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史研究211叢書 1~4[本系列叢書共四卷,本冊為第二卷]

《蒙古史研究211叢書》是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11系列叢書,共四卷,本卷為第二卷,作者是金海。其他三卷分別是:卷一: 《喀喇沁萬戶研究》、卷三:《晚清政府對新疆蒙古和西藏政策研究》、卷四:《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內蒙古城鎮研究》

本書為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日本占領時期內蒙古歷史研究》的最終成果:內蒙古大學“211工程”二期建設重點項目經費資助出版:本書內容包括日本殖民統治在內蒙古的確立、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內蒙古東部地區、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國民黨統治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內蒙古地區的抗日戰爭、內蒙古地區抗日戰爭的勝利等。

編輯推薦

作者利用了大量的中日文檔案、回憶錄及資料撰寫此書,全書分為六章,前三章探討日本在內蒙古的統治,第四章談論國民黨在內蒙古西部的統治,第五章為內蒙古地區的抗日戰爭,包括國民黨與中共分別領導的抗戰,簡短的第六章則敘述了內蒙古地區抗日戰爭的勝利。筆者認為,本書的精彩處主要在前三章;四、五章多為軍事部署與對日作戰的描述,雖然從檔案資料中將這些過程清楚整理出來並不容易,但在詮釋上略嫌不足,若能將國共兩黨在內蒙古的作為與日本進行比較,探討其成敗原因,或可於民族政策、民族關係及殖民研究上提出有啟發性的看法。作者出身少數民族的蒙古族,在此方面,是否因事涉敏感,刻意避開不提,筆者尚無機會求證,不得而知。

儘管書名是《日本占領時期內蒙古歷史研究》,四、五兩章討論的重點不在日本或其占領區,似乎不甚貼切,而該部分的精彩程度也不如前三章,但若刪去此二章,本書又似乎不夠完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內蒙古東部淪陷,成為滿洲國的一部分,1937年“七七事變”後內蒙古西部地區也被日軍占領,成為所謂的蒙疆,但西部仍然有一部分地區是在中國軍事力量的統治下,本書若僅著眼於日本占領區,則無法涵蓋內蒙古全部,也不周延。

作者在本書前三章有系統的論述日本在內蒙古的殖民統治。第一章先說明九一八之後在內蒙古東部的獨立與自治運動,接著敘述日本在1932年成立滿洲國同時即在其國務院設立治蒙機構,在內蒙古東部設立興安省,隨後向西侵略、滲透,1937年日軍控制內蒙古西部大部分地區,設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並與察南、晉北兩個自治政府同受蒙疆聯合委員會統轄,確立了日本在內蒙古的統治。

第二、三章分別討論日本在內蒙古東部與西部地區的殖民統治,包括社會政治制度及其變化、軍警、經濟及文化教育等。在內蒙古東部,日本廢除盟一級建置,旗長已非昔日世襲的札薩克,而是國家任命的地方官員,沒有傳統的軍事指揮權,行政權也與司法權逐步分離,並確立旗財政預算制,將傳統的盟旗制改造成現代化的行政制度;透過蒙古王公“蒙地奉上”、“特權奉上”換取豐厚生計費的作法逐步取消蒙古王公制度。在內蒙古西部,日本確立盟公署為一級行政單位,不僅管轄境內蒙旗,還管轄縣、市,改變過去的二元統治,盟長、副盟長由兼任轉為專任,盟公署官員由本盟人擔任的慣例變為可由盟外人員甚至日本人擔任;旗札薩克與總管雖多仍由原來的札薩克、總管擔任,但與盟長均成為單純的行政長官,沒有軍事指揮權。

無論在內蒙古東部或西部,日本一方面拉攏宗教人士,一方面致力於宗教改革,排除西藏活佛的勢力,將內蒙古的喇嘛教逐漸日本化,並利用“協和會”之類組織,推動“共存共榮、民族協和”的思想改造,為日本戰時的利益服務。此外,日本在內蒙古設立軍警,經濟上推行“統制”政策,並種植獲利極高的鴉片;在東部放墾土地、容許“滿蒙開拓團”移入,造成對當地的掠奪;在西部則成立具有資本主義股份制性質的豪利希亞(合作社),推展蒙旗建設運動,受到蒙民歡迎。日本在內蒙古東西部因為環境條件不同,做法上也有因地制宜之處。

在文化教育上,日本在內蒙古建立各級各類學校,設立並資助文化團體,雖不免帶有殖民色彩,但對內蒙古教育文化的普及與現代化也確有正面貢獻。作者指出,內蒙古東部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除了因日本殖民者為了強化統治需培養一批供其驅使的蒙古族知識分子外,也與蒙古族上層及廣大知識分子致力與發展民族文化教育,為提高民族素質、保存民族文化和挽救民族衰亡所進行的努力有很大關聯(頁63)。透過作者的論述,此一說法是可以讓讀者信服的。

作者基本上以相當客觀理性的筆法詳細描述日本在內蒙古東西部的各項政策措施、蒙民的反應及對內蒙古的影響,不因日本的侵略、殖民而全盤否定其作為,對日本在教育文化、豪利希亞運動上的正面貢獻不忘肯定。在第四章中對國民黨在內蒙古西部的統治也有客觀的描述與評價。國民黨在河套地區部署兵力,綏遠省政府遷來後,成立了該省“動員委員會”,組訓民眾;整理地籍,成立田糧處、糧食局;將河套地區重新劃為六縣,縮小鄉、保的範圍,廢除民選鄉長制,實行責任制,採用“連保連坐法”。作者認為,新縣制的實施突出以“管”字為中心的治理方法(頁132),但也“充實了基層,加強了行政效能”(頁133);對國民黨在內蒙古西部文化教育上的推動也有正面的評價。在第五章雖也花了一節討論中共在大青山建立游擊根據地及其發展,但並未過度誇大中共的能耐,也坦承日軍多次大規模掃蕩,使該根據地遭受嚴重損失,面積大大縮小(頁185)。客觀論述雖是學者應有的基本學術道德,但在言論並非完全開放自由的地方,仍是需要一點堅持的。

本書除了後三章比前三章稍弱外,也有一兩處矛盾地方。在西遷成吉思汗靈櫬一事上,作者提及,1939年1月伊盟盟長沙王赴重慶述職時,向蒙藏委員會提出將成靈遷往後方安全地帶、以免遭日軍劫持的簽請,後者就此問題向行政院匯報後,行政院隨後要求蒙藏委員會與沙王會商,擬定遷靈辦法(頁137)。隨後作者又寫道,成靈西遷是國民黨對抗戰前途缺乏信心、準備放棄伊盟的例證,也是防止伊盟王公上層歸附蒙疆政權的一種措施(頁138),似乎與上述說法略有矛盾。

儘管如此,對有興趣了解日本統治內蒙古時期歷史的人而言,本書仍是瑕不掩瑜,值得一讀,因為在本書不算長的篇幅中,可以讓讀者對這段歷史有系統性且相當客觀深入的理解。

作者簡介

金海(Altandalai)1955年出生於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1981年從內蒙古大學蒙古語言文學系畢業後留校研究任教至今,2002年獲該校歷史學博士,目前為蒙古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蒙古近現代史研究,是優秀知名的蒙古學專家。他自1990年起開始研究日本與內蒙古的關係,博士論文名為《日本在內蒙古的殖民統治研究》,2004年也曾以蒙文出版《日本與內蒙古》一書。本書收入蒙古史研究211叢書,是作者對此課題長期研究的中文出版品,值得學界注意。

內容簡介

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主要由以下二個研究領域構成,其中有些領域的研究已經居於世界領先水平:
第一,古代蒙古史及其文獻研究。本研究領域人員主要從事蒙古帝國史、元史、15至18世紀蒙古史、蒙古歷史地理以及有關蒙占的文書檔案史料研究和文獻史料整理研究。本領域成員著力於研究蒙元時期的政治制度、部族、部落和封建領地;15至17世紀東、西蒙古政局與部落,16至17世紀喀爾喀史,17世紀漠南蒙古諸部史;清代蒙古史;內蒙古歷史地理;17世紀蒙古文書和滿文檔冊、明末兵部漢文檔案、清代內閣蒙古堂檔和他滿漢蒙藏文各類檔案。已使本領域在15至18世紀蒙古史研究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目前,該研究領域人員在喀爾喀史、蒙古六萬戶的變遷、漠南蒙古諸部史、蒙藏關係史等領域裡取得了重大進展。
第二,內蒙古近現代史研究。本領域主要研究近代(1840年至1949年)和現當代(1949年至今)內蒙古地區以蒙古族為主的各民族歷史。研究內容主要涵蓋近代內蒙古政治變遷史、蒙古民族運動史、人民革命鬥爭史、內蒙古各行各業開發與社會經濟發展史、外國侵略史、內蒙古自治區政治體制和方針政策演變(即民主改革、社會主義革命和新時期改革開放)、內蒙古經濟文化各方面建設與成就以及蒙古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發展繁榮等。
第三,北方民族史與民族關係史研究。該研究領域包括秦漢至元代的中國古代北方民族史和民族關係史,元、明、清時期的蒙、漢、回、滿、藏各民族關係史。本學科前輩學者在匈奴史、東胡史、突厥史以及蒙古族族源等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匈奴通史》(林乾)、《東胡史》(林乾)、《原蒙古人的歷史——宅韋-韃靼研究》(張久和)、《和碩特蒙古史綱要》(烏雲畢力格)等頗具影響和學術價值的專著和“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亦鄰真)、“關於內蒙古歷史的若干問題,(亦鄰真)等具有很高理論水平的學術論文。近年來,發表了有關滿蒙、明蒙關係的論著多篇,主持了題為《蒙古史史料與滿蒙關係研究》(齊木德道爾吉)和《17—18世紀西藏、衛拉特與清朝關係研究》(烏雲畢力格)等專門研究民族關係的科研項目,發表了有關17世紀滿蒙、蒙藏關係的具有重要影響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在明代蒙漢關係研究方面,王雄等人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日本殖民統治在內蒙古的確定
第一節 日本殖民統治在內蒙古東總地區的確立
一、“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政策
二、“九一八事變”後內蒙古東部獨立、自治活動
三、日本殖民統治在內蒙古東部地區的確立
第二節 日本殖民統治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的確立
一、關東軍的“內蒙古工作”及向內蒙古西部地區的侵略
二、蒙古軍政府的成立和蒙古軍的組建
三、關東軍向綏遠及阿拉善、額濟納等地的侵略、滲透
四、日軍占領內蒙古西部地區及蒙疆政權的建立
第二章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內蒙古東部地區
第一節 內蒙古東部地區社會政治制度及其變化
一、地方行政建制的調整及“旗縣並存”制的廢除
二、盟旗制度的變化
三、蒙古王公制度的取消
四、對喇嘛教的政策及改革
五、“協和會”的組織運動
第二節 日本在內蒙古東部的軍警統治
一、關東軍在內蒙古東部的兵力部署及軍事行動
二、興安軍及其他蒙古人部隊
三、內蒙古東部的警察機構及其統治
第三節 內蒙古東部地區經濟
一、經濟“統制”及鴉片政策的推行
二、對蒙旗土地問題的處置
三、日本“滿蒙開拓團”進入蒙古東部地區
第四節 內蒙古東部地區文化教育
一、教育行政及其方針政策
二、各級各類教育
三、文化團體及其事業
第三章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
第一節 內蒙古西部社會政治制度及其變化
一、蒙疆政權的統治及其演變
二、盟旗制度的變化及地方行政建制的調整
三、對喇嘛教的政策及改革
第二節 日本在內蒙古西部的軍警統治
一、駐蒙軍的兵力部署
二、蒙古軍及其演變
三、在內蒙古西部的警察及特務機關
第三節 內蒙古西部地區經濟
一、經濟“統制”政策的推行
二、鴉片政策及鴉片貿易
三、對畜產資源的“統制”與掠奪
四、蒙古生活“蒙利希亞”及“蒙旗建設運動”
第四節 內蒙古西部地區文化教育
一、教育行政
二、教育方針政策
三、各級各類教育
四、文化團體及其事業
第四章 國民黨統治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
第一節 國民黨在河套地區的統治
一、國民黨在河套地區的兵力部署
二、綏遠省政府及動委會
三、地籍整理及新縣制的推行
第二節 國民黨在伊克昭盟和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的統治
一、國民黨在伊克昭盟的軍政設施
二、成靈西遷及“伊盟事變”
三、國民黨在阿拉善旗和額濟納旗的統治
第三節 國民黨統治下的內蒙古西部地區文化教育
一、河套地區的文化教育
二、伊克昭盟和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的文化教育
第五章 內蒙古地區的抗日戰爭
第六章 內蒙古地區抗日戰爭的勝利
附錄 引用圖書文獻資料
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