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蒼梧王國: cāng wú wáng guó
歷史沿革
古時候的蒼梧在今湖南的永州!湖南永州的“蒼梧”之名沒有史書記載,但從史書中殘存的隻言片語可以確定古蒼梧就在今湖南的永州。
蒼梧王國最早的記載是中國上古傳說中的虞舜時代,《史記》:“舜南狩,道死蒼梧,葬於江南九嶷,是為零陵”。所以,從傳說中的虞舜時代,古蒼梧就在今天湖南的永州之域(永州零陵為一地二名)。
一,永州有蒼梧山。史書記載的蒼梧山是今天的九嶷山,但其實是郭璞弄錯了,古蒼梧山其實是今天的永州陽明山,這才符合《山海經》記載的“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的方位。
二,《水經注》記載今天連雲港的雲台山(即花果山)是唐宋時期的蒼梧山,是“是山自蒼梧徙此”,證明永州的蒼梧山被“搬”走了。其實是一個官府的除名改名的過程,即,將永州的蒼梧山改名為舂山,同時將連雲港的郁洲山改名為蒼梧山,真正的山是搬不走的。
三,史書記載楚國有蒼梧郡,蒼梧郡的南大門是“厲門(《戰國策》: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而厲門就是今天永州江永縣與廣西恭城縣交界的龍虎關;史書沒有記載秦有蒼梧郡,但出土的秦簡及早期漢簡都明確記載秦漢之際有蒼梧郡;《史記》為漢初八大異姓王中的六位異姓王寫了傳記,而最忠心的長沙王吳芮(唯一傳了五世的異姓王)卻沒有傳記,因為吳芮的長沙國包含原蒼梧郡,為了抹掉原蒼梧郡的記憶就連吳芮的傳記也一塊抹掉了;廣西的蒼梧之名始於漢武帝設立蒼梧郡(更早可追溯至南越王趙佗封趙光為蒼梧王),是在湖南永州的蒼梧之名消亡之後。所以,永州的“蒼梧”之名的缺失是“故意遺忘”的結果(開疆拓土民族融合社會穩定的需要)。
四,《史記 南越列傳》:“(趙佗對漢使者語)西北長沙蠻亦王”。古蒼梧國在楚國啟用吳起南並百越而滅亡(此時已經存續近兩千年),成為楚國的一個郡即蒼梧郡,但應該保留了非行政性質的王國稱號,此一非行政性質的王國稱號到漢初合併洞庭郡蒼梧郡為長沙郡及後來的吳芮長沙國而取消。趙佗此言證明劉邦死後呂太后當政時,由於趙佗與呂太后的矛盾,趙佗幫助蒼梧復國了(《史記 南越列傳》:“(趙佗)侵盜長沙,掠數縣而去”)。復國後的古蒼梧王國存續兩年後又被呂太后遣隆慮侯周灶所滅(《史記 南越列傳》:“會暑濕,兵不能逾嶺”),雖然周灶領兵沒有越過嶺南,但嶺北的古蒼梧之地卻完全被周灶征服了。失敗的古蒼梧族人逃往嶺南,古蒼梧族幼主趙光被當時的嶺南王趙佗賜姓並封為新的蒼梧王(趙光被封蒼梧王之後70年才死)。自此時始,湖南永州的蒼梧之名慢慢消亡,並在廣西重新生根發芽,特別是漢武帝重新設立新的蒼梧郡之後,蒼梧之名完全移往今天的廣西梧州。
五,雖然正規的史書對永州的“蒼梧”之名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後期的詩作中卻有很多的痕跡殘留。李白的《贈盧司戶》里就說了“待我蒼梧間”,盧象當時在永州等李白,而李白卻用了“蒼梧”二字,證明唐朝時大家都還知道永州就是古蒼梧;柳宗元《零陵春望》中“萬里蒼梧陰”,明明寫的是“零陵春望”,柳宗元卻說“萬里蒼梧陰”,證明柳宗元也是知道永州就是古蒼梧的。像這樣在詩作中用“蒼梧”代指永州或零陵(一地二名)的詩作還有很多。
六,被誤稱作蒼梧山的九嶷山周圍現在留下很多與舜活動有關的地名,應該是“舜南狩”時留下的記憶。永州留下的與舜有關的地名相當多,曾經的歷山、諸馮(馮乘縣即如今的江華縣)等,流傳至今的九嶷山舜皇岩等等,包括永州的母親河瀟水都與舜有關。瀟水的上游支流之一叫“消江(永明河)”,瀟水的名稱就來自於“消江”,改字而已。而消江之名很可能來自於舜死於此處而歸葬於九嶷。
種種跡象都表明,漢武帝之前的古蒼梧之地就在今湖南的永州。
趙光,南越武帝趙佗族弟(史書記載如此,但事實不是。年齡相差約60歲的兄弟?趙佗封趙光為蒼梧王時趙光才10歲左右,且正值南越與漢朝劍拔弩張之時,如果趙光是趙佗族弟,根本達不到籠絡當時實力還比較強勁的蒼梧族的目的)。漢高后5年(公元前183年)趙佗自稱南越武帝,封趙光為蒼梧王,在今梧州市築建蒼梧王城。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帝趙建德、丞相呂嘉因反對歸屬漢朝導致漢武帝遣兵南下,攻破南越首都,滅亡南越,趙光以及揭陽縣令投降漢朝,趙光因此被封為隋桃侯(原蒼梧故地此時正由蒼梧縣改為桃陽縣),食邑3000戶。非行政性質的蒼梧王國也徹底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