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書法精選

《董其昌書法精選》,作者是白立獻,盧獲,陳培站,由河南美術出版社於2007年5月出版,描述的是董其昌一生的書法作品,以楷、行、草書各體作品為壬,其書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董其昌書法精選

作者白立獻盧獲陳培站

ISBN:10位[7540115254]13位[9787540115258]

出版社:河南美術

出版日期:2007-05

定價:¥28.00元

內容提要

綜觀董其昌一生的書法作品,以楷、行、草書各體作品為壬,其書風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一、勤學期:五十歲以前,分從數家人手,不離傳統之二王、懷素影響,書風於摸索中成長;二、變化期:五十歲至七十歲之間,博採諸家,而後以素、顏、楊、米為依歸,個人風格逐漸成形;三、大成期:七十歲以後,融諸家為一體,筆無定跡,無門無徑,質任自然,生秀雅淡,自成董氏一家面貌。老年的董其昌,書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漸老漸熟,歸於平淡』。

董其昌自云:『吾書無所不臨仿,最得意在小楷,而懶於拈筆,但以行草書行世也。』其小楷最初學顏真卿,後改翠虞世南,然後將注意力轉向晉唐,著力研習鍾、王小楷。後董其昌博採眾家風格,對虞世南與智永的書風別有心得,於各家筆法中悟出筆法之精髓,並發現除虞世南外,最能抓住筆法精髓的實為顏真卿,『所謂折股釵屋漏痕者,唯二王有之,魯公直人山陰之室,絕去歐、褚輕媚習氣』。至老年,董其昌小楷又回到顏真卿風格之中。在明代以鍾、王及宋人為依歸的楷書風格中,董其昌的楷書是一種突破性的創新之舉。

行書在董其昌傳世作品中占大多數,也是對後世影響最為顯著的書體。董氏行書風格在五十歲以前,以《蘭亭序》與《聖教序》之風格為主導,結字乎正,字形大小相近;五十歲至七十歲兼采諸家,除二王外,更鑽研懷素、顏真卿、楊凝式與米芾等家,個人風格逐漸成形,所作結字欹側,筆勢外放,筆法多變,墨色濃淡相雜,行氣漸疏;七十歲以後,融諸家為一體,筆無定跡,自成董氏風貌。至此返璞歸真,火氣盡消,結字以欹為正,筆法自然含蓄,寓變化於簡淡之中,終成書史一代大師。

目錄

行草·古詩扇面

米芾蜀素帖跋(五十歲作)

題米芾蜀素帖(五十歲作)

行草·唐詩扇面

臨初月帖(五十四歲作)

奉橘帖(五十四歲作)

行書·菩薩藏經後序(六十三歲作)

行書·杜甫詩卷

行書·宋詞手卷

行書·柳湖松島詩帖

行書·題浯溪讀碑圖(約八十歲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