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水利系,同年考取蘇聯副博士研究生。先後在河海大學、長江工程大學、長江水利委員會任教任職,從事教育、科技工作。為教學骨幹及課題研究與技術項目負責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葛維亞 畢業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外文名稱WeiyaGe 出生地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出生日期1934年4月 民族漢族
目錄
1. 個人履歷
2. 個人成就
3. 科技貢獻
個人履歷
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水利系,當年考取蘇聯水文試驗專業副博士研究生, 在河海大學水文系擔任助教,其間擔任過河川系、農水系《工程水文》課主講教師,並指導過水文系生產實習與畢業設計。在長江工程大學水文系、機電系分別擔任《陸地水文》、《徑流計算》、《工程水文》課程主講教師。。職業生涯中的多數時間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從事科技工作。先後擔任過專業組長、水文技術研究所研究室負責人、主任工程師、總工程師、國家水文資料庫專家組成員,全國多個技術課題鑑定委員會的委員、副主委、主委,擔任過全國權威技術刊物的審稿人。
個人成就
在長江水利委員會、河海大學、長江工程大學和全國各種高級技術培訓班的教學工作中,擔任過“工程水文”、“陸地水文”、“水文分析與計算”、“中小水利工程水帳計算”、“水文單值化原理與套用技術”、“資料庫原理及開發套用”、“資料庫邏輯設計”、“資料庫表結構設計和套用”等科目的主講教師。主持或指導過三個重點大學(河海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生產實習、大學畢業設計和碩士生、博士生畢業論文評審答辯工作。撰寫論文幾十篇,刊發的教學講義、技術著作、技術報告及系統文檔幾十本。在水文單值化、水資源計算、流域匯流、歷史洪水、地區排澇、微機水文信息處理系統、計算機資料庫邏輯設計和表結構設計、國家水文資料庫設計開發等方面,進行具有創新性、開拓性工作,被全國廣泛推廣套用,有些成果已經引入有關技術規範之中。多次接待來華的外國專家,介紹個人研究成果。作為中國水文代表團成員,參加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英國召開的國際水文第一次科學大會,在會上宣讀論文,進行答辯。論文被選入國際權威刊物中發表。葛維亞業績已刊登在《湖北專家大辭典》和由中國專家學者辭典編輯委員會及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聞交流中心聯合出版的《中國專家學者辭典》之中。為我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獲得者。多篇科技成果被評為部級、副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優秀論文一等獎、電腦程式設計甲等獎,國家水文資料庫建設大獎等。退休後自2009年開始,在網上自建《水文獅子林》個人網站,又在科學網、新浪網、龍城部落格網建立部落格園地,發表博文幾百篇,照片一百多張,全部點擊量超過幾百萬。
科技貢獻
1.首次在全國提出“水位-流量關係單值化”這一技術術語和相應的技術方法,為計算機水文資料整編的標準化、規範化、通用化和自動化以及精簡水文站測流次數,優質巡測提供依據。這一成果在全國推廣,獲得很大經濟和社會效益。該方法被水利部1988年《水文年鑑編印規範》採用。這一科研成果曾經介紹給來我國訪問的美國政府水文代表團,也在1982.7英國召開的國際水文第一次科學大會上交流,獲得好評。其論文“Themethodforuniformizingthestage-dischargerelationsstableriverbedsanditsapplication”刊登在國際水文科學協會的權威雜誌上。
2.在匯流研究中成果如下:
(1)根據不完全咖瑪函式近似解,利用計算機,首次在全國提出了長辦匯流曲線非整數匯流係數表;
(2)根據矩法概念論證了納希望匯流模型脈衝入流點不在流域上游而在流域形心處,以此對模型參數加以改正,提高了精度;
(3)利用機率論二項式分布推出河流時段單位線數學表達式,論證了國內使用的幾種匯流模型是相同或相容的;
(4)依據入流時間剛性推移概念論證了匯流推移計算的合理性,並導出一組滯後匯流模型的參數計算公式,提高了水文預報精度;
3.提出雨洪融雪河流徑流系列插補展延新思路;
4.由水力學推導出歷史洪峰流量的新公式,被水利部《設計洪水規範》中的“歷史洪水調查與估算”部分採用;
5.提出新型排澇流量公式,被水利部《水利動能計算》規範採用;
6.作為國家水文資料庫試點階段專家組成員和創建者之一,在水文資料庫規劃設計和試點開發中,在國際上首次明確提出了”表結構”的內涵、技術標準、規範化設計方法以及資料庫邏輯設計方法,指導完成水文站碼、資料庫標識符、欄位類型與長度等基礎性工作成果,這一基本框架和這些開創性工作為後人打下牢固基礎;為此獲得水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7.根據隨機樣本不同抽樣方法推導出經驗頻率公式,明確揭示了每一公式隨機特性和適用條件。
8作為我國水資源調查、估算和評價的開拓者,受水利部委託,統領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江西水文總站(現為江西水文局)、江西水利專科學校相關技術人員和畢業班學生,承擔了我國水資源試點任務,提出了有關的試點成果。謀劃創建了技術刊物《水資源研究》,親自為該刊物組稿、審稿、編輯和發刊。幾十年來該刊物在全國深受讀者歡迎。
9.擔任聯合國VCP(即自願合作計畫)“陸水水文自動測報系統”項目首屆負責人,與美國天氣局、北京大學合作,在長江流域試點建設第一個以超短波無線電和微機為核心的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在我國最早開創了水文信息傳輸、收集、整編、處理、套用的全自動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