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離休幹部、中共黨員葛林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9月5日在北京協和醫院不幸去世,享年九十八歲。
葛林同志1915年9月9日出生,原籍山東省日照縣。1932年秋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到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從事英美文學研究,1982年11月離休,享受正部級醫療待遇。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葛林同志1940年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先後任南開中學、桂林中學英文教師。曾為《新華日報》、《解放日報》、《星島日報》(香港)副刊翻譯過蘇聯短篇故事及散文、詩歌等。1949年後歷任上海文化局藝術處秘書主任、電影科科長;中央黨校哲學教研室、語言文學教研室講師、文藝理論組組長;中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文藝組組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西方室副主任、英美室主任。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英國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人物作品
葛林同志的主要譯著有《歌曲的藝術——音樂與詩的關係》([美]E·狄肯森著)、《“扁的和圓的人物”以及“角度”》([英]愛·摩·福斯特著)、《現實主義與當代小說》([英]雷蒙德·威廉士著)、《小說面面觀》([英]愛·摩·福斯特著)、 《怎樣寫通俗劇本》([英]肖伯納著),短篇小說《黛西萊 的嬰兒》、《懊悔》、《一個小時的故事》、《智勝神明》。她主編了《歐美古典作家論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修訂和補充,及《二十世紀文學評論》(上、下冊)。著有《未名草》(論文集)等。
人物經歷
青年時期的葛林同志,接受進步思想,飽含愛國熱情,17歲參加革命工作,22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在學生時期作為骨幹之一,在中共領導下參加了北平的“一二九運動”。在國難當頭,抗日戰爭爆發,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在中共南方局及周恩來、鄧穎超同志直接領導下,先後在桂林、重慶等地從事我黨地下工作。
中國成立後,葛林同志主要工作在文化戰線上,曾在多個部門任職。在中央黨校工作期間及“文革”時期,葛林同志曾遭受康生和“四人幫”等人的打擊迫害,後在胡耀邦同志親自過問下得以平反,恢復工作。她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甘於奉獻,辛勤耕耘,成績斐然,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與新中國成立後我黨的文藝理論研究工作及外國文學研究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奉獻出畢生的力量。