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應魁

順治15年-順治? 順治15年-順治? 順治15年-順治18年

清初廣東巡撫人物簡介

董應魁,漢軍鑲黃旗人,字捷軒,奉天人。生於清太宗皇太極天聰二年,少時聰穎。關於其生平記載最準確全面的正史出自《(道光)廣東通志》卷二百五十五宦績錄二十五,“董應魁,奉天人。順治初授良鄉令,以賢能課最擢寶慶太守,分守武昌,遷山東驛道,晉閩臬及廣西右藩。順治十八年以少司寇巡撫廣東,下車之日,問疾苦,懲積弊,招攜懷遠,民大安。之時,粵屢遭兵燹瘡痍未復,值靖藩移真閩省,家口行糧程督孔亟,急之則槁民,緩之則誤軍。應魁曰:‘吾不忍粵民傫瘠溝中,又不忍諉咎於百執事,惟以身任厥愆耳。’遂鐫級遷江西督糧道,尋罷歸。粵人建祠於禪山祀之。”
董應魁生活於明末清初,祖籍奉天,歷任良鄉縣令,寶慶太守,分守武昌道,山東驛傳道,福建按察使,廣西右布政使,兵兵部左侍郎,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廣東巡撫。他特殊的漢軍鑲黃旗身份使他一方面獲得了滿清貴族的信任,另一方面滿足了清初期滿清政權為了穩定政權而啟用漢軍官員的要求。從《(道光)廣東通志》上來看,正史對他的評價頗高,是一個幹濟之臣,敢於忍辱負重。

董氏家譜的記載

上午村是河北省遷安市一個平平凡凡的小村莊,該村莊生活著一家董性人家,他們家族中保存著一份董氏家譜。該家譜起源於明洪武年間,一直續到現在,其中十一世祖便是董應魁。家譜中對董應魁有如此記載:“公前文癝生於太宗文皇帝天聰二年。首建聖學,特命公入國學教授戚子弟迨。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召受北直良鄉縣令,湖南寶慶府知府,山東驛傳鹽法道,福建按察使,廣西布政使,刑部右侍郎,賜一品服,誥封四代。特命巡撫廣東其首間宣德化勤,辰桑敦學,校柳強暴,盪寂亂清逋貝,頌父母,蹈平反者,筆不勝書。告林下樂泉石者二十五年,享九十壽,生於明萬曆。”該家譜中對於董應魁的記載與正史的記載毫無二致,可以認定他們就是董應魁的後人。文中尤其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誥封四代,因為歷史上最多的是誥封三代,這也足見董應魁當時受到了統治者的賞識。

遷安縣誌的記載

對董應魁及其誥封有相應記載,比較奇怪的是該縣誌“職官篇”中並沒有董應魁的傳記,考慮到民國二十年作為編纂時間,很可能當時的編纂者並沒有找到相應的董應魁的資料。但是該縣誌中很多處關於董氏的記載都能與上午董氏家譜中的記載相吻合,其吻合處有以下幾點:
1,上午董氏家譜中對始祖的記載如此:“始祖,思忠,公於明洪武四年歷任指揮蓋州,又調鎮金州、義州“,《遷安縣誌·選舉十五》有如此記載:“董思中,洪武四年指揮鎮蓋州,後調鎮金州,後設鎮義州”。兩處記載完全一致。
2,上午董氏家譜中對始祖記載之後寫到,“二世至六世名字失傳。七世祖,紀,明人,國朝誥封光祿大夫,妣,王氏,誥贈一品夫人。八世祖,錦,明人,國朝誥封光祿大夫,妣,王氏,誥贈一品夫人。九世祖,世重,明生員,本朝誥封光祿大夫,妣何、李氏,誥贈一品夫人。十世祖,漢賢,明處士,本朝誥封光祿大夫,妣牛、羅氏,誥贈一品夫人”。
《遷安縣誌·選舉十九》有如此記載:“董錦,以曾孫應魁贈光祿寺大夫;董世重,以孫贈光祿大夫;董漢賢,以子誥封光祿大夫”。
兩處記載除了上午董氏家譜中對七世祖董紀的記載於《遷安縣誌》有出入,其他地方也完全符合。
3,《遷安縣誌·選舉二十二》有如此記載:“縣農會長,董榮先”,而董榮先則在上午董氏中並不陌生,其墓地就在該村中。
通過以上考證,也不難發現,上午董氏家譜與《遷安縣誌》中的記載幾乎契合。

成就及榮譽

職銜 任期 出處
份守武昌道 順治?年-順治?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18094號
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 順治?年-順治[10]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18107號
按察司僉事 順治?年-順治?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18107號
山東驛傳道 順治?年-順治10年 清代職官年表 ,3冊 ,1981
福建按察使 順治10年-順治11年 清代職官年表 ,3冊 ,1767
廣西右布政使 順治11年-順治14年 清代職官年表 ,1冊 ,544
刑部右侍郎 順治14年-順治15年 清史稿校注 ,7冊185卷 ,5513
兵部左侍郎 順治15年-順治?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21153號
右副都御史 順治15年-順治?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121153號
廣東巡撫 順治15年-順治18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閣大庫檔案 ,089315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