瓣,下有托葉。可見古代人們為了求得“種”的繁衍與昌盛,擴大人類自身的生產,便產生了熾熱的生殖崇拜。而這種崇拜主要就是對花——蓮花的崇拜。

純天然果品基地

馮溝村是蓮花鄉最大的行政村,有5029人,耕地面積5237畝,蘋果園達4030畝,其中掛果面積3505畝。一年來,馮溝蘋果專家大院指導果農先後引進、示範、推廣新紅星等蘋果新品種10多個,新建優質果園700多畝,建成家庭微型保鮮庫150座,大力推廣蘋果套袋技術,累計完成果實套袋4000多萬個。通過專家大院,聘請果樹專家到村里開展科技培訓4期,扶持發展蘋果生產示範大戶90多戶,協調成立了64名果樹能手、經紀人、法人科技特派員參加的馮溝村果品協會,組建了果品公司,建立了蘋果質量追溯體系。加大果品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力度,先後註冊了大地灣桃、大地灣梨、大地灣富士、大地灣新紅星、大地灣金冠五個大地灣綠色系列果品品牌。隨著果品產業鏈的延升,這些果品品牌已經成了馮溝村的一張“名片”。[2]  

行政區劃

蓮花鄉位於天水市北端,秦安縣東北部,地處靜寧、莊浪、秦安三縣的交匯地帶,交通便利,商貿繁榮,素有“旱碼頭”之稱,歷來是秦安縣三大集鄉鎮之一。全鄉轄26個行政村,88個村民小組,9680戶,43104人,有衛生院2所,中國小28所。總區域面積94.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63509畝,果園面積29760畝。2009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2655元,2011年底農民人均從收入3331元。現有黨總支2個(馮溝黨總支、好地黨總支),黨支部34個,其中村黨支部26個,鄉屬單位中建有支部7個。全鄉共有黨員970人,其中男891人,女79人。

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

2010年天水市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後,蓮花鄉被確定為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16個試點鄉之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根據市、縣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總體要求,按照“突出小城鎮建設帶動戰略,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工作思路,我們主要在城鄉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支柱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夯基礎、強措施、建機制、優服務”,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建立起了城鄉統籌全面覆蓋的規劃體系

一是在2010年之初,鄉政府委託蘭州大地勘察測繪工程有限公司,對川區6村9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地形進行了實地測繪。在此基礎上由蘭州大學城鄉建設設計院制訂完成了《蓮花鄉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草案)。該規劃將蓮花鄉城區的建設範圍界定為以上河、蓮花兩村為主,逐步向仁義、桑川、馮溝、郭河等村擴展延伸的發展格局。根據功能區分:鄉區西面與莊浪接壤處為工業園區;鄉區西北側下稻地為商貿、娛樂、餐飲服務和旅遊區;鄉區南北兩側為辦公、商住區;鄉區東面與馮溝、仁義接壤處為文化教育區。二是在總體規劃的框架下,配合縣直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完成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生態保護等各個專項規劃。三是指導市列試點村—上河村完成了《蓮花鎮上河村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 (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完善城鎮功能。一是在2009年建成的蓮花鎮農貿綜合市場一期工程基礎上,近兩年又先後完成了農貿綜合市場二期、三期工程。二是完成了全長1.5公里的城區排水設施建設工程。三是完成了全長2.5公里的城區主街道路面加寬改造工程。四是積極實施小城鎮延展建設工程,已拆遷安置鎮區農戶14戶,建成沿街鋪面1800平方米。五是在鎮區的上河、蓮花兩村硬化小巷道52條共25800平方米。六是通過項目整合,自2010年3月份以來,在老城區相繼建成了1處功能齊全、檔次較高的蓮花村文化衛生室(其建築面積為240平方米,屬磚混2層小樓)和1處占地300平方米、集休閒娛樂與旅遊宣傳為一體的紅色文化廣場,並在此廣場中央建起了1座仿古式的“彭總紀念亭”。七是在鎮中心建成了1處占地310平方米的街心花園,並在鎮區主街道兩旁鋪設道牙與花磚9000多平方米;又在蔡蓮路兩側和董灣、新莊灣、袁山、大莊道路兩旁共栽植行道樹1萬餘棵,初步完成了鎮域內的美化。八是建成了1處建築面積為2180平方米的鎮政府綜合辦公樓和1處建築面積為352平方米的財政所辦公樓。針對農民民眾辦事難的問題,在財政所內建起了惠農便民服務大廳,為民眾提供一站式“視窗”服務。九是組建了由10名隊員組成的環衛隊,專門負責打掃鎮區衛生,建立了鎮區環境衛生整治與管理的長效機制。 (三)因地制宜,進一步合理構建了產業布局。一是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林果業。現已建成川道區千畝優質富士、老鷹頂千畝早酥梨、千畝新紅星蘋果和千畝優質桃等7處千畝優質水果基地,全鎮果園面積達到2.97萬畝,果品年產量達18400噸。針對果品銷售難和貯藏難的問題,通過積極引導,成立了馮溝果農協會;建起了1座貯藏量為1000噸的宏義果品有限公司果品保鮮氣調庫、1座貯藏量為6000噸的氣調庫和1100多座果窖,形成了就地收購、就地銷售的發展模式。二是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以已建成的蓮花鎮農貿綜合市場為紐帶,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蓮花鎮的商貿流通業空前活躍,秩序井然,吸引了浙江、四川等外地的個體人員來這裡投資興業,集日客流量最多時可達萬餘人,年成交額約為8000萬元。   (四)城鄉統籌,社會事業得到進步。一是加強農村教育事業,全鎮農村學前一年幼稚園入園率為85%,較之以前提高了10個百分點;為進一步整合資源,最佳化教育布局,將15個布局分散、規模較小的國小撤併為教學點,在此基礎上加強了10所重點國小的建設,教育質量得到穩步提高。二是提高農民文化和技術素質,加強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以全鎮業餘培訓學校為平台,開展培訓和推薦就業,近兩年來共舉辦各類培訓48次,受教育人數5276人次,完成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248人。三是以創建天水市文化特色鎮為抓手,推進鎮村文化陣地建設。建成了功能齊全的鎮綜合文化站1處,標準化村文化室5個、農家書屋26個,為26個行政村配齊配全了文化資源信息共享工程設備,其中馮溝村已成為縣級文化精品示範村。

發展規劃

今後按照市、縣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按照“突出小城鎮建設帶動戰略,全面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一體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一是大力抓好交通道路建設,通過實施通達、通暢和維修改造工程,力爭“十二五”末,使26個行政村的通村道路全部鋪沙、硬化。二是以村莊整治為切入點,加大對農村危舊房改造的資金投入,發揮馮溝村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三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2-3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並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使市場功能更加有效發揮,促進全鎮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從業人員,著力打造兩市(天水、平涼)四縣(莊浪、靜寧、張川、秦安)經濟交匯帶上的商貿流通、物流配送中心。四是完善城鎮功能,使小城鎮建設邁上新台階。以《蓮花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為指導,加快小城鎮開發建設。積極組織實施城區綠化、亮化、供水、垃圾處理、電力、通信、廣電、健身場地、商住小區及公共廁所等基礎工程,切實加強綜合執法管理,建成規模較大、檔次較高、功能較全的小城鎮,讓城鄉居民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帶動城鄉一體化向前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