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籥(葦籥)
古代用蘆葦做成的管樂器。《禮記·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 伊耆氏 之樂也。” 孔穎達 疏:“葦籥者,謂截葦為籥。”《舊唐書·太宗紀下》:“木馬塗車,土桴葦籥,事合古典,不為時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蕢桴葦籥,頗有上古遺音。”
相關詞條
-
籥
龠是中國上古時期的一件關乎音律音階的起源乃至華夏禮樂文明源頭的神秘吹管樂器。其形制據漢代以降的歷代文獻記載,是一種如笛、似笛的“單管”樂器,是中國笛類樂...
釋義 字義介紹 歷史 演奏 古籍解釋 -
銅籥
《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 ”鄭司農註:“豳籥,豳國之地竹籥。 ”鄭玄注《周禮》:“豳籥,豳人吹籥之聲。
銅籥 -
豳籥
”鄭司農註:“豳籥,豳國之地竹籥。 二說,豳地方人吹奏的籥聲。 鄭玄注《周禮》:“豳籥,豳人吹籥之聲。
豳籥 -
龠
:34125125125125122 文字演化 〈名〉(1)(“籥”( yuè)的本字。會意。從品侖...也。——《說文》。經傳皆以籥為之。(3) 量詞:量器名。等於半合(gě)。量者...·邶風》左手執龠。又作籥。《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樂器 龠的歷史 龠的種類 -
蕢桴
解釋用草和土摶成的鼓槌。出處《禮記·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伊耆...見過》詩:“蕢桴和葦籥,天節非人均。”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六:“蕢桴、葦籥,頗有上古遺音。” ...
解釋 出處 -
氣鳴樂器
以前)有以多支葦管組成的類似排簫的樂器葦籥。《詩經》記載有塤、管(骨哨)、籥、簫(排簫)、篪、笙 6種管樂器。秦漢時期西北少數民族牧區中流行無指孔...
概念簡介 歷史起源 基本構造 發聲原理 樂器分類 -
《攝祀之儀》
,籥二,篪二,笛二,簫二,巢笙四,和笙四,閏余匏一,九曜匏一,七星匏一,塤...笙十、簫十、閏余匏一在東,七星匏一、九曜匏一,皆在竽笙之側。竽笙十、籥十...,分立於舞者行綴之外。舞者八佾,每佾八人,共六十四人,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
攝祀之儀
,凡坐者皆藉以席加氈。琴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者各二,瑟四,籥二,篪...十、閏余匏一在東,七星匏一、九曜匏一,皆在竽笙之側。竽笙十、籥十、篪十...舞者行綴之外。舞者八佾,每佾八人,共六十四人,左手執籥,右手秉翟,各分四...
-
警枕
玄注云:苞苴,謂編束,萑葦以裹魚肉也。茵,著蓐也。熲,警枕也。莢,蓍也。籥如笛,三孔,皆十六物也。左手執上,上陽也。右手執下,下陰也。隋唐陸德明...反。菅音奸。葦,於鬼反。裹音果。著蓐,上音佇,下音辱。清阮元挍勘云:熲杖...
簡介 警枕的起源 古籍中的記載 歷史名人與警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